天天看點

DockerCon SF 18 Day One 速記 - 從容器到雲原生

主論壇精彩回味

DockerCon SF 18 Day One 速記 - 從容器到雲原生

又是一年DockerCon,容器社群相聚在美麗的舊金山。主會場開幕後,在金州勇士隊Hype Man - Franco Finn 帶動的熱烈現場氣氛中,迎來了Docker的主教練(CEO)Steve Singh。

過去一年Docker Community的持續增長,新增超過100萬開發者和容器化應用。

DockerCon SF 18 Day One 速記 - 從容器到雲原生

Docker公司産品經理Scott Johnston,介紹了随着容器技術的普及,容器技術已經深入到計算的各個層面,從大型主機到雲平台再到IoT裝置,從傳統應用到AI、區塊鍊、函數計算。容器技術已經無處不在。

DockerCon SF 18 Day One 速記 - 從容器到雲原生

又到了Demo時刻,這次為Demo god獻祭的是非常San Francisco風格的幸運簽餅(fortune cookie)。

首先為開發者揭示了Docker Desktop的最新功能,基于應用模闆的應用開發流程。

DockerCon SF 18 Day One 速記 - 從容器到雲原生

從應用模闆選擇開始本地開發測試,再到生産部署。整個流程一氣呵成,看得出Docker在開發者體驗方面的用心。

然後就是重頭戲Docker企業版的釋出,首先推出了Kubernetes對Windows的正式支援。可以在Linux和Windows系統之間保持一緻的運維和安全管理體驗。

DockerCon SF 18 Day One 速記 - 從容器到雲原生

最後Docker EE宣布推出了多雲管理能力,可以在一個控制台中管理多個雲廠商的K8S叢集。并且支援多個叢集之間的安全的應用遷移和負載均衡。

DockerCon SF 18 Day One 速記 - 從容器到雲原生
DockerCon SF 18 Day One 速記 - 從容器到雲原生

Docker所強調的企業産品的核心理念:choice(選擇), security(安全)和 agility(靈活)躍然紙上。

參會者們的傷感與開心

主會場結束後與Docker公司和一些朋友談及此次DockerCon和往屆的不同,大家異口同聲“這次沒有所羅門(Solomon Hykes)”,這多少有些淡淡的傷感。從16年宣布Swarmkit合并到Docker Engine的巨大争議, 到17年Mobe Project的軒然大波。5周歲的Docker不再特立獨行,開始聚焦開發者體驗和容器技術對企業的核心價值。

令人開心的是,今年DockerCon的話題内容格外豐富,除了Docker/Kubernetes等容器技術之外,更有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還有衆多的新興技術如Service Mesh,AI,高性能計算,函數計算等新興計算範型。從2013年Docker項目開源開始,推動了容器技術的普及和标準化,整個容器技術社群開始了飛速發展。Google,IBM、微軟、阿裡和衆多創新企業在探索容器技術的各種可能性,其發展方興未艾。

雲原生,認定未來

CNCF (雲原生計算基金會)也在最近也宣布了最新的

雲原生計算的定義

,其原文和翻譯如下

Cloud native technologies empower organizations to build and run scalable applications in modern, dynamic environments such as public, private, and hybrid clouds. Containers, service meshes, microservices, immutable infrastructure, and declarative APIs exemplify this approach.

雲原生技術助力公司和機構在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等新型、動态的環境中建構和運作可以彈性擴充的應用。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不可變基礎設施和聲明式的API都是該技術路線的範例。

These techniques enable loosely coupled systems that are resilient, manageable, and observable. Combined with robust automation, they allow engineers to make high-impact changes frequently and predictably with minimal toil.

這些技術能夠使得松耦合系統更加健壯、易于管理且提升可視化。與可靠的自動化手段相結合,這些技術允許工程師以最小的代價對系統進行持續和可預期地重要變更。

The 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 seeks to drive adoption of this paradigm by fostering and sustaining an ecosystem of open source, vendor-neutral projects. We democratize state-of-the-art patterns to make these innovations accessible for everyone.

雲原生計算基金會希望通過培育和發展一個廠商中立的開源生态來推廣這種範式。我們把最前沿的計算模式民主化,讓這些創新為大衆所用。

阿裡雲作為Docker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和CNCF的白金會員,我們一直緻力于容器技術的發展和開放技術社群的建設。

阿裡雲容器服務

相容開源社群标準,并提供了基于容器的

區塊鍊

深度學習

解決方案,還有新推出的

Serverless Kubernetes

,我們期待和國内外更多和技術合作夥伴一起推動雲原生計算落地,幫助企業在雲時代加速業務創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