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飄香,正是大閘蟹最為肥美之際。此時此刻,若能品嘗幾隻蟹黃湯包,再喝上一杯熱茶,可是再惬意不過了。星期六,身為一枚吃貨的我歡呼雀躍。為何?當然是為心心念念的美食——蟹黃湯包啦!
我和媽媽來到古月樓,隻見這兒人滿為患,看來蟹黃湯包的魅力可真不小呢!
過了一會兒,蟹黃湯包端上了,隻見它安靜地躺在蒸籠中,霧氣環繞,面皮呈半透明狀,可以隐隐約約地看到裡面的湯汁和鮮美的蟹肉、蟹黃。輕輕地用筷子碰一下面皮,裡面的湯汁便帶動面皮搖晃起來,顫顫巍巍的樣子使你禁不住想大快朵頤,再配以濃郁的香氣,也隻有《西遊記》中白白嫩嫩的人參果能與之匹敵了。
如此美味目前,我怎能不動心?“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而後一掃光。”這句俗語可是早有耳聞了。我小心翼翼地将湯包放入一個盛滿醋的碟子中,用牙齒輕輕咬開一個口子,然後吸了一大口湯包内的湯汁。
哇!湯包内鮮美香醇的雞湯和蟹黃被窩吸入口中,挑動着我的味蕾。待它們慢慢溶化,唇齒留香,回味無窮。我又咬了一口面皮,嫩滑可口,飽浸湯汁,真是“此肴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嘗”啊!
如此美味,自然不是尋常手藝就能做成的。蟹黃、蟹肉要精選九、十月份的大閘蟹,湯是鮮香味美的老母雞湯,面皮更選用高筋面粉,僅制作工序就33道,這般講究,做出來怎會不好吃?
蟹黃湯包,誰與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