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這是文學泰鬥朱自清筆下的《匆匆》一文,這篇文章具有巨大的震撼力。文章中有這樣一個中心思想:事間萬物都有再回來的時候,唯獨時間不行,它告誡人們珍惜時光。
每當看見遠方的小鳥歸來,我沉默不語地思考着一個問題:小鳥有再歸的時候,時間為何一去不複返呢?
我已經在世界上生活了快四千個日子了,又何曾想把時間好好把握呢?我在國小階段中懵懵懂懂地過了六年了,似乎除了學習處,也沒别的了。
現代科學發達,人們都在享受着現代科技,又有多少人能從享受中醒悟過來,去珍惜時光呢?與其在家裡玩着無聊的電腦遊戲,還不知多查找資料,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與其在家裡享受榮華富貴,還不知趁年輕的時候在社會上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新天地…
歲月匆匆人易老,少時不學老大悲。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無心月常圓。歲月并非那麼無情,它總是隐隐約約給我們提示。年少時,它會提示少年是求學之時,要争分奪秒的學習;成年了,它會提示,要珍惜時光,用每一分每一秒來打造自己的創業天地,老年時,它又會提示,剩下的時間又不多了。是以,我們要與時間賽跑,才能使生活更加多彩。
魯迅先生讀書時,就是一個會安排時間的人。有一天,他在位子上看書,突然,有一位同學走過來,問他:“為什麼你寫作文,寫得這麼快?”魯迅放下書,笑着回答:“呵呵,我用你們喝咖啡的時間來寫作文,時間就像大海裡的水,隻要擠,一定可以擠出時間來。”連偉人魯迅先生都懂得珍惜時間、利用時間,我們又有什麼借口來浪費比金錢還貴重的時間呢?
想到了魯迅先生,我也知道了與别人的差距。
也許,我一生錯過的時間太多了,心中帶着一點空虛感,好像失去了一件重要的東西。原來,正在虛度光陰的我,醒悟了過來,發現了時間在一點一滴地流逝。平時上學的時候,我從不浪費時間,可一到雙休日,我就先玩一天,把作業都忘到了九霄雲外,到了周末,才急急忙忙地寫作業。玩電腦時,開心的笑容旁,時間偷偷地從你的眼皮子底下溜走;野外旅遊時,泥土上正留着時間微小的痕迹,欣賞風景時,時間早已駕着雲朵飛得無影無蹤了…在生活中,要學會安排時間,在安排時間的同時,也安排了你的生命。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同學們,我們即将跨入國中的門檻,不要做那些沒有意義的事了。時間還有很多,隻要利用好時間,就能決定未來。請相信時間,相信自己,相信隻有會掌握時間人才能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