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是一名退休老師,今年已經八十多歲了。他滿頭銀發,慈祥和善,熱心快腸。他每天臉上都笑呵呵的,和鄰居、同僚、學生、家人都很友好。他是社群合唱團裡聲音最洪亮的那個“老先生”,每到“鄰居節”的時候,都會精心做幾道好菜讓大家分享。有的地方發生了地震、水災、台風,爺爺都非常關注災區的新聞報道,還會掏錢捐款。
我的爸爸是一名大學老師,他是學生心目中的“男神”。過年過節有很多學生給他打電話、發祝福、寄賀卡。現在他幫扶了兩名貧困學生。爸爸每天都很忙,但他還是堅持熱心做公益。他目前正在研究“殘障人士無障礙旅遊”項目。他是中國西部地區教育顧問,經常組織活動向貧困地區學校捐衣服、捐文具。
我也是一名熱心有愛的少年。當别人做出成績時,我會給熱烈的掌聲;當别人需要幫助時,我會關心問候。
我們家不是土豪,隻是普普通通的家庭,我們沒有很多的錢去做慈善。但是爸爸告訴我:我們不能忽視了身邊的小事,勿以善小而不為。給人一個笑容,送人一本書,捐出幾件舊衣服,給老人和孕婦讓個座,幫陌生人指指路,獻一次血,開車禮讓行人,給貧困學生買一件羽絨服,這些都是舉手之勞,但是對于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它們就像是雨天裡的一把傘,夏日裡的一杯茶。
我們國文課上學過一句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善良、關愛就在平凡的生活裡。善良有愛心的人,比如愛心接力的母女倆、義務修車的孔勝東,他們就在我們身邊,他們也許是同僚鄰居,也許是大叔阿姨,也許就是我們自己。
用關愛去觸摸别人的心,用力所能及的幫助去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力量,這就是我們家的好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