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色的禮堂

那一天,我們來到了位于琅琊鎮的革命老區銀坑村的文化大禮堂。

正值初夏季節,盡管有着遮天蔽日的樹蔭庇護着,由于天氣有些悶熱,我們走在山路上,汗水逐漸細細密密爬滿額頭和鼻尖,而我們毫不在意。路兩旁的樹木像是通人性似的,極力伸長枝丫,為我們遮蔽着有些毒辣的太陽。一陣微風拂過,吹動樹葉沙沙作響,為我們送來絲絲清涼。路旁小溪潺潺的流水聲,在山谷中蕩漾,四周的環境反而顯得格外的寂靜。一路上我們說着、笑着,仍舊排着整齊的隊伍,朝着目的地,行進,一路歡歌。原本漫長的山間行路,由于同伴相伴,變得樂趣多多。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間就到了飯點。終于到了目的地,一座造型古樸的文化大禮堂映入我們眼簾。擡起頭,細細端詳這座莊嚴典雅的大禮堂,白色的牆,黑色的瓦,一塊匾額懸挂在大門正上方,顯得十分肅穆莊嚴,一種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踏進禮堂門前的木質門檻,就感到一陣恍惚,禮堂的柱子和房梁由木頭制成,顯得質樸而又不單調,似乎平平淡淡,卻給人極大的沖擊。咦,怎麼大老遠就聞到一股香味?朝香味的源頭尋去,兩張同樣是木制的餐桌,方方正正的擺在禮堂的中央。系着白色圍裙的叔叔阿姨正在忙碌地工作着,熟練地分着熱騰騰的饅頭和幹菜肉。雖然早就聽到風聲,我們要在大禮堂用餐,體驗紅軍戰士的午餐,也曾幻想過飯菜的模樣,但還是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這與我們日常夥食還是有很大差距的,盡管飯菜不盡如人意,但比想象中的還是好上幾分的。

排着長長的隊伍,我們依次接過叔叔阿姨分好的饅頭和幹菜肉,走到事先安排好的位置上,靜靜打量盤中的飯菜:三個白花花的饅頭還冒着白色的熱氣,傍邊夾雜着一些油光閃亮的幹菜肉,散發着絲絲香味。夥伴們紛紛動手掰開饅頭,夾上幹菜肉,忙不疊地往嘴裡塞,狼吞虎咽的嚼動着。漫長的山路,催動了食欲,泯滅了舌頭上平日裡挑剔的味蕾,大家盡情享用着飯菜的香甜,似乎忘記了飯菜的粗陋和簡單。

我一邊啃着白面饅頭,一邊朝前面空無一人的寬敞的大舞台望去,思緒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戰争年月:在大紅色布幔的背景下,穿着老舊軍裝的戰士和衣裳褴褛的老鄉,披挂着中國紅的飄帶,鑼鼓喧天中,盡情地舞動着,慶賀着一場激動人心的勝利!又想象着,在那個物質匮乏的年代,我們的紅軍戰士沒有食物可吃,餓着肚子急行軍的艱苦場景,感同身受。望着眼前的飯菜,突然間也不那樣難以下咽了,仿佛變得香甜可口起來,我們像一群剛剛打了勝仗的年輕戰士,在盡情地享受着勝利的時光。

陽光見縫插針地從屋頂瓦片的縫隙中穿過,激蕩起一個個金色的光圈,整個大禮堂仿佛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由于我們的來到,曾經人聲鼎沸的禮堂,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我想,這個金色禮堂的動人故事必将會因為我們而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