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7年,一農民給解放軍帶路,問到家人時:我哥參軍18年,叫陳錫聯

1947年8月,劉鄧大軍揮師大别山,當時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的戰士奉命前往大别山支援,在途經黃安一帶,由于戰士不了解當地的地形,便在黃安地區迷了路,這時,前方出現了一個農民,解放軍戰士便想着讓農民充當向導,帶他們走出去。

這個農民見到解放軍戰士也十分高興,熱情地和他們打招呼,拉家常,聊得不亦樂乎。幾個小時後,農民終于把解放軍戰士帶到了一條大路上,并給他們指明了接下來要走的方向。

這時,農民停下腳步對解放軍戰士說:

“接下來的路就得靠你們自己走了,家裡還有一位年邁的老母親需要照顧,我得回去了。”

聽到農民的話後,解放軍戰士關心地說道:

“代我向大娘問好。”

說完又感興趣地問到這位農民的家人:

“咱們家裡還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嗎?”

47年,一農民給解放軍帶路,問到家人時:我哥參軍18年,叫陳錫聯

圖 | 解放軍戰士

這個時候,農民表現地異常自豪,笑着對解放軍戰士說:

“我哥參軍18年,叫陳錫聯,現在也是一名解放軍戰士,之前還在報紙上刊登了他的事迹呢!”

見到眼前的農民這麼開心,解放軍戰士也替他感到高興,笑着說:

“那真是了不起,他肯定是一名很出色的戰士,對了,他叫什麼名字啊?興許我認識哦。”

農民回答道:

“我哥叫做陳錫聯,你認識他嗎?”

這句話剛一說出口,隻見解放軍戰士們個個目瞪口呆,感到特别地震驚,帶頭的那名解放軍戰士說:

“你哥不會就是野戰軍第三縱隊的司令員吧?”

農民不明白解放軍戰士說的是什麼,一臉疑惑地看着解放軍戰士。這時,解放軍戰士又詢問了一些關于陳錫聯的特點,一圈詢問下來,解放軍确認了眼前這個農民就是陳錫聯的弟弟。

得知農民的身份後,解放軍戰士也把這些年陳錫聯在部隊裡面的事情告訴給了農民,還說陳錫聯司令很想念家裡的親人們,并表示希望他們一家人可以前去和陳錫聯司令團聚。

這時,隻見農民呆呆地看着解放軍戰士,他對剛剛解放軍戰士說的話感到震驚,沒想到哥哥如今已經取得了這麼高的成就,幾秒鐘後,農民終于回過神來,帶着解放軍戰士來到了他的家,并把這個消息告訴給了自己的老母親。

就這樣,這一家人跟着解放軍戰士來到了

陳錫聯

的身邊,經過一段時間的路程,于12月9日來到了陳錫聯臨時指揮所附近,這時,不遠處的哨兵也看到了陳錫聯母親等人,不過他并不認識,便走上前去詢問。

47年,一農民給解放軍帶路,問到家人時:我哥參軍18年,叫陳錫聯

圖 | 陳錫聯

哨兵說:

“你們是哪個部隊的?”

帶頭的解放軍戰士說:

“我們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奉命前來支援。”

“原來是援軍啊,待我前去通報一聲。”

哨兵笑着說,就在哨兵剛要轉身前去通報的時候,他看見隊伍裡面還有一個老太太,便好奇地問:

“這位是誰?”

見哨兵感到疑惑,解放軍戰士解釋說:

“這位是陳錫聯司令的母親,旁邊那位是陳錫聯司令的弟弟。”

哨兵看着眼前的老人,越看越覺得像他們的司令員陳錫聯,便把他們放了進來,之後又快速地跑到陳錫聯身邊,把這個消息告訴給陳錫聯。

此時陳錫聯正在指揮所裡面部署戰鬥政策,見哨兵匆匆忙忙地跑進來,他也感到很疑惑,便問:

“發生什麼事了嗎?”

哨兵調整了一下急促地呼吸,然後說:

“司令員,有個好消息,你母親來了。”

這時,陳錫聯感到十分驚訝,大聲地對着哨兵說:

“你說什麼?我母親來了?她現在在哪裡?”

哨兵見到司令員這麼激動,他也感到高興,笑着說:

“他們正在往這邊趕呢,應該快到了。”

聽到哨兵的話後,陳錫聯急忙跑了出去。

就在他剛剛跑到門口的時候,看見了自己的母親,隻見母親手裡拄着一根拐杖,正一步一步地向他走來,看到這一幕,陳錫聯的眼睛瞬間就紅了,飛快地跑到母親身邊,在母親面前跪下:

“娘,一路上辛苦了。”

見兒子跪在自己身邊,母親趕緊把他扶了起來,拍了拍他的肩膀說:

“娘不累,看到你平安無事,娘也就放心了。”

這一幕感動了在場所有士兵,他們也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不知道母親現在過得怎麼樣。

“兒行千裡母擔憂。”

是啊,這世上每個母親都挂念着自己的兒子,就算距離再遠,也還是會趕到兒子身邊,來看看兒子,這就是親情的偉大。

晚上,這對母子聊了很多,母親迫切地想知道兒子這些年過得好不好,同時也跟陳錫聯聊起了小時候的事情。

1915年1月4日,陳錫聯出生在湖北黃安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為了生活,陳錫聯的父親便跑去給人蓋房子賺錢,日子雖然過得艱苦,但一家人在一起還是很幸福的,然而就在陳錫聯三歲那年,這個家庭遭遇到了一場變故。

那年,陳錫聯的父親在幫一戶人家蓋房子的時候,不小心被砸傷,沒過多久便去世了,留下了母親和陳錫聯幾個兄弟姐妹相依為命。因為父親的去世,這個家庭的重擔都落在了母親一個人身上,她白天要出去幹活,晚上還要照顧年幼的陳錫聯,日子過得十分辛苦。

父親走後,留給他們的隻有兩間茅草房以及一畝貧瘠的土地,陳錫聯的母親就是靠着這些東西,把陳錫聯拉扯大。

47年,一農民給解放軍帶路,問到家人時:我哥參軍18年,叫陳錫聯

圖 | 茅草房

當陳錫聯到了該讀書的年紀時,他也很想像村子裡面其他小孩那樣,背着書包高高興興地去上學,可家裡十分貧窮,沒有錢供他念書,時間一久,陳錫聯也便斷了讀書的念頭,他開始幫助母親幹活,減輕家裡的負擔。

那個時候,陳錫聯給地主家放牛,每天都可以看到他牽着牛來到山上,一開始,陳錫聯以為這樣就可以賺到錢,可是等到發工錢的時候,地主見他們一家人勢弱,便賴着不給,沒有辦法,陳錫聯隻好換一家繼續工作。

可是,天下的烏鴉一般黑,陳錫聯前前後後換了好幾家,都是一樣的結果,這樣的經曆讓陳錫聯特别痛恨那些地主,但是目前自己年紀還小,沒有能力對付他們。

47年,一農民給解放軍帶路,問到家人時:我哥參軍18年,叫陳錫聯

圖 | 地主

幾年後,陳錫聯家裡的生活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無奈之下,陳錫聯的母親隻好帶着陳錫聯到街上讨飯,有一次在讨飯的過程中,陳錫聯母子遇到了他們的遠房親戚,本以為那個親戚會提供幫助,但沒想到的是,自己的母親竟然遭到那個親戚的毒打。

那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那名遠房親戚嫌棄陳錫聯母子二人在街上讨飯,怕影響到自己的名聲,是以二話不說,将陳錫聯的母親打了一頓,那個時候,陳錫聯在心裡發誓,以後自己一定要出人頭地,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1929年的一天,革命的浪潮席卷了陳錫聯的家鄉,當時在他家鄉附近,宣傳革命的遊擊隊興起,讓陳錫聯十分向往,他覺得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要參加革命。

一天,他把自己心裡的想法講給了母親聽,沒想到母親堅決反對,因為他是這個家裡的頂梁柱,母親怕他出事,然而也是在那之後,陳錫聯的母親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都要用一根繩子把陳錫聯捆住,怕他偷偷跑出去。

随着革命的呼聲越來越高,陳錫聯終于在1929年4月的一個晚上,偷偷地把手上的繩子剪斷,然後跑去參加了遊擊隊。

47年,一農民給解放軍帶路,問到家人時:我哥參軍18年,叫陳錫聯

圖 | 遊擊隊

加入遊擊隊沒多久,根據上級的訓示,陳錫聯所在的遊擊隊正式編入紅軍,那個時候,陳錫聯的年紀比較小,在改編的過程中年紀不過關,便被拒了回去,之後的幾天可急壞了陳錫聯,他實在是想要加入到紅軍的隊伍中。

後來,在遊擊隊隊員的幫助下,陳錫聯留在了紅軍隊伍中,負責給戰士們放馬,當陳錫聯年紀再長大一點時,他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紅軍。

那個時候,陳錫聯在隊伍中有個外号,叫做“小鋼炮”,這個外号又是怎麼來的呢?

1931年的3月9日,那時候陳錫聯正式成為紅軍不久,他跟随着隊伍參加了一次小型的戰鬥,在攻打雙橋鎮的時候,他沖鋒在前面,猶如一頭下山的猛虎,就在這時,扛旗的戰友不幸被敵人的炮彈擊中,倒了下來。

于是,陳錫聯立即跑到那名戰友身邊,把他手裡的旗幟接了過來,繼續向着敵人沖鋒,這場戰鬥結束後,我軍戰士打下了雙橋鎮,還活捉了敵人的長官

嶽維峻

,從此,陳錫聯便有了“小鋼炮”的稱号。

1933年10月,

蔣介石

任命

劉湘

為“剿匪”總司令,糾集了大量的兵力對我軍發起了進攻。那個時候紅軍戰士趕緊收緊陣地,抵擋敵人的進攻,當時,陳錫聯所在的部隊負責堅守火峰山,敵人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猛烈的攻擊,但都被我軍戰士擋了下來。

47年,一農民給解放軍帶路,問到家人時:我哥參軍18年,叫陳錫聯

圖 | 蔣介石

敵人見進攻無果,便又退了回來,準備積蓄力量,發起第二次進攻,就在這時,我軍戰士沖了下去,打算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不過敵人也是早有防備,他們安排一些戰士在身上塗滿油彩,扛着大刀,假扮成妖魔鬼怪迷惑我軍戰士。

一時之間,我軍戰士也被這種場景所迷惑,又沖了回來,同時嘴裡還大喊:

“天降神兵,神兵來了。”

然而,陳錫聯卻不相信這些,他早就已經識破了敵人的僞裝,大聲對着戰士們說:

“根本就沒有什麼妖魔鬼怪,這些隻是敵人的慣用伎倆,我們不能上當。”

說完,就拿起自己手中的武器,向敵人沖了過去,隻聽見“嘭”地一聲,那些自稱刀槍不入的神兵應聲倒地,我軍戰士看到後,士氣大增,也跟着沖了下去。

這場戰鬥結束後,我軍戰士繳獲了敵人大量的武器裝備,陳錫聯“小鋼炮”的名聲也越來越響,傳遍了整個紅軍隊伍,那個時候,陳錫聯逢人就說,還是我們紅軍戰士厲害。

其實,陳錫聯在隊伍裡面也鬧出過不少笑話,記得那個時候,紅軍戰士打下了四川軍閥劉存厚盤踞的達縣,除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外,還有大量的生活用品以及金銀财寶,當時的紅軍大多出身貧苦的家庭,有很多東西并不認識,是以也鬧出了不少笑話。

47年,一農民給解放軍帶路,問到家人時:我哥參軍18年,叫陳錫聯

圖 | 紅軍

其中一個紅軍戰士把繳獲的蠟紙裝訂起來,當做筆記本使用,我們都知道,那些蠟紙是不能用來寫字的,而且也寫不出來,很滑,但是有些紅軍戰士并不知道,不管他怎麼在蠟紙上寫字,始終都寫不出來,這個時候他就會抱怨說:

“反動派造的紙,也沾染了反動,怎麼寫都寫不出字。”

而陳錫聯在那個時候也鬧出過類似的笑話,當時,陳錫聯沒有見過金磚,以為隻是普通的磚頭,于是便把它拿去墊床腳,後來被其他的戰士發現,立刻提醒他說:

“你怎麼還藏着金磚啊?這麼貴重的東西怎麼不上交?”

陳錫聯也是大吃一驚地說道:

“我沒有見過金磚,我還以為這隻是普通的銅塊呢!”

事後,陳錫聯把這塊金磚上交給了組織。

1937年10月,陳錫聯帶領着769團來到了滹沱河南岸的蘇龍口,當時在這個地方,每天都可以看見日軍的飛機從頭頂飛過,有時候是兩架,有時候是四架,嚣張地不得了。

47年,一農民給解放軍帶路,問到家人時:我哥參軍18年,叫陳錫聯

圖 | 飛機

那個時候,陳錫聯判斷附近肯定有敵人的飛機場,不然不可能每天都有這麼多的飛機飛過,于是,陳錫聯便找到了當地的村民進行詢問,果然,在附近有個叫做陽明堡的地方,那邊有個敵人的飛機場。

得知這個消息後,陳錫聯異常興奮,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日軍的飛機場炸毀,第二天,陳錫聯早早地起了床,帶領着幾名戰士前往陽明堡進行偵察,通過偵察,陳錫聯發現日軍在陽明堡一共有24架飛機,分成三列停放,每列都有8架。

其實這個數量已經算是比較多了,如果把這些飛機銷毀,無疑會使日軍的戰鬥力減弱,但是具體要怎麼做,還是要回去好好布置一下。

那個時候,日軍在陽明堡的兵力并沒有很多,大概隻有200人左右,而且還疏于防守,他們白天開着飛機到處轟炸,晚上則是全部都停在飛機場,是以,晚上行動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回到駐地之後,陳錫聯立即找來了幹部開會,讨論這次作戰的細節,最後通過大家的讨論,決定由三營負責主攻,一營幹擾敵人,同時毀壞敵人的交通,防止敵人逃跑,二營的部分戰士負責接應。

當戰鬥政策制定好了之後,陳錫聯為了這場戰鬥的順利進行,還特意帶着三營的營長以及其他的一些幹部到陽明堡進行實地偵察,擷取有利資訊。

47年,一農民給解放軍帶路,問到家人時:我哥參軍18年,叫陳錫聯

10月19日晚,我軍戰士開始行動,他們趁着夜色來到陽明堡外,日軍的機場就在眼前,戰士們埋伏在附近的草叢中,随時準備發起攻擊。

這個時候,陳錫聯一聲令下,三營戰士率先發起進攻,其他兩個營的戰士也各司其職。密集的子彈組成一張張火網向着敵人飛來,敵人面對這突然的攻擊,一時間也亂了手腳,倉皇地逃竄。

這時,處在機艙内的敵人也察覺到了外面的動靜,對于這一點,其實陳錫聯早有準備,隻見他指令戰士們向飛機肚子裡扔手榴彈,“轟轟”幾聲,飛機立刻燃起了火焰,最後,火焰蔓延至整個機場,所有的飛機都被燒毀。

這次夜襲陽明堡,不僅打擊了日軍的嚣張氣焰,還削弱了他們的實力,而且八路軍的威望也大大增強,就連蔣介石也不得不對769團進行嘉獎。

1947年,陳錫聯的母親來到了他的身邊,這對時隔18年沒有相見的母子在這一刻相擁在一起,看着兒子目前取得的成績,母親很是高興,兒子一直 都是他心中的驕傲。

時間來到1950年年初,當時針對我軍所處的情況,中央決定建立一支強大的國防軍,那麼,炮兵應該由誰來掌舵呢?思前想後,

毛主席

說:

“我記得當年紅四方面軍裡,有個叫陳錫聯的外号就叫做‘小鋼炮’,他肯定能夠勝任這項工作。”

47年,一農民給解放軍帶路,問到家人時:我哥參軍18年,叫陳錫聯

圖 | 毛主席

就這樣,在1950年4月,陳錫聯被任命為軍委炮兵司令,剛一開始,陳錫聯特别地忐忑,他從來沒有統帥過一個兵種的經曆,怕自己很難勝任這項工作,于是找到了他的老首長劉伯承。

陳錫聯對

劉伯承

“中央任命我為炮兵總司令,可是以往我從來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怕很難勝任這項工作。”

聽到陳錫聯的擔憂後,劉伯承安慰地說道:

“這個你也不用太過于擔心,沒有哪個人是天生就會的,我們不懂的話,是可以學習的,而且中央讓你擔任炮兵總司令,肯定是有他的道理,你隻管認真去做就好了。”

這次談話之後,陳錫聯大受鼓舞,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做好這項工作,于是,他先是找來了大量的書籍,通過書籍學習到了很多理論方面的知識,同時也知道了想要組建炮兵,目前還欠缺的是什麼?

知道這些後,陳錫聯立刻着手炮兵的組建,當時預備炮兵隻有三個師部,這是完全不夠的。

于是陳錫聯向中央請示,從中南,西南,西北等軍區調集8個擁有良好素質的步兵師,改建成炮兵。

一開始,這些步兵完全沒有達到炮兵标準,需要迅速掌握炮兵的專業技術,是以突擊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特訓後,這些步兵已經完全掌握了炮兵的一些技術,組建炮兵的工作也在順利有序地進行着。

47年,一農民給解放軍帶路,問到家人時:我哥參軍18年,叫陳錫聯

圖 | 炮兵

1953年年底,全軍預備炮兵已經有了23個師88個團以及22個獨立營,而且當時出現了很多的炮兵機構,炮兵學校等,這些機構和學校解決了炮兵的一系列問題,為我國輸送了大量的炮兵人才。

之前一直在說炮兵的組成人員,下面來說說炮兵的裝備,其實在1950年剛剛建立炮兵的時候,陳錫聯就訂購了數千門蘇式火炮以及相應的運輸裝備通信裝備等。在這數千門火炮中,有大口徑遠射程的加農榴彈炮,還有專門對付空中敵人的高射炮。

這些火炮的訂購,是完全根據當時我們所需來進行的,那個時候抗美援朝戰争剛剛開始,是以這些火炮裝備全部都是适合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使用的,而那些舊雜式火炮,則進行了維修和改進,改進之後,我國的火炮總數翻了一番。

在陳錫聯等人的努力下,我國炮兵的武器已經由原來的舊雜式過渡到蘇式火炮,大大增強了威力,而且還擁有了一支既可單獨作戰,又可協同作戰的炮兵部隊。

1955年,在我國的第一次授銜儀式上,陳錫聯被授予了上将軍銜,當時毛主席握住陳錫聯的手說:

“中國炮兵有你,是一件大幸事,炮兵在你手中,我很放心。”

47年,一農民給解放軍帶路,問到家人時:我哥參軍18年,叫陳錫聯

圖 | 我國第一次授銜儀式

1999年6月10日,陳錫聯将軍在北京逝世。

回顧陳錫聯将軍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他對黨,對國家的堅定,堅持實事求是,旗幟鮮明,他可以取得如今的成就,完全是靠着自己一次次地戰鬥,一次次的奉獻換來的,這樣的人才是我們國家需要的人,才是我們所有人的驕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