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廣州獲獎影片媒體分享會舉行。在近期揭曉的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獲獎名單中,廣州電影榜上有名。由廣州廣播電視台、廣州粵劇院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粵劇電影《南越宮詞》榮獲金雞獎最佳戲曲片獎;由廣州市英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參與出品制作的《拆彈專家2》剪輯師鐘炜钊獲最佳剪輯獎;由廣東博納影業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中國醫生》獲最佳音樂獎。
事實上,早在第33屆金雞獎中,“粵産電影”便展示出了不少實力。如《掬水月在手》《點點星光》分别獲最佳紀錄/科教片獎和最佳兒童片獎。
獎項的背後隐藏着密碼,梳理近年來的粵産電影,會發現本土題材、技術支撐、粵港合作等元素皆給這些電影提供了助力。而在這些助力元素的背後,隐藏着的是廣東電影從影院、影視基地、影展、電影企業等方面入手提供的電影交流、創新的辦法。
1 “粵産電影”的金雞“密碼”:
本土題材+技術支撐+粵港合作
從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中抱回“金雞”的電影中,皆指向了本土題材、技術支撐和粵港合作三項特質。
立足粵港澳、講好粵港澳故事,給粵産電影帶來了無限魅力。
早在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時,立足于本土故事的兒童片《點點星光》便已獲得了最佳兒童片獎。該故事立足于廣州七星國小學生用“一根繩子改變命運”的經曆,用詩意的電影語言展示跳繩隊中幾位孩童的生活和訓練,追蹤七星國小跳繩隊如何創造出可謂“奇迹”的賽果,展示貧窮亦難限制的孩童們的想象與堅韌;而由廣州市廣播電視台出品的粵劇電影《刑場上的婚禮》紮根于本土粵劇文化,亦入圍了當屆金雞獎最佳戲曲片。
而在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中,立足于本土故事的影片再度沖刺。如收獲超13億票房的《中國醫生》曾将電影放映首日的路演地點選在廣州,導演劉偉強曾向南都記者表示,其2020年7月份曾至廣州采風,與許多去過武漢的醫護人員溝通,而影片中由朱亞文飾演的廣東援鄂醫療隊的陶峻,也正是鐘南山院士團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心成員之一、廣東支援湖北的第一名醫生桑嶺。
而由廣州廣播電視台出品的《南越宮詞》改編自同名粵劇,講述的是秦末漢初秦王朝派遣趙佗南下征戰百越,趙佗罷戰求和最終融合漢越民族、成為南越王的故事。該故事與獲33屆金雞獎最佳戲曲片提名的粵劇電影《刑場上的婚禮》同屬于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的“廣州市粵劇電影精品工程”,該工程計劃将10部大型粵劇拍攝成為粵劇電影,并在全球範圍内發行上映。目前,廣州市廣播電視台、廣州粵劇院正繼續合力推動《睿王與莊妃》《範蠡獻西施》等新的粵劇電影的創制。
除了本土題材以外,技術支撐亦是粵産電影不斷奪得佳績的重要保證。
廣州市廣播電視台副台長楊露在分享會現場透露,《南越宮詞》是2020年度國内能全部完成制作并獲得公映許可證的戲曲電影。
“這部電影采用了超高清技術拍攝,拍攝全程共使用了3個攝影棚進行場景搭建,包括南越王宮、地宮、禦花園、山寨等核心場景,置景及道具再現了各類青銅器皿、古代圖騰、金笛雕像等元素,又輔以了虛拟場景展現出巍峨瑰麗的宮殿群和神奇浪漫的南越古國風情。此外,影片還大量使用了數字技術,使每一個場面極具有電影場景的寫實性,又具備戲劇舞台的寫意性。”楊露說。

廣州市廣播電視台副台長楊露
除了《南越宮詞》,本次奪得金雞獎的《拆彈專家2》也在技術層面上頗為用心。廣州市英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電影項目負責人吳蔚在現場提及,《拆彈專家2》在特效和真實性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電影裡有很多爆炸場面,一開始是特大爆炸場面,後期又有間歇性的爆炸,這些場面我們都細細考究,包括場面的淩亂度等方面。還有一個地方,主角劉德華在電影裡很多地方都要戴着義肢,涉及的都是高難度動作,包括在居民樓、街頭巷尾、天橋等地方奔跑、攀爬、跳躍,這些都需要演員與特效技術組打好配合。”吳蔚分享道。
随着粵港澳大灣區交流的深入,粵港澳在電影方面的合作亦日益緊密。
此次獲得金雞最佳剪輯獎的《拆彈專家2》被金雞獎評價為“技法娴熟”“完美凸顯人物心路曆程”。剪輯師鐘炜钊曾擔任《拆彈專家》的剪輯,《拆彈專家》也曾提名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剪輯。将電影的120多個拍攝場景、爆炸場面、香港地标等場所用鏡頭語言呈現和連接配接,場面排程與電影剪輯難度極大,考驗着電影導演和電影剪輯師的技法。
廣州市英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電影項目負責人吳蔚
對此廣州市英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電影項目負責人吳蔚透露,《拆彈專家2》就有着“大灣區”的基因,曾吸取香港電影工業的技術優勢。“香港的電影工業基礎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經驗。集合港澳電影的經驗和技術,加上内地的拍攝和内容把控,可以更好提升影片的深度,粵港電影合作有非常大的機會。”
2 電影交流創新的“粵式”辦法:
從基地到影展、影企,打通全産業
分享會現場,省委宣傳部電影管理處處長夏青文提出,在創作生産方面,廣東電影一直居于前列,而在電影消費上,廣東也一直是第一“票倉”。為推動廣東電影發展,關于未來的廣東電影産業布局設想,他公布了更多細節。“在制度層面,我們目前在修訂省内的專資管理辦法,從制度化角度明确電影獎勵資助的一些标準;下一步也将出台全省電影市場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力求更好布局、推動城鄉電影院均衡發展,更好地滿足基層廣大人民群衆對高品質文化生活的需求。”
廣東省委宣傳部電影管理處處長夏青文
此外,夏青文透露,将探索建立省重點電影項目庫、加強與電影企業的合作、加強與港澳影視相關企業的合作、加強省市之間的合作,吸引更多好電影在廣東立項,更好地發揮嶺南文化的優勢,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廣東故事。
而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市版權局)局長陳曉丹則表示,廣州本屆獲金大獎的作品實作了人民性、時代性和藝術性的統一。
“如《南越宮詞》是聚焦粵劇傳承創新的戲曲電影,《拆彈專家2》是基于大灣區文化融合發展的粵港合作電影,《中國醫生》是讴歌偉大抗疫精神的慶祝建黨百年重點影片。其中,《拆彈專家2》和《中國醫生》兩部電影票房均超過13億元,共同創下了粵産電影票房紀錄,這也有力印證了,主旋律優秀影片完全可以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效果。”
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市版權局)局長陳曉丹
事實上,獲獎成果折射出了廣州近年來對電影産業的布局。值得關注的是,電影産業布局從直接接觸觀衆的影院設施,逐漸回溯到了電影産業上遊的影視基地建設,為實作電影人民性、時代性和藝術性的統一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廣州影院設施正在逐漸完善。據統計,截至2021年11月底,廣州市擁有電影院254家、銀幕1823塊、座位224615個,電影播映277.67萬場次,電影觀衆3209.3萬人次。全國觀影人次排名前十的院線中,有2家來自廣州,廣東大地、金逸珠江分列第二和第七位。
而在電影的上遊——影視基地的建設上,粵産電影行業亦在逐漸推進。此前,南都曾出品廣東省内影視基地報告(點選檢視)。報告顯示,廣東影視基地或産業園多集中分布在珠三角地區,廣州市就有影視基地或影視産業園8個。
值得關注的是,粵港澳大灣區電影交流合作平台亦在逐漸搭建。2021年,電影頭部企業博納影業已落戶廣州,成立大灣區總部,此次獲得金雞獎最佳音樂獎的《中國醫生》便誕生于此,博納總裁于冬曾表示,将會和珠江電影集團、廣東電影行業人才,共同緻力于打造中國電影創作高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三極。此外,香港知名電影企業英皇娛樂已在越秀區設立大灣區總部;制片企業銀都機構亦增強了在廣州的電影核心業務。
相關影展、活動的舉辦也在逐漸為粵産電影營造更好的産業、創作氛圍。截至目前,廣州已連續舉辦中國(廣州)國際兒童電影展、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粵港澳大灣區(廣州)電影之夜、廣州大學生電影展等國際國内電影節展。此外,定期邀約國内電影名家來穗交流、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電影人之家”、持續開展“首映在廣州”等活動,也不斷增強着粵産電影的品牌影響力。
在影視基地到影院、到影展等産業管道的打通下,一批優秀粵産電影逐漸“顯影”:《點點星光》《掬水月在手》《刑場上的婚禮》《中國醫生》《拆彈專家2》《南粵宮詞》《豬豬俠大電影·恐龍日記》、《雄獅少年》......
采寫:南都記者 林文琪
攝影:南都記者 鐘銳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