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歸來《牧童》改編】
(文/董澤月)
一個萬裡無雲,陽光明媚的早晨。
牧童在原野上,青草像被鋪開在遼闊的草地上一樣,方圓六七裡都是茂盛的野草,原野上碧草如茵,靜心傾聽,晚風中隐約傳來三四聲牧童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回來,急急忙忙的吃飽飯,吃完飯已是黃昏時分,他連蓑衣都沒脫,以地為床、以天為帳,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挂、自由自在的牧童,終于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潔白無瑕的明月。
牧童一天的生活就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一樣,使我的心靈感到了甯靜。牧童這樣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白天有牛、羊、笛為朋友,晚上有清風明月相伴,真如桃源的生活。當然,透過詩,我們也看到作者心靈世界的一種追求,對遠離喧嚣、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态的一種美好永恒的向往。
【牧童】
(文/王佳玥)
我從家出發用了幾周的時間終于到達了一片廣闊的原野,這裡鋪滿了青青的野草,我坐了下來,欣賞着如此的美景不禁微微一笑。突然從遠處傳來了一陣悠揚的笛聲,笛聲是那麼優美伴着微風伴着小鳥的歌唱“喳喳喳”。我打眼一看四周并無人演奏,心抖了一下這是誰吹的?她是大人,還是小孩?我順着笛聲的方向往前走走,原來是一個兒童啊,他那麼小卻在田地裡幹活,趕着老牛耕種累了,無聊了便倚在老牛的身旁吹起笛子來。不知不覺的我看了很久聽了很久,感覺到餓了想回家的時候才忽然發現已經接近黃昏了。本不打算過多的停留繼續趕路,心裡卻有個小人在喊停一晚吧。天色已近黃昏,我在田野裡吃了一頓,準備睡覺時牧童回來了,我很羨慕他那麼的安然自樂的生活,他沒有脫下蓑衣就躺在草地上了。
笛聲又将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