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雖然出身不是很好,但是他從小好學,母親看着劉備如此專注于學問,于是節衣縮食攢下點積蓄讓劉備去讀書。當時劉備和公孫瓒等人一同拜在了盧植的門下學習,學習之餘,劉備喜歡廣交好友,是以他跟同學之間的關系處得很好,尤其是跟公孫瓒的關系不錯,由于年齡的關系,劉備一直尊公孫瓒為兄長。

劉備除了結交公孫瓒等人之外,其實還一人的關系處得非常的好,他就是牽招。根據史料記載他們二人是“英雄同契,為刎頸之交”。由此可以看出,年少的劉備和牽招幾乎是拜把子兄弟,二人惺惺相惜,很有默契。後來牽招跟随了樂隐學習,樂隐是當時的一位名師,之後被車騎将軍何苗招募為長史,但是由于十常侍的作亂,樂隐受牽連遇害了。牽招冒着生命危險替老師樂隐收屍,将其帶回家鄉妥善安葬了。
而從小就志向高遠的劉備,在亂世中也想有一番作為,于是就帶着關羽、張飛建立起了自己的隊伍。可是劉備卻遺漏了當年有“刎頸之交”的牽招,早年他們惺惺相惜,如今起義後的劉備卻對其棄而不用,不知是什麼緣故。而劉備的在這一疏忽,導緻他錯失了一員得力的大将。當後來的牽招威震四方的時候,恐怕那時的劉備腸子都悔青了。
後來牽招投奔了袁紹集團,袁紹死後便繼續追随袁尚。但是後來因受到高幹的加害,出于無奈的牽招無法回到袁尚的身邊。作為愛惜人才的曹操發現了牽招的才能,并将其招入麾下委以重任。随後跟随曹操攻南皮,滅袁譚,屢立戰功。
建安二十年,牽招被任命為中護軍,在他的帶領下,擊東萊賊,斬其渠帥,使得東土平靜。後來曹丕繼位的時候,派牽招坐鎮昌平,負責曹魏北面的防禦,抵擋烏桓的入侵。在任職期間,牽招機智的分化了鮮卑及烏桓跟轲比能之間的關系,使得鮮卑首領轲比能難以壯大。同時對于鮮卑轲比能的屢次進犯,牽招都能很快地将其擊敗,還殺死了其弟弟苴羅侯。後來田豫在馬邑之戰被轲比能團團包圍,牽招帶上人馬殺過去,大破轲比能,并成功救出了田豫将軍。
可以說,當牽招鎮守曹魏北疆的時候,威震内外,遠近的鮮卑、烏桓等,無一不心悅誠服。有效的幫助曹魏解除了北面的憂患,使得曹魏有足夠的精力對付中原各諸侯。後來曹叡繼位的時候,牽招因功被授予關内侯的爵位。陳壽對其的評價是:“牽招威風遠振,秉義壯烈,威績顯著……招終於郡守,未盡其用也。”他的評價可以說十分中肯,對于牽招這樣威震北方的大将,最終卻隻做到了郡守級别的官職,确實是未能真正發揮出他的才能,有點屈才了!
若是能完全利用好牽招才能的話,恐怕他對曹魏做出的貢獻會更加的不可思議。隻是劉備有點遺憾了,早年起義的時候竟然錯失了好兄弟牽招不用,若是當時能找到牽招的話,相信他一定會願意跟随劉備共同開創一番事業的。而能有牽招這樣的大将輔佐,想必劉備的事業将會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