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人中第一人渣,一心想爬上武則天的龍床,卻因口臭被拒之門外

詩人中第一人渣,一心想爬上武則天的龍床,卻因口臭被拒之門外

在唐朝時期寫的詩詞能受到關注想必才情必然過人,因為唐代時期的詩人太多,競争者也就多了,要在大唐詩壇混出名堂必須努力鑽研,初盛唐時期有這麼十位名人,被世人稱呼為“仙宗十友”,分别為司馬承祯、李白、陳子昂、王維、宋之問、孟浩然、王适、畢構、盧藏用、賀知章。今天主要講的是汾州的宋之問。

詩人中第一人渣,一心想爬上武則天的龍床,卻因口臭被拒之門外

喜歡讀詩詞的朋友應該會發現,有一首名詩的作者有兩位,有些詩詞本上标注的作者是宋之問,也有說是劉希夷。這首詩為《代悲白頭翁》,“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一句的知名度在當時和如今知名度都很高。據說宋之問是劉希夷的舅舅,古代的出版權不像現在這麼明确,當時宋之問看到外甥的這首詩贊不絕口,經過一番商量之後宋之問要拿去以自己的名義發表,走後沒多久劉希夷難以割舍就反悔了。于是追到舅舅家鄉拿回此詩,宋之問想占為己有,一怒之下讓仆人用土袋子将外甥活活壓死。在坊間百姓口中一直流傳了這個故事。是以在宋之問的詩集中有這首詩,在劉希夷的詩集裡面也有。

詩人中第一人渣,一心想爬上武則天的龍床,卻因口臭被拒之門外

宋之問寫的詩句還是很有感情的,如《渡漢江》“近鄉情更怯”,短短的五個字寫出了常年在外的人的心聲,每每回家鄉的時候心裡都會膽怯起來。而且他還是律體開創者,年輕時期的他就成名,創作實踐中使六朝以來的格律詩的法則更細密。對各種詩的體裁都熟練運用,将古體詩的規律規格劃分的很嚴格明了。《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題大庾嶺北驿》、《度大庾嶺》都是他的優秀作品。可就是這樣一個文人,他的品行卻遭人唾棄。

詩人中第一人渣,一心想爬上武則天的龍床,卻因口臭被拒之門外

太子李顯複位之後,張易之和張昌宗被殺,黨羽宋之問被貶嶺南,幾個月之後他偷偷逃回了洛陽,好友張仲之收冒着生命危險留他在家裡,此時的朝中并沒有穩定下來,武氏的勢力殘留了些許。張仲之正與人密謀幹掉武三思,宋之問得知後找人告發了好友張仲之的計劃,張仲之全家被殺,宋之問逃回了的事不但沒有被追究,還重新當上了官。

而且他在武則天面前常常寫歌功頌德的詩句,逗得武則天開懷大笑。當年張易之兩兄弟是武則天身邊的大紅人,宋之問竭力巴結張氏兄弟,極盡谄媚之能事,全然放下自己的身段和文人的清高,隻為自己的仕途能更順,爬的更高。

詩人中第一人渣,一心想爬上武則天的龍床,卻因口臭被拒之門外

武則天當時成立了一個控鶴監,成為控鶴監的成員好處就是能常常跟武則天相處,也就更多機會得到升遷,畢竟近水樓台先得月,宋之問長相英俊非常有優勢,舊唐書記載“偉儀貌,雄于辯”,于是他毛遂自薦,寫了一首露骨的詩《明河篇》,武則天讀完之後贊口不絕,同時又搖頭,拒之門外的原因讓人哭笑不得,武則天說“他口臭實在太熏人,朕難以忍受”。作為文人,宋之問因其低劣的人品而遭人唾棄,不僅表現在其對待政治趨炎附勢的态度上,光賣友求榮這件事可見他的品行。可學其詩,萬不可學其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