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是萬裡山河,更疊奔湧不休。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追逐夢想,燃燒青春,是短暫的幾十載中最洶湧磅礴的一段年華。
于敏,蘑菇雲下的蓋世英雄。他隐姓埋名28載,進行氫彈理論探索工作,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僅用26個月就帶領科研團隊取得了氫彈試驗的成功,創下了世界最短的研究周期記錄。他常常半跪在地上分析計算紙帶,以嚴謹求真且務實的态度,一絲不苟地進行着優化設計,憑借着超強的記憶力與計算能力,實作了氫彈試驗結果與計算資料的完全一緻。驚天的事業之下,于老無悔地度過了沉靜思索、奉獻堅守的一生。
“離亂中尋覓一張安靜的書桌,未曾向洋已經砺就了鋒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當年吳鈎,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囑托,許下了一生。一聲巨響,驚詫了世界。一個名字,蕩滌了人心。”
新年檔熱映的科幻巨制電影《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起初在微網誌宣布将執導這部電影時,并不被大衆認可,反而被嘲諷打擊,但他卻沒有退縮,堅持進行電影事業的革新。改編劇本用時一年多,耗費7個月征求中科院科學家的指導與建議,為的是建立一個貼合未來的世界觀。3000張概念設計圖,1萬個電影道具,10萬延展平米的實景搭建……整整四年,這部開創我國科幻電影新時代先河,傾注了許多心血的“小破球”,終于搬上了熒幕,面向觀衆。郭帆打破輿論,成了人們口中的“瘋子導演”。我想,夢想正是支撐他前行的信仰,他用青春的汗水在貧瘠的土地上澆灌出怒放的花朵。
你我皆風華正茂,夢死方墜入人生暮年。反觀我們,處在揮灑汗水的大好年華,奮鬥的黃金時期,何不敢于突破,挑戰自己,跨過人生路上的阻障,在廣闊的汪洋中擊起自己的風浪呢?
魯迅先生曾說:“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隻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堅持下去,今天所有的努力與精進,都将在逐夢路上更加清晰。
“名不顯時心不朽,再挑燈火看文章。”把握當下,甩掉死氣沉沉,拿出最昂揚的鬥志,去搏擊挫折,成為高飛的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