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驚動朝野的“山陽赈災案”中,小小知縣的死為何讓皇帝大怒?

大家對于清末的楊乃武和白菜案,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刺馬案四大奇案耳熟能詳。但是對清中發生的奇案可知道多少?在清朝統治中原漫長的二百年間,其實還發生了很多震驚全國的大案子,但是卻因為史書記載爾爾,因而被淹沒在漫長的曆史中。

清朝驚動朝野的“山陽赈災案”中,小小知縣的死為何讓皇帝大怒?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發生在嘉慶年間的一件重大的案件。雖然這件案件隻是死了一個一位知縣,但是卻令當時的嘉慶皇帝震驚不已,幾乎暴怒。那麼這件事的始末到底是怎麼樣的?

此事還要從1808年說起。由于當年的雨水比較多,江蘇山陽縣突發大水,數萬百姓遭受到了滔天大災禍,田地房屋被淹沒,沒了糧食的百姓饑腸辘辘,都等着朝廷的救濟。當地的官員馬上就上書給嘉慶皇帝。嘉慶馬上就批示各部,湊出二十萬兩銀子赈災。

清朝驚動朝野的“山陽赈災案”中,小小知縣的死為何讓皇帝大怒?

但是這批銀子卻在逐級發放的時候,被一級級的官員克扣,等到了百姓的手裡,已經所剩無幾,沒幾天,百姓再次陷入了窘迫的境地,紛紛到當地的衙門喊冤。當地官員再次上書給嘉慶皇帝,嘉慶皇帝大怒,一邊急促籌措銀錢,一邊物色一位監督官員前去監督銀錢的發放。

選來選去,一個叫李毓昌的進士進入了嘉慶皇帝的眼裡。此人雖然中舉,但是由于現在沒有官員的空缺,是以一直都是候補。此人是一個沒有被官場污染的文人,心中還有禮義廉恥,很符合嘉慶皇帝的口味,于是便名他為監察,和重新籌措的三十萬兩白銀一起進入到江蘇山陽縣。

清朝驚動朝野的“山陽赈災案”中,小小知縣的死為何讓皇帝大怒?

山陽縣令是一個叫王伸漢的人,他本來是一個考不上科舉的人,後來父母花錢給他在縣衙買了一個雜役當。他在這個崗位上幹了十幾年,上下打點關系,終于在原來縣令升遷之後,花錢買到了縣令的位置,走馬上任。先前那一批銀子,他吞掉了好幾萬,上級派下幾個監察,他都用銀子賄賂疏通了,萬無一失。

當三十萬銀子再次落下來的時候,他貪念又起,暗中克扣了很多,這件事被李毓昌知道之後,王伸漢繼續用銀子賄賂他,但是李毓昌卻不吃他這一套,還給他講道理,并且揚言要回京如實禀報。

清朝驚動朝野的“山陽赈災案”中,小小知縣的死為何讓皇帝大怒?

王伸漢在恐懼之餘,心裡的邪念一下子就冒了出來,他聯絡了幾個流氓,用毒藥将李毓昌毒死,而後制造了李毓昌上吊的假象,上報上級。知府沒有細查,便以李毓昌私放赈災銀錢,愧對天子而羞憤自殺的借口上報朝廷了事,此事也沒有引起其他官員的重視。

但是李毓昌的妻子在整理丈夫遺物的時候,發現了衣服裡藏着的王伸漢A錢的證據之後,馬上就委托李毓昌的叔父進京告禦狀。嘉慶皇帝對此事非常的重視,查察之下,真相浮出了水面,嘉慶皇帝大怒,将負責地方赈災的官員發配,将王伸漢抄家滅門,李毓昌三個随從全部處以極刑,一時間朝野震驚,人人自危。嘉慶皇帝降旨賜李毓昌知府,撫恤其家人,這件事才告一個段落。

清朝驚動朝野的“山陽赈災案”中,小小知縣的死為何讓皇帝大怒?

此事便是清朝中期震驚全國的“山陽赈災案”,也稱為“李毓昌案”。此事彰顯了清朝的政治腐敗,也從側面印證了封建王朝已經病入膏肓,無可救藥,被推翻是必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