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近年來,算法應用在給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的同時,算法歧視、“大資料殺熟”、誘導沉迷等算法不合理應用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煩惱。針對這些問題,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制定的《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1月4日正式釋出,向各種算法亂象伸出“利劍”。

《規定》明确,應用算法推薦技術是指利用生成合成類、個性化推送類、排序精選類、檢索過濾類、排程決策類等算法技術向使用者提供資訊。這意味着各類提供算法推薦服務的網際網路公司幾乎都在監管範圍内,如各類短視訊平台、電商平台、社交平台及餐飲外賣平台等。
保障使用者算法知情和選擇權
《規定》要求,應保障使用者的算法知情權和算法選擇權,應當向使用者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征的選項,或者便捷的關閉算法推薦服務的選項。
中國資訊安全研究院副院長 左曉棟:利用算法推薦可以對個人定制不同的資訊和服務,這裡面有兩個風險。第一是使用者個人資訊保護的風險。平台營運者可能違法違規收集、濫用公民個人資訊。第二是算法操縱的風險。因為我們每個人收到的資訊、使用的服務是網際網路平台營運者定制的,這裡面有可能還會引發輿論安全風險。是以需要加強算法推薦,既是維護公民個人權益的需要,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
禁止“大資料殺熟” 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針對“大資料殺熟”,《規定》提出,不得根據消費者的偏好、交易習慣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規定》明确,不得向未成年人推送可能引發其模仿不安全行為和違反社會公德行為、誘導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資訊,不得利用算法推薦服務誘導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中國資訊安全研究院副院長 左曉棟:平台投其所好故意,向未成年人推送特定的資訊。比如,知道你喜歡看恐怖小說,那就一篇接一篇推送。
針對老年人群體,規定要求算法推薦服務應充分考慮老年人出行、就醫、消費、辦事等需求,應當便利老年人安全使用算法推薦服務。
完善平台排程服務,保障勞動者權益
在《規定》公布之前,一些外賣平台通過算法來測算外賣員配送時間引發社會争議,不合理的算法機制一度使得外賣騎手被貼上了最危險職業的标簽。針對此類現象,《規定》提出應當建立完善平台訂單配置設定、報酬構成及支付、工作時間、獎懲等相關算法。
中國資訊安全研究院副院長 左曉棟:有的平台對勞動者區分對待,有的騎手今天收入比較多,那麼再派單時故意給他派一個路遠、價格低的單子,控制他當天的收入。
保護資料安全 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來了
1月4日釋出的另一項新規也聚焦維護資料安全,為落實《資料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國家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部門修訂釋出了《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辦法》自2022年2月15日起施行。
使用者資訊超百萬 赴國外上市需進行網絡安全審查
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介紹,《辦法》将網絡平台營運者開展資料處理活動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等情形納入網絡安全審查,并明确掌握超過100萬使用者個人資訊的網絡平台營運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絡安全審查。
中國資訊安全研究院副院長 左曉棟:審查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關鍵資訊基礎設施被控制,防止核心資料、重要資料、大量個人資訊被竊取,防範網絡資訊安全風險。
防範資料安全風險 保護國家安全
《辦法》要求,關鍵資訊基礎設施營運者采購網絡産品和服務的,應當預判該産品和服務投入使用後可能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應當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絡安全審查。
中國資訊安全研究院副院長 左曉棟:對普通使用者而言,我們要意識到,資料安全已經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注意防範資料安全風險,履行資料安全保護義務。
我國不斷加強資料安全法律法規建設
近幾年,我國不斷加強網絡安全、資料安全法律法規建設,僅去年一年就釋出實施了2部法律、1部條例。2021年9月1日,《資料安全法》和《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正式施行;11月1日,《個人資訊保護法》正式施行。
中國資訊安全研究院副院長 左曉棟:今天釋出的兩個規章都是落實上位法的規定,這說明我國在這方面的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健全完善,維護國家網絡安全、資料安全有了更充分的法律依據。
【央視短評】用依法管網意識 培育生機勃勃生态
現代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網絡帶來的好處和壞處正在現實地影響着我們,那麼就必須給網絡的發展制定健全的規則,包括刑事和民事的法律條款,包括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紅線,包括不違背倫理道德的價值觀,包括不傷害公平正義的經濟模式,總之不能讓人們覺得線上下不敢做的事到了線上就敢做。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網絡使用者,也正在形成世界上最可觀的網絡經濟體系,我們必須把網際網路發展納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軌道,用依法管網的建設意識,培育出趨利避害、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網絡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