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死囚将被處決,皇帝問:你哪家的?死囚回答後,皇帝:賜免死金牌

明代的老朱朱元璋,放眼整個封建社會的所有皇帝,都算得上是一個比較殺伐果斷的帝王。行吧這麼說算是美化,講白了就是疑心病很重,光是明初四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藍玉案),哪一次受牽連者不是數以萬計?更别說還有各種大大小小的文字獄。

他原配皇後馬皇後還在的時候,憑借着同甘共苦的夫妻情誼,多多少少還能勸一勸老朱,讓他不要總是那麼打壓功臣,也不要制定那麼苛責的刑法;但是馬皇後一去世,老朱沒人管着之後,就開始變本加厲起來。

死囚将被處決,皇帝問:你哪家的?死囚回答後,皇帝:賜免死金牌

範從文是明代的一位官員,曾任監察禦史、戶部主事,算是比較公正剛直的那種清官。明朝時對百官的言行舉止監察很嚴,是以很多官員都會因為一些小事而獲罪,有一次範從文就處理了一樁牽連數百官員的案件。

死囚将被處決,皇帝問:你哪家的?死囚回答後,皇帝:賜免死金牌

實際案情其實并不嚴重,範從文不忍心看着那麼多同僚喪命,再加上他本來就是禦史,負責監察文武百官,是以找上老朱,表示這些官員罪不至死,希望能夠網開一面。老朱自馬皇後之後,何時忍受過旁人的指指點點?是以老朱表示,既然你不忍心幫他們求情,那你自己替他們受過就是。

死囚将被處決,皇帝問:你哪家的?死囚回答後,皇帝:賜免死金牌

于是範從文好好一個禦史,就這麼被逮捕下放牢中,還判了個秋後問斬,成了名死刑犯。按理來說被老朱親口判定死刑的人,就沒什麼活路了,但幸好這範從文是按照正規手續先下放大牢。為何說幸好?中國古代也不是那麼不講人情,尤其因為辦案水準低下的問題,經常會造成冤假錯案。

死囚将被處決,皇帝問:你哪家的?死囚回答後,皇帝:賜免死金牌

為了減少無辜之人枉死的機率,自北魏太武帝起,死刑複奏制度開始建立,凡是死刑案,必須皇帝親自過問過方可執行。《魏書》記載:“當死者,部案奏聞。以死不可複生,俱監官不能評,獄成皆呈,帝親臨問,無異辭怨言乃絕之,諸州國之大辟,皆先速報,乃施行”。

到了唐朝時,更是直接确立了三複奏制度,不論立決或秋後決的死刑案件,都得在刑部尚書、侍郎及大學士、軍機大臣參與下,皇帝勾決下達執行死刑指令之日,由刑部進行三次複奏,請皇帝再三考慮。

死囚将被處決,皇帝問:你哪家的?死囚回答後,皇帝:賜免死金牌

是以當這複請老朱意見之事,突然就讓老朱想起了這位範從文,還特地将他提上來親自詢問。老朱此時氣也差不多消了,反倒覺得這範從文挺有勇氣的,就問他:“你哪家的?姓啥?”範從文回答:“鄙姓範。”

範這個姓一下讓老朱想起了自己很崇拜的一個人,那就是北宋名臣範仲淹,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那位。老朱忙問:“你跟範文正有何關系?”範從文答:“吾乃文正公第十三代嫡系子孫。”

死囚将被處決,皇帝問:你哪家的?死囚回答後,皇帝:賜免死金牌

老朱一聽這可不得了,他一直将自己看作一代明主,怎麼可能傳出殺害忠良之後的事情?隻不過這個時候單單是放了範從文誠意都稍嫌不夠,老朱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用範仲淹的5句名言金句當作“免死金牌”,告訴範從文這些可保他五條命。

後來老朱特地記着這範從文的家傳學識,将他派去學府工作,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