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讀阿裡雲AI産品矩陣:目标是打造最強中國雲計算能力

在近日舉辦的阿裡雲栖大會武漢峰會上,阿裡雲AI産品矩陣的亮相作為壓軸大戲出場,這也是阿裡雲首次曝光了人工智能産品家族,全方位公開AI産品體系,AI作為阿裡雲,乃至阿裡巴巴集團技術應用和市場戰略的重要一環,承載了阿裡怎樣的思量?

AI産品矩陣全亮相

産業界目前對AI的期待不一而同,有些企業希望通過AI實作讓機器人探索大自然,建立媲美自然的數字神經系統,或者戰勝重大疾病等遠大的目标,這些想象雖很美好,但卻需要廠商持續不斷的海量投入和長遠的攻關,起碼在現階段仍不可能完成。

而阿裡雲對于AI的思考不同,在近期阿裡雲栖大會武漢峰會上,阿裡雲産品總監何雲飛表示,以阿裡巴巴内部驗證過的AI産技術帶來實際效率提升的能力,借由阿裡雲的平台以最友善的API方式讓所有企業都能夠容易的獲得AI能力,這是阿裡雲在AI層面的戰略和思路。

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了解到,阿裡雲從2015年開始推出AI産品,包括語音識别,還有圖像識别、視覺識别等130多款細分産品,适用于300多個場景。

在本次釋出會上阿裡雲又釋出了多款AI新品或加強版。分别是:印刷文字識别、視訊AI-視網膜、人臉識别、圖像識别、智能語音互動、機器學習PAI和自然語言處理。

  • 印刷文字識别: 阿裡雲OCR全新功能上線,對于身份證,營業執照識别等全新更新,新增文檔圖檔識别、電商圖檔識别、視訊文字識别、行業解決方案。典型應用場景包括證件資訊的自動識别和提取,自然場景中的文字識别,文檔或宣傳:資料中的文字檢測識别等。
  • AI·視網膜:基于阿裡雲海量視訊的分布式計算和流媒體處理能力,利用機器學習、模式識别、計算機視覺對視訊畫面中出現的名人、明星等人物進行人臉識别。此外,視網膜還擁有視訊分類、多模态分析、标簽預測,視訊内容稽核等多項能力,可以有效提升視訊的分發、管理效率。依托于視網膜,視訊的内容已經完全被結構化處理。當我們分析視訊的時候,不再依靠人力,而是依靠人工智能技術。
  • 人臉識别:包括人臉檢測定位、人臉屬性識别和人臉比對等獨立服務子產品,可為開發者和企業提供高性能的線上API服務,應用于人臉AR、人臉識别和認證、大規模人臉檢索、照片管理等各種場景。
  • 圖像識别:基于大資料和深度學習實作,可精準識别圖像中的視覺内容,包括上千種物體标簽、數十種常見場景等,包含圖像打标、場景分類、鑒黃等線上API服務子產品,應用于智能相冊管理、圖檔分類和檢索、圖檔安全監控等場景。廣泛應用于智能圖像管理、視訊打标等場景,可自動識别圖像中的數十種常見的場景,如天空、草地、人物等等,實作圖檔的自動管理、分組和搜尋功能,可對大型圖像庫進行智能管理。還能精準識别圖像中的色情内容,預防涉黃風險,節省人力成本。
  • 多模态語音互動:具有對語音、視覺、場景感覺等多模态感覺智能,以及流利對話、多輪多意圖口語了解、業務知識圖譜自适應等認知智能,适用于AI收銀員和地鐵語音售票機等場景。
  • 機器學習平台PAI:基于阿裡雲分布式計算引擎的一款機器學習算法平台,以極低的代價幫助業務從BI時代跨入AI時代,真正實作人工智能觸手可及,目前已正式商業化。阿裡雲機器學習算法平台的背後是阿裡巴巴的算法科學家和阿裡雲的技術保障團隊。産品具有多方面優勢,比如,良好的互動設計,優質、豐富的機器學習算法,與阿裡産品完美配合,一站式的機器學習體驗,支援主流深度學習架構,優質的技術保障。
  • 自然語言處理:為各類企業及開發者提供的用于文本分析及挖掘的核心工具,已經廣泛應用在電商、文化娛樂、金融、物流等行業客戶的多項業務中。自然語言處理API可幫助使用者搭建内容搜尋、内容推薦、輿情識别及分析、文本結構化、對話機器人等智能産品,也能夠通過合作,定制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AI産業被指存在泡沫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不過也讓行業人士冷靜理性的去看待AI這一新興技術。從阿裡雲産品實作的場景來看,其較早的預判到了産業趨勢的發展,十分重視AI産業應用的落地,還提出了“産業AI”的概念。

阿裡雲總裁胡曉明呼籲行業将AI技術沉澱到産業中,不要成為炒作股價的營銷詞彙。無論是咖啡點餐還是地鐵售票,阿裡雲都是讓AI在真實的産業場景下發揮價值。這比那些在實驗室裡炫技的AI更有意義,更具生命力。

據雷鋒網了解,除了解決方案之外阿裡雲還推出了ET大腦,包含ET城市大腦、ET工業大腦、ET醫療大腦等。目前,ET工業大腦已經幫助工業制造企業創造利潤數十億,ET城市大腦在杭州、澳門、吉隆坡等城市落地,承擔着交通優化、平安城市等職責。

雲+AI的落地

高盛提出了AI創造價值的4個驅動力:人才、資料、基礎設施和計算能力。何雲飛在現場表示,AI的三大核心助推器是:AI平台的能力、AI生态的能力和AI計算的能力。

其實兩者具有相同的邏輯,隻不過角度不同,核心都是如何通過各種要素推動雲+AI的融合落地。雲計算提供了強大的彈性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進而産生龐大的資料量,AI則是提供海量資料快速精準處理的能力,随着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應用不斷推進,才能催生出資料爆發的價值。當然了,強大的雲計算能力是這一切的基礎。

其實不僅僅是阿裡雲,其他廠商都在進行雲+AI的戰略融合。“雲+人工智能帶來的改變就好像電+計算機帶來的革新一樣”,馬化騰曾如此表示;“人工智能概念越來越被泛化,關鍵還是在應用,AI在企業的産業化落地才是企業智能”,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也曾強調道。

據IDC《全球半年度認知與人工智能系統支出指南》資料,在2016-2021年的預測期内,預計認知和人工智能系統支出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将達到50.1%。到2021年,全球認知和人工智能(AI)系統支出預計将達576億美元。同時有資料指出,2019 年中國雲計算産業規模将增長至 4300 億元。

雲計算帶來的是IT基礎設施能力的革新,AI就像網際網路提供了無限的想象力,最終爆發的應該是各種各樣的現實應用場景,在整體産業鍊中,阿裡雲更多的扮演技術提供者的基礎角色,向上則是數量更多的應用公司。

阿裡雲面向開發者提供了多個AI開發平台,包括機器人工廠平台、機器學習PAI平台、ALiIE平台、NUI自然互動平台、NLP平台、ALiGenie語音開放平台、阿裡翻譯平台、視覺智能診斷“見遠”平台。ALiGenie AR開放平台。

同時阿裡雲與近100家生态合作夥伴共同進行AI智能的開發,涉及軟體和硬體等企業,阿裡雲還在本次大會上正式釋出了天池開發者計劃,讓開發者能免費學習AI知識,形成知識變現和技術提升的正正向閉環。

左手ET大腦,右手AI解決方案,以雲計算為基石,阿裡雲提供了支撐創新的開放平台,開放雲計算産品和AI技術,保持開放心态讓其他公司也能來做創新應用。這其中,阿裡雲要做好資料融合和管理打好基礎,特别是要做好公共資源融合打通工作,政府以及行業提供資料資源正迸發最大的價值,阿裡雲則隻是資料的加工者,提供的是加工工具即各種平台和技術服務,最終與産業鍊上遊的合作夥伴實作妥善利用公共資料資源,開發應用來提升效率革新行業。

在釋出會的最後,何雲飛提出了阿裡雲要打通ACID+S五位一體的産品之力,A代表AI,C代表雲計算,I代表IoT,D代表資料平台,S代表安全能力。雷鋒網認為,雖然何雲飛提的略顯随意,但不難想象當實作五位一體的能力矩陣,基于阿裡雲當下的雲計算能力和AI布局,AI作為通用技術的屬性在雲計算中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加之物聯網、資料平台和安全能力不同層面的協同擴充,阿裡雲要實作“打造最強中國雲計算”的目标不會是難事。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6-6

本文作者:張帥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雷鋒網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