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荀彧之死,談談性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國,一個動蕩的時代;一個三國中人,無論騰達或落魄,其中性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荀彧之死,談談性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荀彧,作為曹操最器重的人,魏國智囊團中有近一半以上的謀士是他舉薦的。曹魏建國,他的貢獻最大,本身人品也好,和曹操又是兒女親家。在魏的聲望和地位真可以說是一時無兩!

以荀彧的威望,僅僅隻是對曹操稱魏王稍稍表示了一下不滿,誰知竟惹動了統治者的殺機:曹操先是将荀彧置于自己配下,使他處于尴尬地位,又在合适的時機送去一個空盒,示意一場空,荀彧會意,遂服毒自殺——還有一說是憂憤而死,但總之他是被曹操逼死的。(荀彧雖是重臣,但隻是名望上尊崇,手中并無多少實權,是以應該不存在功高震主的原因,被人構陷倒是大有可能,更有一說——荀彧之死主要是在許昌跟袁紹的書信有關。。。)

縱觀整部三國志,曹操最愛幹的兩件事無非是借刀殺人和排除異己,除掉對自己構成威脅的人:就說荀彧,本質上是一個好人,處事公正,人緣也好,個人的廉潔奉公也是大家公認——但一個老好人順從了許久,到頭來卻忍不住起來抗争一下(更何況荀彧隻是發了幾句牢騷)這樣的小牢騷,在别人聽起來也許不算什麼,但在晚年越來越急功近利的曹操耳中,荀彧的聲音實不下于驚天巨響:連荀彧都要起來反我,更何況是其他人?

從荀彧之死,談談性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果然,荀彧這個人的幾句牢騷,使得曹操一下子緊張了。時至今日,我們後人雖無法妄加猜測于奸雄的一言一行,但能對自己最親密的戰友痛下殺手——可見為了掃清最後的障礙,曹操是下了很大的決心的。對于一個果斷剛毅又崇尚強權的人來說,為了目的完全可以不擇手段,甚至無所不用其極!

這下連我們也有心得:一個大家印象中的老好人,千萬别在活了大半輩子之後突然想試着改變一下自己——别人八成會把你當成異物的!人性中都有虛僞的一面,雖然長久的假面具着實令人氣悶,但你必須面對社會殘酷的現實!荀彧亦如此,若不反抗,曹操大概沒有殺他太好的借口,大概也是舍不得殺他——隻是有一些事雖然不需要名正言順,但一個小的細節,小的失誤卻足以緻命!

更何況我們還看得出,荀彧并不是真的要反對曹操——他的骨子裡的血并沒有太多反抗精神,隻是盤踞在每一個東漢末期有氣節的士人腦袋裡所謂的“正統思想”,使他一時無法接受自己全力輔佐,傾心面對的卻是一個大逆不道的“國賊”!

從荀彧之死,談談性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随着魏勢力的一步步發展壯大,曹操的野心誰都看得出,漢朝的死期隻是時間問題;但荀彧的血性仍使他不願過早見到這一幕,于是他——作為東漢政權僅剩的重臣,朝廷擁漢派之首,他當然要表明自己的立場。但不滿隻是不滿,卻不是反對,更加談不上全力抵制和阻礙。如果沒有這個小的摩擦,他還是曹操同一條戰壕裡最親密的戰友,最熱切的兒女親家。。。

可惜的是不同的聲音在那個最敏感的時刻卻攪得曹操心煩意亂——荀彧大概也沒想到等待他的會是這樣的下場吧!若早知曹操是這樣的人,他會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嗎?

從荀彧之死,談談性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曹操切實的想法就是:荀彧,該死了!——他也真的下手了,從孔融一直殺到荀彧,果然所有的人,都噤聲了——他們思想裡的也許僅存的一絲鮮活也随着孔融等人,被押出午門,在熾熱的午後,在沉悶的空氣中,随着風飄飄蕩蕩了。。。

至于曹操,又找回了往昔的談笑風生,青梅煮酒般的從容若定,又可以打着招納賢士,愛惜人才的錦旗繼續着他自己的勤王之道,又可以揮動着天下的蘿蔔大棒圓他悠悠的“漢故征西将軍曹侯”之夢了。

荀彧之死,發人深思——他本可以拿着優渥的養老金在開國元老,大魏三公的光明道路上大踏步向前進,可最終卻成了曹魏政權統治者殺雞儆猴,扼殺輿論的一枚棋子;以曹操的實力和功績威望本可以走王莽之路,但最終卻做了周文王。這些難道不都是性格使然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