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宣宗原配胡善祥,明朝第一位廢後,為何後來朱瞻基卻後悔了

清朝是在入關之後,誕生了第一位被廢的皇後,就是順治帝的原配博爾濟吉特氏。而在此之前的明朝,仍然是在定都北京不久,便誕生了第一位廢後,即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胡善祥。

衆所周知,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朱棣登基後,出于許多因素的綜合考慮,決定遷都北平,并改名為北京。不過,朱棣下令遷都之後,北京都城修建了很多年,直到永樂十九年才正式遷都。可朱棣由于忙着征戰,實際上也很少在紫禁城辦公,就連死都是死在北征回師途中。

是以,他的兒子朱高熾,才是第一個在紫禁城登基的明朝皇帝。然而朱高熾隻在位十個月便駕崩了,他本想還都南京,但這件事因他突然駕崩而擱淺了。之後皇太子朱瞻基登基,在宣德三年就廢掉了自己的嫡後胡善祥。可不就是定都北京不久,便誕生了第一位廢後嗎。

明宣宗原配胡善祥,明朝第一位廢後,為何後來朱瞻基卻後悔了

胡善祥出生于建文四年,明朝皇後大多出身不高,胡善祥也不例外,但倒也不是出自普通百姓家庭。她的曾祖父曾是福建候官縣丞,祖父事迹不詳,她的父親有兩個兒子、七個女兒,胡善祥在七女中排行第三。

據記載:“恭讓胡皇後者,宣宗廢後也,名善祥,濟甯人,父榮生七女。洪武初,長女名善圍,以才色給事掖庭,充尚宮,頗見任使。榮故于是時得授錦衣衛指揮。”

也就是說,胡善祥的大姐胡善圍,在洪武初年進宮當了女官,其父胡榮父憑女貴,被授為錦衣衛百戶。是以胡善祥在嫁給朱瞻基之前,家中已經有了這些背景,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從胡善祥大姐這裡就可以看出,胡榮對女兒的教育是很注重且成功的,是以胡善祥也天性貞一,舉止莊重,頗有賢名。有很多人都對胡榮說,他這個女兒将來必定“大貴”,久而久之,胡榮也開始有了這種期盼。

明宣宗原配胡善祥,明朝第一位廢後,為何後來朱瞻基卻後悔了

永樂十五年,朝廷下诏要為皇太孫朱瞻基選妃,據胡善祥的墓志銘記載:“台官奏,後星直魯也。命太監黃琰馳驿至魯,後與選焉。先是獨居小樓,旦日啟戶,有紅白氣自戶出,彌月不散,裡闾聚觀以為奇瑞,已而果驗。”

簡單來說,就是當時出現吉兆,果然後來胡善祥就當選了。不過這種事聽聽也就算了,就好比許多皇帝出生時,都有記載天降祥瑞之類的。

要想成為皇太孫妃,在當時可是要得到皇帝朱棣、皇太子朱高熾、太子妃張氏幾人認可才行,這可不容易啊。可最終胡善祥脫穎而出,說明其的确賢德,是位賢後的人選。胡善祥當選皇太孫妃,其父胡榮再次父憑女貴,升任光祿寺卿。

胡善祥雖然賢德,深受長輩們喜愛,可朱瞻基本人卻不喜歡她,而是喜歡孫氏。孫氏比胡善祥早入宮,與朱瞻基相處已久,有感情基礎。可由于長輩們為朱瞻基定了胡善祥為正妃,是以孫氏隻能為嫔。

明宣宗原配胡善祥,明朝第一位廢後,為何後來朱瞻基卻後悔了

朱高熾登基後,朱瞻基成為皇太子,胡善祥也更新為太子妃。朱高熾僅在位十個月便駕崩,朱瞻基即位後,胡善祥被立為皇後,孫氏成為貴妃。

據墓志銘記載:“宣德間,海内宴安,車駕頗事遊幸。後每乘間規諷,無媚順态,居常服食侍從澹如也。”可見胡善祥是位賢後,頗有當年馬皇後之風。然而就在宣德三年,朱瞻基卻宣布要廢了她。

朱瞻基廢後的理由是皇後“無子多疾”,就是說皇後沒有兒子,且經常生病,這樣的人不适合母儀天下,是以讓其去做了道姑,還賜号“靜慈法師”。同時心滿意足冊立他喜愛的孫氏為後。

皇後賢德天下皆知,是以當這個消息傳出去後,“天下聞而憐之”。但其實朝中的人都知道,朱瞻基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将他喜愛的孫氏扶正。孫氏不僅受寵,還為朱瞻基生了長子朱祁鎮。

明宣宗原配胡善祥,明朝第一位廢後,為何後來朱瞻基卻後悔了

其實胡善祥為朱瞻基生了兩個女兒,分别是順德公主,後下嫁石璟、永清公主,早夭。可是朱瞻基卻将“沒有兒子”,作為胡善祥“不合格”的理由。胡善祥本就不是無理取鬧的人,她深知丈夫心意,除了成全别無他法,是以就按照朱瞻基的要求,主動請辭皇後之位。

當初看中胡善祥的長輩們,如今隻剩下朱瞻基生母張太後還在,她出于不幹政的原因,沒有阻止兒子廢後,但仍然對胡善祥的遭遇很是心疼。是以即便胡善祥被廢,張太後還是很關照她,每當遇到宮廷宴會,張太後都讓胡善祥位居孫皇後之上。

有了婆婆的關照,胡善祥的日子還不至于太難過,然而正統七年,已是太皇太後的張氏去世。這世上唯一疼愛她的婆婆去世了,胡善祥為此痛哭不已。雪上加霜的是,正統八年正月,胡善祥的長女順德公主也去世了,年僅24歲。

從此刻開始,胡善祥在這世上再無親人,也沒有任何值得她牽挂的人或事。是以同年十一月,胡善祥去世,時年42歲。胡善祥去世後,僅以嫔禦禮葬于金山,直到天順七年,明英宗朱祁鎮才将其追谥為“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後”,并為其修建陵寝,但不祔廟。

明宣宗原配胡善祥,明朝第一位廢後,為何後來朱瞻基卻後悔了

其實當初胡善祥無過被廢,天下人都十分同情她,就連朱瞻基本人,後來想起都感到後悔,《明史》記載:“宣宗後亦悔。嘗自解曰:‘此朕少年事。’”那麼為何朱瞻基會後悔呢?

其一,胡善祥本身賢德,按照朱元璋定下的标準,她是合格的皇後。可朱瞻基卻以“無子多病”這樣的荒唐理由,硬是将其說成是不合格的。而孫皇後雖然得寵,但是她除了為朱瞻基生下長子外,并沒有什麼能超越胡善祥的。

就算皇後無子,朱瞻基要立朱祁鎮為太子,也沒必要廢後。因為等朱祁鎮即位,可以将嫡母與生母同時并尊為皇太後,這并不沖突。是以後來朱瞻基回想此事,也覺得自己廢掉了一位賢後,胡善祥并沒有錯,自己這樣做實在有些對不起原配妻子。

其二,都知道朱瞻基是一位明君,他的偶像是誰?是他的爺爺朱棣,而并非性格仁厚老實的親爹朱高熾。朱瞻基要成為爺爺這樣文韬武略的帝王,注定是要名流千古的,他不能給自己身上添加任何污點。

可是皇後無過被廢,讓天下人為之震驚,這就讓朱瞻基遭受了一定非議。雖然這并不足以影響他成為一個好皇帝,但已經讓其人生多了一個污點。是以朱瞻基回想起來,覺得很是後悔,認為都是自己年少沖動的行為。

明宣宗原配胡善祥,明朝第一位廢後,為何後來朱瞻基卻後悔了

其實也是,朱瞻基廢後的時候30歲左右年紀,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自己當家做主,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但凡遺傳一點他老爹的性格,他也是不會廢後的,是以從廢後這件事也正好反映出朱瞻基的性格。

同樣也證明,朱瞻基除了是一位廣受後世好評的皇帝外,也是一個會為了愛情沖昏頭腦,有血有肉的男人。

(參考文獻《明史》《明實錄》《勝朝彤史拾遺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