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是東漢末年的一員猛将,世人以“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來贊歎他的威猛與坐騎,再加上方天畫戟成為了呂布的“标配”。但最終呂布因為“三姓家奴”的人品被俘白門樓,呂布被殺前大喊7個字,智者曹操真沒聽懂嗎?因而錯失了本可完美改寫的三國曆史。
呂布最早是跟并州刺史丁原混的“小弟”,後來得到丁原的賞識而認為義子,隻是呂布在做人上太沒有立場,在董卓的一番利誘下便把自己的義父丁原給殺了,轉拜董卓為義父,而被封為都亭侯。

“布斬原首詣卓,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布便弓馬,膂力過人,号為飛将。稍遷至中郎将,封都亭侯。”見《三國志》。
隻是好景不長,董卓為人殘暴而且多疑,曾經“拔手戟擲布”,幸好呂布身手靈活躲開,後來在王允的挑唆下,殺了董卓,進封溫侯,與王允同掌朝政,雖然赢得了一時的風光,隻是也被戴上了“三姓家奴”的帽子。
于是呂布便開始了南征北戰、“人人喊打”的軍旅生涯。在兵敗董卓舊部李傕和郭汜後,呂布退出京城後先投袁術被拒,之後便投入了當時伐董盟軍的“盟主”袁紹手下,但呂布自恃有功便獅子大開口向袁紹要兵要馬,袁紹便産生了除掉他的想法,好在呂布夠聰明才躲過一劫。
之後在争奪兖州時呂布中了曹操的陰謀而失敗,呂布便東逃投奔劉備。當他看到劉備時終于說了一句大實話,“布殺卓東出,關東諸将無安布者,皆欲殺布爾。”意思就是說,自從他殺了董卓之後,沒人再敢收留他,并且人人都想殺他。
然而呂布的這番肺腑之言,并沒有保持多久的溫度,在袁術攻打徐州的時候,經不住袁術二十萬斛大米的誘惑,大舉進軍下邳,打敗了張飛并俘虜了劉備的妻兒,逼得劉備無處可逃,無奈之下隻得向呂布投降。
争奪徐州這一役完全就是上演了真實版的“農夫和蛇”,劉備好心收留了呂布,結果在呂布緩過來的時候就狠狠地反咬了劉備一口,而劉備隻能打落牙往肚子裡咽,真是誰痛、誰苦誰知道啊!
之後雖然呂布為了解圍劉備又上演了一出“轅門射戟”,但實質上他的真實目的是為了自己着想,他知道如果袁術滅了劉備,自己也好不到哪裡去,但又不想和袁術發生正面沖突而導緻自己損兵折馬,便演了一出“轅門射戟”,裝了一把好人。
後來與袁術和親的過程中,呂布也是反複無常,先允婚又悔婚,再加上自己剛愎自用,不聽屬下勸谏,最後在下邳城屬下叛變,自己不得已而投降。
投降後的呂布還百般地為自己辯解,說自己厚待屬下,隻是他們臨時起意背叛,并且要求曹操松綁,曹操說“捆綁老虎不得不緊。”呂布又說:“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領騎兵,曹公率領步兵,可以統一天下了。”
曹操正被呂布的話感到心動時,但劉備在一旁說:“你忘了丁原與董卓是怎麼死的嗎?”于是生性多疑的曹操便下決心殺了呂布。
呂布死前大喊了一句“大耳兒最叵信者!”意思是說“大耳朵的劉備最不可信!”然而智者曹操根本就沒有聽懂這句話的意思。
其主要原因就是呂布這個“三姓家奴”太反複無常,有奶便是娘,翻臉不認人,絕情絕義讓他演繹得淋漓盡緻,即使他說出再多的“金玉良言”,也不會有人相信。
而事實上證明,呂布死前說的話得到了驗證,這也是他唯一一句說得“靠譜”的話,隻可惜都是身後之事,“三姓家奴”的人品已經在世人的眼中根深蒂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