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中西近代分殊

(一)中西近代分殊

1840年爆發于中國和英國之間的鴉片戰争,往往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所謂「近代」,通常指某國或某地在各方面都進入現代文明境界,從經濟來說就是由農業主導轉入工業化。歐美的近代史,一般以十五世紀作為開端,并産生了資本主義列強;中國原較封閉,但1840年鴉片戰争失敗才被迫卷入全球近代化的曆程。中華民國取代清朝後,内憂外患深重,也未能大力開展建設,要待1949年新中國成立,才為現代工業化提供較大的轉機。

自十五世紀歐洲文藝複興廣泛開展以來,西方就步入近代(Modern Times)的曆程。究竟是何時運,令中西的發展産生如此巨大的差距呢?原來二者在近代來臨之際,早已分殊而行。中世紀的西歐國家處于封建專制、政教合一的境況,後來卻借文藝複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為契機,通過地理大發現開拓殖民地及從事資本原始積累。後又經曆荷蘭獨立、英國内戰、美國獨立、法國大革命等系列政治革命,以及由英國開始的全球工業革命,遂使歐美各國成為标榜「自由資本主義」的列強,葡、西、荷、英、法等大國交相崛起。反觀東方,中國由1644年起經曆了明清交替及皇權臻于鼎盛的程序,一直堅持小農經濟基礎上的君主專制制度,逐漸落後于西方。

(一)中西近代分殊

全球航海技術的進步是西方進入近現代的重要标志。近代歐洲人憑借堅固的多桅帆船,冒險探索,在世界各地擴充商業活動,并建立殖民地,令古老中國最終要面對來自海上的威脅。圖為英國商船不列颠号。

(一)中西近代分殊

于十五世紀廣泛開展的歐洲文藝複興是近代開始的重要标志。文藝複興提倡人文主義,反對思想禁锢,大大推動了西方文化進步。圖為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勝地佛羅倫斯。

(一)中西近代分殊

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工廠。十八世紀始于英國的工業革命,令西方在經濟、科技等方面突飛猛進。

(一)中西近代分殊

自蒙時期的法國思想家伏爾泰。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發生啟蒙運動,令歐洲人更重視知識、理性,告别蒙昧,思想也起了革命。

(一)中西近代分殊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從此自由、民主等思想流傳西方,擴大了西方社會的創新和進步空間。圖為法國大革命期間群衆攻打巴士底監獄。

(一)中西近代分殊

明末荷蘭人在台灣建立熱蘭遮城。明代葡萄牙人和荷蘭人已先後到達澳門、台灣,擴充勢力,但到乾隆年間,清朝仍對西方的全球擴充一無所覺。

(一)中西近代分殊

西方畫家筆下,清後期中國農村一對夫婦在播種和拉犁。千百年來,絕大多數中國人過着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這種小農經濟模式令近代中國被開展工業革命的西方遠遠抛離。

(一)中西近代分殊

乾隆帝騎馬圖,表面上象征了清朝國勢的高峰,實質暗藏危機。乾隆帝晚年志得意滿,未察覺世界正發生巨變。

(一)中西近代分殊

嘉慶帝在位初年,雖有意整頓吏治,并抄了大貪官和坤的家,迫使和坤自殺,但已無法挽回清朝走向衰落。

(一)中西近代分殊

清代用于公布科舉殿試結果的大金榜。近代來臨之際,中國知識界逐漸被西方超越,與科舉制度關系很大,最終令國家付出沉重代價。

給我【在看】

你也越好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