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藝述史 主播|雅鑫
藝述史官方原創
有這麼一個腦筋急轉彎,當然這也是一個老梗了,問曆史上跑得最快的人是誰?是曹操,為什麼是曹操呢?因為
“說曹操,曹操到”
,自己一個人在這看不到你們打回應,感覺我有點像在講冷笑話。那麼這句話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民間有一個說法,說因為漢獻帝被李傕、郭汜圍攻時,漢獻帝正想找他求救呢,人曹操已經帶兵趕到了。

當然這個說法很難找到文字記載,至少在正史和《三國演義》小說中沒有看到,要說關于這句諺語的文字記載,還要向前翻幾回,在《三國演義》十三回中,曹操和呂布在濮陽大戰時,曹操兵敗,又殺回城中,結果中計,火光裡正撞上呂布挺戟而來,用手掩面,快馬加鞭走過,呂布卻追了上來,危機時刻呂布抓住曹操,問他,曹操何在!曹操反手一指,說前面那個騎黃馬的就是,于是呂布追黃馬而去,曹操就此逃過一劫。
于是評論家毛宗崗在這段劇情批注:“見了曹操,反問曹操,舍卻曹操,别趕。諺雲:方說曹操,曹操就到。
當面錯過,豈不好笑。
”
這個場景确實挺好笑的啊,曹操都在你面前了,當面卻認不出。這其實也說明了毛宗崗的那個時代,明末清初,已經有了
“方說曹操,曹操就到”
這個諺語。
這句諺語還有一個解讀視角,我們都知道曹操這個人,疑心很重,耳目遍地,是以誰要是說他壞話啊,他就會知道。這是有依據的,《三國志》中記載曹操
設立“校事”機構
,用于監察部下,那麼你說曹操壞話,他可就知道了,趕來了啊。
其實生活裡很多人其實覺得“說曹操,曹操到”還挺靈驗,說誰誰就來。這和心理學上的墨菲定律有點像,就是你擔心的事情就更有可能發生。
說誰誰就來,他剛好來了,這種情況下你可能就會覺得,果然是“說曹操,曹操就到”啊,但這人沒來,你就不會想起這句了。或許這就是很多人認可墨菲定律的原因,因為你選擇性地忽略了沒說準的,隻記得那些靈驗的情況,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