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是天上的星星,夢想是飛翔的翅膀。夢想是我們生命的航标,引領我們啟航。我有一個夢想——成為一名艦艇設計師。
20年後,我成為了一名艦艇設計師,在江蘇造船廠工作。冷戰之後,世界各國的科技研究飛速發展,擅長近距離飛彈設計的巡洋艦早已退出舞台,而航母由于戰鬥機的續行裡程增加及防空飛彈技術成熟,也早已處于了半退役狀态,而我要設計的則是從一開始到現在一直存在且地位逐漸提高變成主力的驅逐艦。
我要設計的飛彈驅逐艦,顧名思義就是使用飛彈作戰的驅逐艦。它的曆史很短,從二戰末期出現的基林級,飛彈驅逐艦才算開始了它的成長曆史。而由于我國海軍的特殊性,我們已經成為了飛彈驅逐艦大國。從早期的長春到現在的22,無一不顯示飛彈驅逐艦在現代軍事中的威力。
我對中國海軍有着特殊的感情,不忘曆史,砥砺前行。是以在設計之初,我就将它們命名為甯海系列艦艇。且準備打算造兩艘——甯海和平海,作為對江陰海戰的紀念。
首先是噸位,既然設計為主力艦,那麼噸位一定要在5000噸左右,但還要保證航速,那就4000噸吧。動力系統為全電動,平常也就29級,但戰時他可以提高到35級,反潛,前甲闆放着對海鍋,後船底扔着轉雷達也就差不多了,畢竟他它再厲害,也不是獵潛艇。
最重要的當然是飛彈了。第一是返航飛彈鷹擊136聯裝,一排擺在那裡,真的如鷹一樣。昂首挺胸,然後反潛飛彈魚—8。不同于鷹擊的20度傾斜,他就在那裡顯得不協調。我在心裡暗暗叫苦。為什麼當時的人要把你設計成垂直打擊呢?明明直接打頭不好嗎?又不是沒有追蹤系統,草稿設計完成,把它交給了勞工師傅制造。
一年以後,平海、甯海造出來了——白色的外裝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神采飛揚。我還發現了一個細節,作為姐妹艦:甯海模仿薩拉托加在煙囪上塗了黑色的漆,平海保持了中國艦艇慣用的高反射率的白色塗裝,他們肩并肩停在在山東号航母的旁邊,相依相偎,親密無間。看着看着,在我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畫面:姐妹艦乘風破浪行駛在藍色的大洋之上,他們在莊嚴宣告:我們強大了,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守護萬裡海疆……
成為了一名艦艇設計師,是我的夢想,擁有強大的海軍,是我們的夢想。夢想就在不遠處等着我,我會全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