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生如故》:周生辰死于剔骨之刑,禍起一身美人骨?

美人骨,世間罕見;

有骨者,而未有皮;

有皮者,而未有骨;

然,世人大多眼孔淺顯,隻見皮相,未見骨相。

而小南辰王,是這世間唯一一個兼有皮相骨相的人,百姓們都說,這比帝王骨還稀有。

《周生如故》:周生辰死于剔骨之刑,禍起一身美人骨?

十一生辰那日,在軍營裡,與衆将士正圍着篝火喝屠蘇酒。

宏将軍趁着酒興起,就把這一路上常聽到的一段話,正是民間對小南辰王的贊譽之詞,當着衆将士的面,豪壯地念了出來,卻不慎被廣陵王身邊的内侍孟鸾路過之時,給全聽了去。

《周生如故》:周生辰死于剔骨之刑,禍起一身美人骨?

自此,坊間盛譽的小南辰王之美人骨,也就埋下了“剔骨”之禍。

“美人骨,

這骨頭究竟有什麼特别,

可以連王室都忌憚,

可以讓天下人傳頌。”

《周生如故》:周生辰死于剔骨之刑,禍起一身美人骨?

小說裡面描述,十一是唯一能看到周生辰一身美人骨的人。

時宜即将離開南辰王府,拜别師父時,忍不住伸手觸碰了周生辰的臉。

她的手指,有些發抖,卻還是固執地從他的眉眼,滑到鼻梁。

每一寸,都很慢的感覺。

美人骨。

她想,這骨頭究竟有什麼特别?

可以連王室都忌憚,可以讓天下人傳誦。

臨别前夕,師父帶着徒弟夜遊西州,在繁華熱鬧的街市上,吃了更好吃的東西,還聽到了有關周生辰的故事。

說書人聲情并茂,“要說這北陳十三郡,隻有南辰王軍是所向披靡,逢戰必勝。因為這領兵人好啊,為守疆,不要皇姓,不愛江山,更不愛美人。普天之下,也隻有他一人能擔得起美人骨的盛譽了!”

《周生如故》:周生辰死于剔骨之刑,禍起一身美人骨?

且不論這坊間盛傳真假與否,加之小南辰王戰功赫赫,功高蓋主,這自然勢必引起權勢忌憚。

和尚也說過,“北陳十三郡,唯有西州,從不敢有人來犯,隻是以處有周生辰。”

江山易主常有,而英雄千古。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自古以來,功高蓋主之人,必遭殺生之禍。

十一的阿娘說得對,“世人喜頌英雄,但也惜英雄落塵土。自古向來如此。”

《周生如故》:周生辰死于剔骨之刑,禍起一身美人骨?

這盛名,給他帶來的不僅是榮耀,更多的是負累,是束縛在他身上一層又一層的枷鎖。

一聲皇兄,舍棄皇姓,永守西州

醉卧白骨灘,放意且狂歌。一匹馬,一壺酒,世上如王有幾人?!

《周生如故》:周生辰死于剔骨之刑,禍起一身美人骨?

年少時的周生辰得罪了高皇後,皇兄未曾露面,是劉元出面求情才得以活下來;竟然忍心讓一個十多歲的少年領着三萬兵力出征,去保疆衛國;就連身邊跟随多年行軍打仗的軍師謝太傅,也是皇兄安插在他身邊的眼線,監視其一舉一動。

你說,皇兄這是真心待他,兄弟情有多深嗎?并不見得!

當少年周生辰在太極殿當着文武百官的面當衆對天起誓,“舍棄皇姓,永守西州,不再踏入中州半步。”

《周生如故》:周生辰死于剔骨之刑,禍起一身美人骨?

他的皇兄竟然就允了?

他可考慮過半大的孩子領着三萬兵力,在外颠沛流離,還要保家衛國,到底有多艱難?

皇兄可是北陳那個站在權力之巅的皇帝,又豈會怕區區外戚高家人?

或許這位皇兄就從未想過要護着這位年幼的皇弟。周生辰離開中州,上戰場守西州,不過是北陳帝順水推舟的放逐,也是一場權衡利弊之下的較量。

謝太傅曾說過,“昔日中州,論禮法,殿下常遭世家非議;可是論才學,無人能及殿下。”

《周生如故》:周生辰死于剔骨之刑,禍起一身美人骨?

年少時領兵在外,行軍打仗二十餘載,從無敗績。治軍嚴明,不愛錢财不貪權勢,一心保家衛國,為的是天下百姓不受戰火之亂。這樣的小南辰王受世人敬仰,萬民稱頌,可偏偏一次又一次遭人猜忌、算計。權貴勢族的眼裡容不得他,自然北陳帝王也是心生猜忌。

自古帝王多無情,即便是感情再好的兄弟。

身為皇叔,立誓不娶妻妾,不留子嗣

皇兄駕崩,周生辰是真的傷心,可他總是念着皇兄曾經對自己的好。為了能送皇兄一程,不惜違背當初立下的誓言,哪怕為此賠上性命。

為了讓年幼的侄兒安心坐穩皇位,也為了讓衆臣心安,讓自己不再受流言困擾。為這一聲“皇叔”,他又一次在太極殿上立誓:一生駐守邊關,不娶妻妾,不留子嗣。

《周生如故》:周生辰死于剔骨之刑,禍起一身美人骨?

内侍趙騰和劉元謀反,小南辰王秘密潛回中州勤王成功。

“朕除了皇叔,還能信誰?”或許在小皇帝心裡是信任皇叔的,隻是皇叔大權在握,心有猜疑亦未可知;此前又因囚禁生母,心中有愧,固然是會和太後他們達成某些協定。

《周生如故》:周生辰死于剔骨之刑,禍起一身美人骨?

寝殿内,叔侄二人對弈,謝太傅不小心打翻了蓋子,殿外立馬沖進來一衆帶兵器的将士,此時的劉徽受驚萬分,或許經曆了趙騰劉元一事在後怕,驚恐之下更多的是對皇叔的試探之後生怕計劃暴露。

結合劉子行說的話,“想要除掉皇叔,今夜是最佳時機,可惜陛下重親情,輕江山,無法對皇叔下手。”

《周生如故》:周生辰死于剔骨之刑,禍起一身美人骨?

除掉皇叔,小皇帝心裡到底還是顧及親情,于心不忍。

太極殿上召見蕭晏,見其不受封号甘願投入小南辰王帳下,一時感慨:果然世人還是更願意追随皇叔。

《周生如故》:周生辰死于剔骨之刑,禍起一身美人骨?

他羨慕皇叔,身邊有一幹能将,于是跟皇叔要走了軍師,輔佐其處理朝政。

小皇帝之用心,恐怕周生辰亦是心知肚明。

但是不管怎樣,猜忌也好,試探也罷。别人算計了一輩子的東西,在周生辰這裡不值一提。小皇帝對于周生辰來說,是親情,是大義,是承諾,“比皇位更重要。”

一聲皇叔公 ,他棄劍“投降”,慘遭剔骨之刑而死

在平陰行宮,劉子行與金榮設下鴻門宴,就等周生辰束手就擒。

慶功宴上,衆臣子對着小南辰王齊呼“北陳有你,何其有幸!”隻可惜容不下一個周生辰。

“刺殺攝政王,謀逆篡位”。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他們以情義來要挾他,應該早就料定他不會逃,一定會棄劍“投降”。

阿娘告訴十一,“在行宮,殿下起了反叛之心,幸被漼侍中識破奸計。周生辰被俘,陛下賜了他剔骨之刑,行刑三個時辰,他無一聲哀嚎,拒死不悔。”

《周生如故》:周生辰死于剔骨之刑,禍起一身美人骨?

“剔骨之刑,行刑三個時辰”,光是聽着,就讓人不寒而栗。

一句“南辰王軍反叛了”,格殺勿論!

《周生如故》:周生辰死于剔骨之刑,禍起一身美人骨?

到底是,儲君恨之入骨。

廣陵王身為太子,自幼病體纏身,太醫斷其命不久矣。他也曾放下執念,讨一處封地和時宜過簡單的日子。奈何心愛之人漼時宜從始至終都鐘情于皇叔,這就更讓他心生偏執,歎命運不濟。他對時宜說,“我曾被視作儲君,被視作太子,不怪你忘了,除了本王,誰都不曾當真”。

《周生如故》:周生辰死于剔骨之刑,禍起一身美人骨?

不管是權勢,還是夫妻,得不到的永遠才是最渴求的。

廣陵王始終是對這位皇叔心存忌憚,對“美人骨”一說更是耿耿于懷。是以,哪怕跟外人勾結,不擇手段,也要不惜一切代價除掉小南辰王。介意他的美人骨,賜死還是“剔骨”之酷刑。

《周生如故》:周生辰死于剔骨之刑,禍起一身美人骨?

也是,他們隻記得他一身美人骨,世間罕有,被百姓稱頌,權勢地位威脅了他們。可是他們卻忘記了他的功德,年少成王,征戰疆場,世上如王有幾人?!

《周生如故》:周生辰死于剔骨之刑,禍起一身美人骨?

倘若周生辰自私,就哪怕他那麼有一點點私心,不顧他們的生死,遠離中州,也不至于放下利劍,束手就擒,慘遭剔骨之刑,命喪于平陰行宮。

周生辰一身美人骨,逃不掉的剔骨之刑

了卻君王天下事,可憐功高為人忌。

沙場鼓聲猶震耳,美人骨付劫塵埃。

周生辰的結局,終究還是逃不過一個死。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北齊蘭陵王高長恭。“體身白哲而美風姿,乃着假面以對敵,數立奇功。”

“貌美而武藝高強,作戰則勇冠三軍。”

奈何終因功高蓋主,被皇帝禦賜毒酒,飲鸩而亡,年僅33歲,令世人唏噓不已。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周生如故》:周生辰死于剔骨之刑,禍起一身美人骨?

周生辰已去,世上再無美人骨,天下再無小南辰王!

當時宜再次站上了屋頂,卻再也等不到送捷報的周生辰了。

“王軍都回來了,你為何要留在平陰?”

“水淹匠州,碩州鏖戰,六出岱州,他們都忘了,隻記得你一身美人骨,被百姓稱頌,威脅了他們,你一生無妻無子,究竟是為了什麼?”

為了這天下,為了百姓免受戰火之亂,周生辰此生,“願國土之上,再無百裡硝煙,願我北辰百姓安居樂業,人間炊煙不斷,千裡綿延。”

周生辰戎馬一生,赤膽忠心,太過于重情重義,被忠義所束縛,終是為天下而死。

辰此一生,不負天下,唯負十一。

《周生如故》:周生辰死于剔骨之刑,禍起一身美人骨?

他這一生,不負天下,卻唯獨負了十一,終究也還是負了他自己!

如果可以,我多麼希望是這樣的大結局:

當知道劉子行和金榮勾結後,倒不如坐實了那坊間傳聞。權衡利弊之下,周生辰不得不奪取政權。

伴君如伴虎。與其輔佐朝政,不如自己掌管這天下。

愛江山,更愛美人,最終和他的小徒弟十一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一生一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