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司馬懿為何不攻打蜀國,是擁兵自重還是國家至上?

在三國中曹魏最強,但是諸葛亮作為弱勢一方,卻不斷進攻,而和他對陣的司馬懿保持被動防禦,甚至諸葛亮病逝後,仍然沒有主動攻打蜀國,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其中的原因。

司馬懿為何不攻打蜀國,是擁兵自重還是國家至上?

司馬懿像

一、曹魏集團的不信任,司馬懿低調求生

司馬懿表示自己也是一個有進取心的上進中年,但是曹操是一個眼光毒辣,疑心非常重的人,面對這樣的老闆,司馬懿不得不收起自己的熱血。

曹操曾經做過一個夢,夢見有三匹馬同在一個槽裡食用草料,但是每匹馬都有自己的槽。這讓曹操感到十分不解,于是召來了司馬懿,詢問含義,對此司馬懿心裡不禁咯噔一下。因為自己與兩個兒子同時在朝,又是服務曹氏政權,不就是三馬同槽的意思嗎?

司馬懿心裡在打鼓,但是表面上還是很淡定,馬上把矛頭指向馬超一家人。

司馬懿為何不攻打蜀國,是擁兵自重還是國家至上?

馬超

曹操一聽,似乎有點道理,畢竟找不準到底是誰。甯殺錯,不放過,于是下令将馬超三人斬殺,以絕後患。但是司馬懿也有“馬”字,曹操一向謹慎,這次隻詢問司馬懿一人,更有一種敲山震虎的意義,司馬懿心裡蒙上了一絲陰霾。

而且曹操聽聞司馬懿有“狼顧之相”,還親自試探。看到司馬懿在前面走,突然喊道:“仲達,請等一等!”司馬懿聽聞有人叫他,腦袋轉過去看,但是身體還在前進,就像野外的青狼回頭盼望,曹操看到心中大驚,就有殺他之心。但是司馬懿謹小慎微,總是抓不到把柄。曹操隻好對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司馬懿這個人野心很大,肯定會幹預曹魏的統治。因為這件小事,司馬懿被曹操打進了永不錄用的名單,司馬懿也感覺到曹操的态度變化,經曆了這些事情,司馬懿做事情越來越謹慎。

曹丕像

但曹操去世以後,曹丕順利上位,卻把司馬懿重用了起來,這是為什麼?

司馬懿他心中清楚不能在曹操跟前得到重用,就打起了曹操繼承人的主意,于是司馬懿就用謀士的身份來接近曹丕。雖然曹丕也深知曹操防備司馬懿,但是司馬懿确實有能力,再加上自身善于僞裝,裝作一副純良的樣子,讓曹丕很快就打消了對他的顧慮。

而且曹丕急于培養自己的勢力,這也讓司馬懿有了可乘之機,是以曹丕讓司馬懿成為他的智囊團。在曹丕即位後,司馬懿也算是保住小命,随着曹丕的重用,司馬懿的權力在不斷的膨脹。受到重用之後,司馬懿為何不進攻蜀國呢?

二、司馬懿功高震主,被迫調離

當上了皇帝的曹丕也漸漸開始放松了,他覺得自己身邊有了宗族大臣掌握實權,自己也掌握着世間的生殺大權,曹丕自然十分有自信可以駕馭司馬懿。但是經曆曹操洗禮的司馬懿遠非曹丕可以比拟的,保持着自己的僞裝,非常隐忍,導緻了司馬懿在朝中勢力不斷增長。

随着時間推移,對他最好的曹丕也去世了。曹丕的兒子,也就是曹叡登上了寶座。這時司馬懿已經是兩朝元老了,即便曹叡重用了司馬懿,但其實也在防着他的。在兩次伐吳的過程中,都把大學營許昌交給司馬懿鎮守。表示上看起來是對司馬懿信任,卻有試探他的意思,可是司馬懿大勢已成,這時候曹叡就算意識到了什麼,恐怕也是有心無力了。

曹叡忌憚司馬懿的權勢,不允許司馬懿攻打蜀國。以曹氏三代都認為司馬懿不是真正可以掌控的人。而蜀國唯一的支柱諸葛亮死後,曹叡認為司馬懿很可能會一舉拿下蜀國,到時候司馬懿随時脫離掌控。

司馬懿為何不攻打蜀國,是擁兵自重還是國家至上?

曹睿

雖然是個吞并蜀國的好時機,但在曹叡眼中,更應該提防的是司馬懿。因為司馬懿本身抵擋蜀國進攻,救國之功已經無人可比。如果讓他再樹立威信,手中又掌握重兵,司馬懿想造反的話,魏國裡根本無人能争鋒。

是以曹叡在司馬懿阻攔了諸葛亮的攻勢之後,立馬又被派去平定遼東。而在司馬懿解決遼東後,曹叡讓司馬懿鎮守關中,根本沒讓司馬懿攻打蜀國的意願。

是以即使前方傳來諸葛亮去世的消息,司馬懿也沒有去攻打蜀國,因為被遠離了蜀國,而且蜀國也不是好啃的骨頭。

三、蜀國雖元氣大傷,但猛将仍在

雖然諸葛亮去世了,對于蜀國是一個打擊。但當時的蜀國還是比較強大的,還有着費祎、蔣琬、姜維等各種傑出的人才鎮守蜀國。除此之外,蜀國地形就像詩歌所說的“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地處崇山峻嶺之中,易守難攻。

這時候攻取蜀國并非容易之事,需要從長計議,如果司馬懿選擇攻打,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不見得能攻打下來,這會對自己的聲望有着嚴重的打擊。同時吳國比蜀國的威脅更大,攻打蜀國,吳國會本着唇亡齒寒,趁你空虛敲悶棍的原則進攻,這時司馬懿反而會被兩面夾擊。

司馬懿為何不攻打蜀國,是擁兵自重還是國家至上?

諸葛亮

在和諸葛亮的多次交戰中,司馬懿也深知諸葛亮的能力,那就是後手非常多,例如空城計。這也使司馬懿每走一步都深思熟慮,不敢冒險進軍。蜀國沒有諸葛亮這個頂梁支柱,但是不保證諸葛亮沒留下更多計策,是以與其冒着失敗的危險,不如先圍困起來,而且在司馬懿眼中蜀國已經是個後繼乏力的國家。是以司馬懿也沒有必要再将眼光放在蜀國身上。

另外,諸葛亮多次北伐的成果成就了司馬懿此時的聲望和地位。但是以史為鏡,可以讓人明智,司馬懿不想成為第二個韓信,韓信幫助了漢高祖劉邦平定了天下,功不可沒,可是最後死于婦人之手,狡兔盡走狗烹。

四、曹魏虎視眈眈,困于内鬥

司馬懿也知道曹叡忌憚自己,不信任自己。于是他不會主動申請攻打蜀國,因為這樣會引起猜忌之心。是以司馬懿再一次選擇了隐忍。面對魏國的冷落,魏國對自己的不公平對待,他一再的忍耐。後來曹叡病危,連夜招司馬懿進京面聖。

司馬懿被曹叡臨終托孤,就像當初諸葛亮被劉備托孤。但是曹氏一族的曹爽卻沒有給司馬懿這個機會,曹爽一直針對着司馬懿,讓司馬懿忍無可忍,打算除掉威脅最大的曹爽和他的政治集團,成為真正魏國的主人。

司馬懿為何不攻打蜀國,是擁兵自重還是國家至上?

曹爽

這時老天也送來了一個機會,因為曹爽就一直看不慣司馬懿和自己平起平坐,就想把司馬懿給滅掉,可是又苦于沒有機會。是以打算帶兵去攻打蜀國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可是面對強大的蜀國,曹爽連連戰敗,名聲盡失。

司馬懿趁機發動了高平陵政變,最終将曹魏的政權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裡。雖然這時魏國已經改姓為司馬家族,司馬懿已無性命的顧忌,但是曹魏留下的舊勢力依舊存在,他要先消滅曹魏的舊勢力,鞏固自己的政權。這也成為他不能攻打蜀國的最後一道坎。

最後總結

前期最主要是因為曹操對司馬懿的限制,中期曹叡不信任司馬懿,司馬懿也顧忌曹叡。而後期司馬懿雖然掌權,外有江東猛虎,内有曹魏的舊勢力不斷挑起沖突,司馬懿自然無法攻打蜀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