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大清朝的徹底腐敗

01?封建王朝腐敗的通病

每每到王朝末代,整個官場都會成為腐敗的淵薮。土地兼并嚴重,人民窮困潦倒,官吏兇殘害民,貪贓枉法層出不窮,以至于官逼民反都會成為王朝末代的廣泛現象。

而腐敗這個主題是從人類誕生組織以來形成的老大難問題,沒有聽誰說徹底根除腐敗,隻能說某個國家清廉指數比較高而已。

而封建王朝滾動到大清,腐敗滋生也有其必然一面。試看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使用剝皮充草也無法對那些“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讀書人有多麼強的威懾力。

《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大清朝的徹底腐敗

天壇

據明朝《大诰三編》中記載案件時有,“進士監生三百六十四人,愈見奸貪。縱不從命,三犯四犯而至殺身者三人,三犯而诽謗殺身者三人,姑容戴斬、絞、徒流罪在職者三十人,一犯戴死罪、徒流罪辦事者三百二十八人。”讓我們看看這個算式:364=3+3+30+328。是不是因數分解。一個漏網的都沒有。而這個是王朝建設之初竟然也有層出不窮的貪官污吏,豈不是咄咄怪事兒?研究明朝初年A錢的文章書籍不計其數,此處不再細表。舉這個例子隻是為了說明A錢腐敗與封建王朝是相伴而生的。

這雖然有點遠了,把話題扯會來。繼續說大清朝的腐敗問題。

《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大清朝的徹底腐敗

大清第一巨貪和珅(王剛飾)

02?帝國列強對大清的瓜分狂潮

大清國通過洋務運動建設的北洋艦隊在甲午中日戰争中的慘敗将大清王朝的無能面目徹底揭露,就像一個病入膏肓的巨獸,根本沒有治療的可能。有人把大清王朝比作一個深陷淤泥的巨人。有人把大清王朝比喻成一個腐爛中的巨獸。

他們通過一次次的試探和戰争發現了大清朝的本質:

現在,我們認識大清國的時刻已經到來了。在當今世界的秩序下,大清國的繼續存在對世界和平來說永遠是一種威脅。在我們的地面上,大清國是一個既污穢又醜惡的國度,它的存在是一種時代錯誤。

我們的世界欠日本很大一個人情,因為日本人向我們展示出了已經病入膏肓的政治腐敗、深入骨髓的野蠻西行和無可救藥的愚昧無知正在怎樣地讓這個腐爛中的巨獸搖搖欲墜,而這就是我們崇拜至今的大清帝國。

而這片美麗的土地被這些國家認為是污穢又醜惡的國度,不僅僅是他們的偏見,也有腐敗現象給外國人帶來的直覺感受起了相當大的作用。而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到了末代竟然成為“污穢又醜陋”真的令人痛心。但是這種評價真的恰當嗎?你們輸入鴉片,損害大清帝國子民的身體,你們通過戰争攫取你們不能通過貿易獲得的收益,你們火燒圓明園搶劫了大清朝的财富,你們瓜分了整個中國大地,這時候你在說大清“污穢又醜陋”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而清朝的腐敗并不能夠給這些無恥的行為蓋上什麼遮羞布!

一場戰争,讓列強意識到了大清王朝的虛弱,而《馬關條約》的簽訂也讓諸列強意識到了大清的可欺。随後時局圖中對大清王朝的瓜分也是一個證明。

《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大清朝的徹底腐敗

時局圖

03?大清官員的整體性全面性腐敗

大清官員在官職上收入并不是高不可攀,但是其利用其行政權力而大肆斂财。他們生活奢侈,而目光短淺。他們的日常俸祿絕對無法支撐他們的這些奢侈日常。于是A錢腐化就是一種必然。而到後期,買官賣官捐官都成了普遍的事情。而通過買官捐官的官員上任後唯一要做的事兒就是收回自己買官付出的成本。刮地三尺的斂财手段才是他們上任後的主業。“十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就是對這一現象的最好概括。

侵吞公款是普遍的現象,從武器裝備的克扣,軍人口糧的克扣,到救災物資的侵吞,運河治理經費的分食,就連那些制造軍械的部門也在想法設法的克扣,以至于在甲午海戰的時候,士兵根本沒有可用的武器。炮彈大小不一,無法裝填,有的保養極差甚至無法使用,有的甚至出現炸膛現象,你說腐敗到這樣的大清帝國焉有不敗之理?

這些現象大清國知道嗎?當然知道,但是真正有幾個人願意為了維護大清王朝的利益而大肆的懲奸除貪呢?

《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大清朝的徹底腐敗

李鴻章

李鴻章為什麼不支援甲午中日戰争,那是因為他知道一旦開戰隻能将大清的腐敗和無能以及軍力的孱弱徹底暴露。因為他知道自己有多貪婪。有人說李鴻章“宰相合肥天下瘦”,而李鴻章竟然不以為丢人,竟然對出了下聯“司農常熟世間蕪”。當時李鴻章的官位相當于宰相,家鄉為合肥,而這個上聯說的是李鴻章的A錢能夠達到“天下瘦”的級别,即李鴻章李家有錢了,天下人的錢袋子都空了。李鴻章認為自己不過爾爾,于是對出了下聯“司農常熟世間蕪”,翁同龢是江蘇常熟人,當時任職戶部尚書,又因為古人往往以姓氏加上家鄉作為稱呼,故翁同龢也被叫做“翁常熟”。這個下聯的意思說的是翁同龢翁家有糧食吃了,可是世間百姓家裡的地卻都荒蕪了。

這幅千古絕對暴露了大清從上到下的一體貪婪和腐敗本質。

《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大清朝的徹底腐敗

翁同龢

大清已經消逝,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