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品讀 | 北京畫院藏齊白石《松壽》

作者:聞是文化
品讀 | 北京畫院藏齊白石《松壽》

齊白石

《松壽》

軸 紙本 墨筆 177cm×77.5cm 1928年

題款:松壽。戊辰春齊璜畫。

钤印:白石翁(白文) 齊璜之印(白文) 齊璜之印(白文)

記曾栽樹荷鋤行,此日還家夢不成。

安得老年無個事,北窗高卧聽松聲。

——齊白石《題〈松窗高卧圖〉》

品讀 | 北京畫院藏齊白石《松壽》

松壽(局部)

文 | 吳洪亮

北京畫院所藏的這幅齊白石繪于戊辰(1928年)春的《松壽》,高177厘米,寬77.5厘米,可視為齊白石畫松的極品之作,代表着齊白石藝術進入成熟期的至高水準。可視為齊白石成熟期畫松的極品。

齊白石以淡墨繪出一株軀幹挺直的勁松,作為背景而突出前景中的枝丫交錯。松針共分為三層,每一層皆密而不亂,根根畢現,互相重疊,毫無淤塞之感而通透有加。細觀每一根松針都是運筆沉穩,一絲不苟,尤其是将松針那份既柔又挺、柔中見剛的特性通過齊白石深厚的筆墨功夫清晰、明白地傳遞給觀者,每每讀之,必贊大師手筆。

品讀 | 北京畫院藏齊白石《松壽》

“松”在中國文化體系裡代表着堅強不屈、萬年長青等多種寓意,此圖齊白石将這諸般寓意化為圖像,用篆書、枯筆題“松壽”二字,蒼勁老辣,以示其心意。而對于松内涵的表達,讀到此圖即想起荊浩所寫的 《筆法記》,那是一部以對答方式生成的關于中國山水畫的論著,其中有一段關于松的描述:“松之生也,枉而不曲遇,如密如疏,匪青匪翠,從微自直,萌心不低。勢既獨高,枝低複偃,倒挂未墜于地下,分層似疊于林間,如君子之德風也。有畫如飛龍蟠虬,狂生枝葉者,非松之氣韻也。”其中不僅對松的生長特性、狀貌形姿進行了準确的概括,更強調了畫松要注意的問題以及松那份特有的“君子之德”。重讀此段文字,筆者認為幾乎是對齊白石這幅《松壽》的注釋,當然齊白石或許也研讀過此段《筆法記》,但荊浩與齊白石相隔了千年的兩位大師有如此唱和,的确當為之一歎。

(本文選自《北京畫院品讀經典系列—齊白石》,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畫院院長)

來自:北京畫院(編輯 | 高磊)

品讀 | 北京畫院藏齊白石《松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