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随着清廷的影響力大為衰弱,曾積極推進新政近代化改革的袁世凱率先變,逼迫溥儀退位。此事一出,中國遂進入群雄割據的時代。袁世凱病逝後,曾經的北洋勢力,逐漸分解重組為直、皖、奉三系,軍閥們時而合作抗敵,時而各自為戰,戰争不斷。而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軍閥都罔顧國家利益,最終出賣國家,進而為祖國和人民帶來了不少傷痛。不過同樣在民國,川軍首領劉湘卻是一身正氣!

劉湘字甫澄,四川成都人士。由于其祖上是武舉出身,是以自他小時,祖父就竭力教他騎馬及弓法,使他練就了一身好武藝。不過,随着國術的逐漸沒落,加之武舉考試的撤銷,他轉投新軍,沒幾年就升為了軍官。辛亥革命爆發後,他又因統軍有方,讨袁有功,坐到了第一師第三團的團長的位子上。後來,他靠着強大的川軍,一統四川,并在此後戰争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劉湘剛剛一統四川之際,日本便想滲透四川。在日軍侵華規劃中,日方認為:由于四川位置優越,若戰争開始,此地将會不利日方統治,是以他們便以建立大使館為由,向劉湘展開了交涉。作為四川王,劉湘此時意氣風發,自然見不得日軍猖狂,當下便一口回絕日方所有合作,即便日軍拿出優越的條件,他也沒有動搖。
日軍對此大為光火,但一直隐忍不發。直到1936年,東三省被軍占領後,日軍又重新打起了在四川建立使館刺探情報的念頭。此時的日本無疑極具威懾力,不斷制造事端,并以武威脅,就連國民政府都下達了日軍欲建使館的通令。劉湘聞訊怒不可遏,直接硬氣回電,電報隻有一個意思:來了隻有子彈,打死概不負責。
耀武揚威的日軍根本沒當回事,直接派了四人以觀光為由,進駐大川飯店。劉湘再度警告無果,數百名憤怒的川民當即沖入飯店中,活活将二人打死,直接迫使日軍取消了建立使館計劃。日軍追責之際,他卻說:群眾愛國,我斷無阻止之理。
待到侵華全面戰争開始後,他是四川王,本可以坐守一方,不顧國家死活。但他卻為主動向國民政府請願抗戰,還說出了那句:“抗戰,四川可出兵30萬,供給壯丁500萬,供給糧食若幹萬石!”
而他也并不是說說而已,此話過後,他積極調動川軍出征,欲抗外敵。然而遺憾的是,出征不久他便抱病而終。但直到此時,他還心念國家,說道: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