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家女李亞如的濃濃敬老情

作者:九派觀察

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豐潤區姜家營村農家女李亞如就用行動完美诠釋了這一優秀品德。她在2012年建起家園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将本村和附近村的孤寡老人接過來集中贍養,讓他們過上了吃飯、穿衣、看病不花錢的幸福生活。

為孤寡老人免費養老

自2012年以來,先後有30多名孤寡老人在李亞如開辦的家園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免費吃住。有的老人申請到低保金或五保供養,有的老人離世,現有曲長海、吳潤忠、好來福、吉樹軍、李明文5名老人不花一分錢,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

“白吃白住,飯有人做,衣服有人洗,上哪兒找這麼好的地方!”曲長海老人感慨萬千,他說:“轟都不走了。”

2015年12月,好心人送來一位流浪者。在蔬菜大棚裡發現時,人已經凍僵。老人不會說話,不知道是哪裡人,大家都叫他“好來福”。如今,老人面色紅潤,微笑常挂在臉上。老人知道要感謝誰,服務員發了水果,他舍不得吃,給李亞如送去。

“在這兒住忒好,我們老兩口享福了!”84歲的李明興感激地說。2021年夏季,年久失修的房子被大雨沖垮後,無兒無女的夫妻倆便來到家園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居住。雖然有低保收入,但不夠開支,李亞如每月補貼近千元。

李亞如的父親早逝,母親年歲大後輪流跟幾個子女居住,兄弟姐妹都很忙,家裡經常剩老人一個。李亞如每次回家看母親,發現村裡空巢老人特别多,有的無兒無女。“如果把老人集中在一起,他們有共同語言,而且母親有了伴,肯定很開心。”李亞如有了給老人們建一個家的想法。

放棄生意專心辦較高價的電梯大廈

在豐潤區王官營鎮街面上,李亞如有一座2000多平方米的二層小樓。請勞工師傅裝修,購置家具,置辦家電,經過一番忙碌,花去了270萬元。

2012年12月,家園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正式開園。李亞如承諾:“沒兒沒女的免費入住!”一下子,來了7位免費入住的老人。當時說好免費試住一個月。“閨女,在這兒住挺好,可我交不起錢。”試住結束後,有老人試探地問。李亞如爽快地說:“那就别交了,安心地住吧。”就這樣,4位生活困難的老人免費吃住,直至申請到低保金。

李亞如經營一家商場,年收入上百萬元。開辦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後她不能兩頭兼顧,不得不放棄生意,專心做養老事業。剛開園那幾年,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入不敷出,商場掙的錢都搭了進去。為了讓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運轉下去更有保障,她跑有關部門,為10多名孤寡老人申請到了低保金或五保供養。

不管有沒有收入,李亞如都一樣對待,冬買棉衣夏添單衫,病了送醫院。于廣正老人沒有收入,入住兩年三次住院。李亞如雇護工照顧,花去1萬多元的住院費。于廣正離世前多次含淚說:“我沒有兒女,卻感受到了有兒女的溫暖,亞如對我忒好啊!”

2021年11月,62歲的王志也是安詳走的。李亞如帶領服務員到附近北黑山溝村給孤寡老人送年夜餃子,“感謝你們,過年讓我吃上肉餃子。”王志老人眼含淚花。回來後,李亞如放心不下,2021年正月初六,把老人接到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近一年時間,王志吃住在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沒出一分錢,李亞如還給他花了4000多元住院費。

據不完全統計,李亞如用于孤寡老人的生活費、住院費累計達30多萬元。

衆人托起養老事業

螢火蟲愛心公益團成員經常來給老人包餃子。“老人都愛吃餃子,廚房人手少包不過來,志願者可幫大忙了!” 李亞如感激地說。

“這些老人不是我一個人在養,是大家在養。”李亞如的本子上清晰地記着:畫家榮繼祥送來3噸大米;李金龍送來雞蛋、鴨蛋各250公斤;武衛東送來4頭肥豬;張麗新送來500公斤面粉;石國鑫捐助2000元。關心老人的群體越來越多,正月十五送元宵,八月十五送月餅,過年送糕點,夏季送西瓜。

李亞如不僅讓老人吃飽穿暖,還讓他們過上“富足”的精神生活。她買來二胡、手鼓等樂器,添置扇子、演出服裝,老人們各取所好,或參加樂隊,或加入秧歌隊、腰鼓隊,每天都扭起來、唱起來、樂起來。

除了關心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的老人,李亞如還牽挂着周邊村的孤寡老人。連續6年來,每年除夕、八月十五,她都給孤寡老人送去米面油、水餃或月餅。

雖然虧本買賣,雖然非親非故,但是李亞如卻當作事業,盡心盡力地去做。她真誠地說:“陪伴老人身邊很幸福,我會一直做下去!”李亞如用心、用情、用愛踐行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赢得了社會各界的贊譽,2019年1月她獲評“時代新人·河北好人”。

【來源:唐山勞動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