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培根随筆讀後感

作文一:《培根随筆讀後感》900字

《培根随筆》讀後感

很多人都喜歡這個偉大的哲學家——培根,但我卻不!!我讨厭這個站在貴族立場與男權視角的培根,我讨厭這個工于心計、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厭這個擁有着功利主義思想、深谙于官場運作的培根! 不過,前兩天讀了《培根随筆》後,我才發現了另一個與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培根!” 在這數十篇随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備的男性帝王不說,這則是一篇關于“美”的經典之作。它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問題展開評述。“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為美;而善附于美者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隻須氣度端莊,儀态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于顔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是以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内涵,光有外表,隻是一個軀殼,行屍走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是以,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 讀完這書後,我忽然想起,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别人的優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将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說,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培根随筆》是在培根在多年内所創作的随筆的精華結合,培根的許多篇目都是催人上進的,高屋建瓴的。他在指導人們怎麼讀書時,頗有見地地指出:“有些書可隻讀其章節,有些書可大緻浏覽,有少量書則須通篇細讀,并認真領悟。”他在指導人們讀什麼書最受益時告誡人們:“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實體學使人深沉,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培根認為,讀書可以使人心曠神怡,增趣添雅,成才益智,就連身體上的各種痛苦,都可以通過讀适當之書而令其開豁。 全書立意高遠,描述了培根先生一生的種種經曆,不得不看。

作文二:《《培根随筆》讀後感》900字

《培根随筆》,可謂是英國随筆文學的開山之作!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疊出的警句,字字珠玑,是培根生活的結晶,是人生的智慧之作。它雖是随筆,篇幅幾乎都不長,但每一篇都凝聚着作者對于人生、哲學、社會結構和思想體系的認知與思考。

這本書,呈現給你的,是多少精辟的哲理!潛移默化中,你會從中逐漸領悟到這些老練銳利的文字的振聾發聩的力量。而這些文字之是以會具有這種力量,我想,這與《培根随筆》的作者——弗朗西斯·培根四十多年的宦海沉浮有着密切的聯系。弗朗西斯·培根出生于位高權重的官宦之家,他聰慧而富有才華,被伊麗莎白女王稱為”朕的小掌玺大臣“,他十二歲就上了劍橋大學,但父親早逝,又是次子,所得的遺産并不多。弗朗西斯·培根自立謀生,成為律師,經曆幾次沉浮成為朝廷重臣,卻又牽連因一樁受賄案而罷官為民。培根一波三折的經曆,為他寫《培根随筆》奠定了豐富的社會認知經驗與人生閱曆,但同時也不難看出,封建時代英國王朝所統治時期思想文明的日漸落後,而培根正是對于時代新思想文化熱潮所提出的革新觀點。

這其中,也有培根對于人的性格、行為所提出的建議。譬如《談報複》,但有人做了對不起你的事,你是不是會報複呢?培根認為,”報複是一種野道,人性越是趨之若鹜,法律就越應将其鏟除“,道理确實如此。當你的仇恨埋藏在心裡越久越深,仇恨越會吞,噬你的心靈,但你的心中卻不會認為自己的仇恨有什麼錯,會給他人帶來如何之深的傷害,那麼,我們為何不放下這不可挽回的令人耿耿于懷、心痛不堪的仇恨,去寬恕他人?“寬恕别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若幹年後,回首這歲月的往事,你不會因為報複而無奈、悔恨亦或是怅惘,寬恕了,氤氲心頭的,隻會剩下縷縷的感動與安慰。

在相似的人生追求與軌迹下,很多的靈魂都在迷失,在彷徨,在苦悶。閱讀《培根随筆》,可以讓我們的心靜下來思考。《談厄運》教給我們厄運可以造就堅韌,培育美德,使人的意志愈加堅強,在厄運過後總會有春風十裡;《談父母與子女》則啟示我們父母對于子女的溺愛會加劇自己的不幸,同時也會影響子女之間的和睦,加劇勾心鬥角;《談花銷》則使我們懂得如何去花銷……

《培根随筆》使我們在時光荏苒中,懂得了成長,懂得了人生。當你的心累了、傷了、亂了,不妨暢遊在這本書當中,放飛心靈,同時亦在品味道理。細膩之處,如明亮璀璨、馨香流轉……

初三:薛嘉雯

作文三:《《培根随筆》讀後感》500字

弗蘭西斯·培根,英國近代唯物主義哲學家、科學家和思想家,他就是這本書的作者,他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科學的真正的始祖”。

本書包括《論真理》《論家庭》《論友誼》等多處随筆,在這些随筆中,有《論死亡》《論嫉妒》《論美》等著名篇章。

書的内容主要講述了培根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和想法。

在《論習慣》中,培根說道:“習慣真的是一種頑強而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是以,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從這句中可見好的習慣成就人的一生。

在《論财富》中,培根說道:“但對于他本人,這些财産隻是身外之物,沒什麼用處。”說出了财富的作用很大,但若為了财富放棄其他一切,往往會得不償失,并在這篇短文最後揭示了那些自稱自己是“蔑視财富”的人。

弗蘭西斯·培根的随筆不受個人感情支配,具有公正超脫的格調。這本書包含了這位哲學家一生的智慧,在這本書中有許多的優秀的文筆和名言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們應該學習培根從不同角度看事物的态度,從不同角度看事物,總會有不同的感悟,認識到知識和習慣的重要性。人應該公正無私,不能被利益和榮譽迷住雙眼,不要迷信鬼神之說,對任何人都一視同仁;在受到猜疑時,人更必要忠于職守,以此證明自己的清白和無辜,我們應正确面對美好的生活。

作文四:《《培根随筆》讀後感》600字

《培随根》一書筆,在517年最9初版出隻時有10文篇章,112年增至68篇,36152年增至85,篇就是我們天看今的到本版

蘭弗斯西·根培英國是七世十著紀名想思家政治家和經驗主,哲學家,義也近代是哲史學首先上出提驗經論原的哲則學。培根家這在本中書用篇,幅小的文短章,來擺明實,事講清理。道如他正《談快在》捷文中一:“說長冗而妙的講話不玄于利快,就捷長袍拖像不利裙賽于一跑。”樣

哲學、家文家學、法官政治和家一身的培于根,難會有貴族免氣息,也免要難于心計老工世故于但,他《培在随根》中表筆現出自己的卻截不然,熱同衷于學、哲業和事活。是以生人有《說根培随》筆既可看成活交友生教的書,科能看作也迹官場混厚的黑。

培學在《根談君》權說中,渴望“的西少,恐東懼的西多東,

在實是種可悲的一心。而帝态王的況一般都情這樣。因是為他至們無上高,無希所,所求以得搞們他的神更精萎加;靡天成疑神鬼疑,總覺得險象環生又,使們他裡更心加陰暗“。覺我這得僅不培根是年常居于官的場經驗談,之有也他學哲思的想啟發而得出關的人于性感的慨。

而培《根談養生之道中所》展現我給,不是一的精于個故事政的家,治是一個樂而于享受生活,9樂于受享生的命老。人

談《母父子與女中》,培又根次一身,既像一變富位有經驗的教育家,又像一個熟父母内讀的心子兒他在。人方性的見解面仍很獨,到十也合分理在十七世。紀能,與今的教天觀育此如接,近培根真令我驚的。訝

開剛讀《始培根筆随》,真是的枯燥但,是己自也慢發現,慢根能給培我們很予多。

作文五:《培根随筆讀後感》1400字

《培根随筆》讀後感 /r/n

暑假我閱讀了《培根随筆》 ,感到受益匪淺。 /r/n

《培根随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 •培根所著 . 本書分為 《論求知》 , 《論美》 , 《論善》 , 《論真理》 , 《論健康》 , 《論家庭》 , 《論友誼》 等多篇随筆 . 在衆多的随筆中,我最欣賞的一篇是《論逆境》 。 “順境帶來的幸運固然可貴, 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 順境的德行是節制自律, 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 ” 這是全片中 我最欣賞的兩句話。可以說,這是全篇的精華所在。從這兩句話中或者說全篇中我們可以看 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同時也帶個我諸多啟示。遭遇逆境可以了解為人生的不幸,因為他 給我們帶來困難, 挫折和痛苦 ; 遭遇逆境也可以了解為人生的萬幸, 因為他給我們一個鍛煉的 機會,他考驗人的意志,磨練人的心智。可以說,正式逆境的磨練,造就了曆史上一批又一 批的偉人。 /r/n

這讓我想起了愛迪生發明的電燈絲。一種,兩種,幾百種, 幾千種,面對諸多失敗的材 料,他沒有選擇放棄。這種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使得人類走進光的世界。 /r/n

伽利略也同樣如此, 雖面對教會的迫害, 但依然堅持 “但地球仍在轉動” 。 他用自己的生 命維護了真理,在逆境中我們看到了他人性的光輝。 /r/n

正是人們在遇到逆境時不同的表現,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消極的人,遇到逆境,隻得 歎息、報怨,最終堕落 ; 積極的人,卻能從逆境學會堅持,得到勇氣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患 難見真情” 。這樣看來,逆境不僅教會我們如何奮鬥,還盡顯世間的真情和美德。在我看來, 遇到逆境就是一種寶貴的人生經驗,如何利用這種經驗,就是成功的關鍵,逆境的德性是不 屈不撓,而逆境要教給我們的,也正是不屈不撓。可真正把逆境當良師的人,不多。 /r/n 順境容易暴露惡習,而逆境最能展示美德。 /r/n

【相關文章】培根随筆讀後感 /r/n

“知識就是力量” ,相信大家對這句話并不陌生吧 ! 是的,這就是《培根随筆》的作者, 培根所提出來的。雖說他的一生中沒有什麼科學的新發明,但他的這句話對當時的科學發展 影響很大。據說,培根就是因為露天受風寒而逝世的。多麼偉大 ! 多麼悲壯 ! 為此,我仔細的 讀了《培根随筆》 ,果真受益匪淺。 /r/n

《培根随筆》中的内容十分廣泛,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談學問》和《談逆境》這 兩章了。 /r/n

先說說學問吧。 想必大家也知道, 我們現在每天辛苦地學習, 是為了什麼 ? 當然是為了獲 得學問喽 ! 但雖說現在我們每位同學都在一個教室裡, 聽同樣的老師講課, 做同樣的作業, 可 為什麼最後的成績不同呢 ? 這就要看個人方面了。 俗話說, “笨鳥先飛” , 無論你天資怎樣, 但 隻要努力了,終究還是會有回報的。可有的同學偏偏不這樣想,自恃聰明,懶得去努力。是 的,可如果你不努力,就算有再好的天資又能怎樣 ? 培根說到的一句話很有哲理:“天生的才 能也需要學習才能完美, 就像天然的植物一樣, 需要陽光和雨露的滋潤。 ” 這不禁使我回想起 《傷仲永》 這篇文章。 文中的方仲永, 本是個天資聰慧的孩子, 可因未學習而導緻才能泯滅, 淪為平民。 這是否能對我們有所啟示呢 ?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 已經沒有方仲永那樣的天資, 如 果再不付之于努力的話,那結果會怎樣 ? 可能比平民都還不如吧 !/r/n

正處于學生時代的我們,在接受學問的同時,難免會遇到逆境。

作文六:《培根随筆讀後感》900字

培根随筆

一本好書可以給你智慧,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一本好書猶如是一扇窗,窗戶打開光亮就會射進來,照亮美的心靈。 這本書共收錄培根随筆56篇,篇篇标題意指鮮明,直奔主題,使人一目了然。讀者既可以通讀,由于每篇随筆的結構自由,又以主題為中心來展開細膩的描寫與評論,是以還可以擇篇而讀。

《論美》一個人的美不是穿着的美,不是外在的美,而是内在美,而是品德的美!正如文中所說:“形體之美要勝于顔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

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每個人的夢想與信念也大有不同,當然,每個人的美也是截然不同的,不可把自己的美強加給别人,或許你的美,不是他追求的美。或許你應該看看别人的優點,用優點來補充缺點,把自己做的更完美。

時機,也就是機會,一個人隻有抓住時機才能走向成功。于是《論時機》應運而生。如果說《論美》是這本書“精華中的精華”《論時機》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他在篇中說到:“當危險逼近時,善于抓住時機迎頭邀擊它要比猶豫躲閃更有利。因為猶豫的結果恰恰是錯過了克服它的機會。”

既然是時機,它的出現有絕大部分都是偶然的。是以要想抓住時機,最主要的是當時機來臨的時候,你一定要全力以赴的把握住,俗話說的好:機遇,往往是給有準備的人。還要有優秀的觀察力,因為

時機不會先告訴你它在那裡,需要你努力的觀察并發現時機。再把握住它,就像文中的那句:“善于在做一件事的開端識别時機,這是一種極難得的智慧。”

在衆多的随筆中,我最欣賞的一篇是《論逆境》。“順境帶來的幸運固然可貴,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這是全篇中我最欣賞的兩句話。可以說,這是全篇的精華所在。從這兩句話中或者說全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同時也帶給了我很多啟示。遭遇逆境可以了解為人生的不幸,因為他給我們帶來困難,挫折和痛苦;遭遇逆境也可以了解為人生的萬幸,因為他給我們一個鍛煉的機會,它考驗人的意志,磨練人的心智。可以說,正式逆境的磨練,造就了曆史上一批又一批的偉人。

正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之學使人能言善辯” ,不得不肯定的是,這确實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作文七:《《培根随筆》讀後感》600字

我悠閑地翻閱着,不知不覺中便被它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深深地吸引了.

《培根随筆》為英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友誼》,《論時機》等多篇随筆.記得培根說過:“年輕人出錯往往會使事情毀于一旦,年長者出錯則隻是使本來可做得更多更快的事情做得少點慢點.” 甯可錯過,不可出錯。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藍子裡。不要做畢其功于一役的事。更不要做孤注一擲的事。凡事都有留有回旋的餘地。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将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在衆多的随筆中,我最欣賞的一篇是《論時機》。他在篇中說到:“當危險逼近時,善于抓住時機迎頭邀擊它要比猶豫躲閃更有利。因為猶豫的結果恰恰是錯過了克服它的機會。”時機,也就是機會,個人隻有抓住時機才能走向成功。既然是時機,它的出現有絕大部分都是偶然的。是以要想抓住時機,最主要的是當時機來臨的時候,你一定要全力以赴的把握住,俗話說的好:機遇,往往是給有準備的人。?看完了《培根随筆》,我看到了一個熱愛哲學的培根,熱衷于政治,深谙官場運作,富有生活情趣,自強不息的培根. 一本好書猶如是一扇窗,窗戶打開光亮就會射進來,照亮美的心靈。正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之學使人能言善辯” ,不得不肯定的是,這确實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作文八:《培根随筆讀後感》600字

培根随筆讀後感

這個暑假,我和孩子一起讀了《培根随筆》。從書中我看到了培根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和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這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随筆,語言簡潔,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讓人受益匪淺,讀來給人一種享受,簡潔優美的語言讓人忍不住讀完全文,讓每個讀過的人都受益匪淺。每一篇随筆,都聯系到了我們的生活,讓人反思,給人以智慧的啟迪。

對于這本書我也有許多的感觸,如《談拖延》這篇随筆。因為,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也有拖延的習慣,明知道不好,卻總也改不了,往往給自己造成很被動的局面。在這篇随筆裡,培根列舉了三個例子,告訴我們拖延的害處:西比爾的書——秃腦瓜——瓶子。因為,再沒有比善于抓住事物的苗頭而更明智的了,真正的聰明就是知道拖延的局限,是以,遇事我們應當機立斷,迅速行動,就像空中的飛行的子彈。希望孩子也能從這篇随筆中受到啟發,在學習中,能夠今日事今日畢,勿将今事待明日。

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懂禮儀,有禮貌的人,在《談禮貌》這篇随筆中,培根認為,舉止得體時時有用,就像一封永久的推薦書。同時他告訴我們舉止得體的原則:應自然而然,必要裝腔作勢;在支援别人的意見時,最好加一點自己的看法或者提一點理由;人的舉止

應當像身上的衣服,不可太緊,不可過于精當,而應該寬松一點,便于活動等。培根用客觀冷靜的筆調,讓我們聆聽到了一位智者的忠告,讓人受益匪淺。

培根随筆中的許多話語都滲透了豐富的想象,透徹的智慧,是以和孩子一起靜心讀來,也是暑假的一次重要的收獲。

王之爍家長

作文九:《《培根随筆》讀後感》300字

《培根随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随筆. 在這數十篇随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于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内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是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隻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于顔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顔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态,是後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隻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内在。

說實話,對培根真的說不上有多少了解,知道有這麼個人,有這麼本書,但什麼由來說不上一二。書拿到手的時候,粗粗的翻了幾頁,以為和羅蘭小語一樣,就是一個人随感的随寫。仔細讀了,才發現有所不同,雖然都是就一個話題展開的随想,但羅蘭小語更多的是在解讀生活,培根随筆則有了更直覺的哲學内涵,一個像是夜話般的娓娓道來,一個則好像老師授課,一個更多追求的是心境,一個更多想說明的是道理。

有的時候,想讀懂作者的作品,要首先了解作者的背景,在看了培根随筆的序和目錄後,我覺的應該先對作者有個深入了解。 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國哲學家和科學家。培根是一位經曆了諸多磨難的貴族子弟,複雜多變的生活經曆豐富了他的閱曆,随之而來的,使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論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号,一直推動着社會的進步。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面也提出許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論說随筆文集》等。後者收入58篇随筆,從各個角度論述廣泛的人生問題,精妙、有哲理,擁有很多讀者。培根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著名論斷,至今影響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在了解了作者以後,我開始随着随筆錄入内容的先後進入了培根

轉載請注明出處作文大全網 » 培根随筆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