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統企業連接配接網際網路的五種方式

企業在沒有想好轉型方向之前,不妨先去做企業的内外部連接配接,以保證在進行轉型更新之時,企業從内部到外部的數字化及資訊化是暢通的。那麼,企業完成了資訊化并打通内部連接配接之後,又該如何與

網際網路

連接配接呢?

概括的說,連接配接就是一個企業運用網際網路的方式。不同的企業因為商業模式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連接配接方式。通過對網際網路企業商業模式的了解,并結合某些傳統企業連接配接網際網路的案例,根據連接配接的性質及方式,在這裡,我将企業與網際網路的連接配接分成工具、平台、生态、技術、資本等五種方式,下面具體闡述。

1、通過

軟體

工具(産品)連接配接網際網路

通過軟體連接配接:

做一個網際網路軟體,然後通過這個軟體接入網際網路,另一端也就連接配接了使用者。軟體包括很多種,有工具類軟體、應用軟體、系統軟體等等,詞典、筆記、浏覽器、播放器等都是軟體。軟體是PC時代的産物,現在還有大量的軟體在PC上應用,仍舊是連接配接網際網路的重要方式。企業做一款軟體,隻要有使用者使用,實際上就實作了與使用者的連接配接。

通過應用連接配接:

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以後,移動

作業系統

上的軟體都變成了應用,一種基于雲

伺服器

的用戶端軟體。移動應用是目前的連接配接網際網路的主力,軟體時代的大量軟體也都有移動應用版本。如微信這樣的超級應用,目前已經成為人與人之間交流不能缺少的通訊工具。還有很多應用,完全可以代表一個行業,如春雨醫生、美柚、滴滴等都是行業應用的典型。另外,智能硬體與手機連接配接,也都是通過一個手機應用來完成的。

通過系統連接配接:

作業系統并非所有商家都能做的,但是有些廠商也在開發自己的系統,三星手機曾經有個BADA系統,目前使用量最多的是安卓系統和iOS系統。阿裡雲的YunOS則另辟蹊徑,成了很多硬體智能化網際網路化的解決方案,

汽車

、冰箱、手表等商品都可以應用。萬物網際網路時代要求系統首先是聯網的,是以,連接配接也是作業系統的基本屬性。

通過直播連接配接:

直播也屬于應用,這裡單獨把它列出來,是因為直播可以更為簡單快速的連接配接企業,通過直播,企業能夠快速觸網,可作為宣傳與曝光的首選。同時,直播也可以成為企業銷售商品的形式,已經成為很多電商的流量主管道。企業可以與主播合作,通過主播向其粉絲營銷,因為是真人互動并且有主播親授體驗,營銷效果要比平時搞活動更好。

通過VR(虛拟現實)連接配接:

雖然VR目前有些虛火,但VR有可能成為繼PC、手機之後的下一代網際網路平台,企業要連接配接網際網路不妨先考慮在VR領域做一些布局。目前,有些企業的釋出會已經開始通過VR直播,也有醫院的教學通過VR來完成,歐美的制造企業已經将VR融入生産流程,用于故障檢測等。

通過智能硬體連接配接:

智能硬體、智能家居、可穿戴裝備,都是連接配接網際網路的新方式,也是網際網路的新入口。企業要連接配接網際網路,可以通過打造智能産品,基于網際網路與使用者連接配接,各種資料也就源源不斷的傳輸回來,通過資料分析來做生産與營銷,是非常精準的。其實這種連接配接方式很簡單,理論上,隻要産品加上傳感器與智能晶片就能實作連接配接網際網路。傳統企業的硬體産品,可以借助傳感器、晶片以及網際網路作業系統,實作與網際網路的連接配接。一但企業的産品成為網際網路産品,其商業模式也将因網際網路而發生巨大的變化。

2、通過平台連接配接網際網路

平台,本質就是産業資源的再整合,通過平台可以将企業的資源彙聚,可以為其他接入平台的企業所用,也可以通過平台擷取更多的資源。平台的好處是可以讓産業鍊中距離較遠的企業群直接接入,每個企業都可以選擇合适的商家,采購供應與銷售也就不再是難題。同時,平台能夠為多方商家提供

金融

、售後等多種服務,保障商家的需求。

譬如滴滴,切入的是用車、出行、汽車電商這個車相關的領域;譬如唱吧,看上的是演藝以及KTV等領域,目前還做了麥克風、VR等智能硬體。每一個軟體應用的背後都有一個平台,至少能代表一個行業,企業朋友們可以試着觀察其背後,時間長了,自然能看出某一個應用所代表的的行業及産業情況。

平台思維,給傳統企業的轉型思路是:企業們可以面向其所在的領域将其技術、人才等資源重新梳理,然互通過一款應用或者工具來打造一個行業性平台,産業鍊上的諸多環節進而可以無限拉近。這樣,企業的很多業務就可以通過平台與産業鍊實作,同時也能為更多企業提供免費服務與收費的增值服務,服務費會成為企業收入來源的重要部分。

事實上,從企業做平台開始,其商業模式及盈利方式就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企業已經從經營某一行業産業鍊的一部分業務變成為産業鍊上的商家做服務,從實體業務變成虛拟的數字業務,也就實作了基于網際網路的更新與轉型。

3、通過生态連接配接網際網路

生态這個詞,相信大家在這幾年已經聽了很多。簡單的說,生态就是企業業務在不同領域、産業、行業、地域之間的跨界聯營,企業借助軟體、硬體、平台,與看似完全不相幹的企業進行戰略合作,并打造出高附加值的生态産品。

生态的意義在于,可以讓企業的産品的具備更多的增值服務,可以讓增加企業之間的合作,可以讓線上企業與線下企業進一步合作。當然,對于傳統企業而言,如果與網際網路生态合作,也就是連接配接了網際網路。如果是企業自身借助網際網路打造生态,也等于連接配接了網際網路。

對于傳統企業而言,可以在平台的基礎上打造自己的生态。前提是必須有獨特的資源,或者是其他商家多不具備的,或者是以量取勝,然後在大量的行業資源的基礎上,賦予産品更多的增值服務。

簡單的可以是送售後安裝服務,也可以聯合

保險

公司送商品損壞險,還可以捆綁其他商家的相關産品與服務。不過這些産品和服務不是企業購買的,而是其他商家通過與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共同推出的産品。做到這些,企業就具備了初步的生态。

其他企業幫助你完成生态搭建,你的企業也可以參與其他企業的生态建設,等達到足夠的規模後,企業就可以通過投資并購的手段做更大的生态擴充,通過建立孵化器來打造更多内部項目,以打造更大的生态。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可能不具備自搭生态的能力。是以,在早期也是通過加入某個或者多個網際網路生态,來實作與網際網路的連接配接。

4、通過技術連接配接網際網路

通過技術連接配接網際網路,是指企業通過一種或多種技術來連接配接網際網路。一個企業,隻要具備的了聯網技術就可以連接配接網際網路,譬如APP技術、與計算技術、大資料技術等。企業具備的技術可以為自己服務,也可以為其他企業服務。

雲計算

公司即實作了自身與網際網路連接配接,同時其主要業務也是為其他企業提供雲服務。

目前,可以連接配接網際網路技術有很多,如人工智能、雲計算、大資料、

物聯網

、智能制造、3D列印等,類似的技術還有很多,目前隻要是從事或者研究這些技術的企業,基本上都有連接配接網際網路的特性

傳統企業也可以走技術再創業的路子,傳統企業的産品,可以通過技術嫁接實作連接配接網際網路,産品成為使用者端,則另一端必須要在雲上,這樣企業的營運也就基于網際網路了。但是讓傳統企業研究網際網路技術不現實,畢竟術業有專攻,傳統企業擅長的還是在其領域的産品技術研發工作。

是以,跨界收購某些技術或者投資某些技術公司為己所用,是比較适當的做法。當然,網際網路技術也并非是這些企業的核心,如何将網際網路技術與自身産品技術融合,開出具備網際網路屬性的産品,是企業的重頭。

5、通過資本連接配接網際網路

這裡所說的資本,包括金融與支付。傳統企業在沒有技術、沒有資源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通過投資與收購網際網路企業、項目、技術的方式,去連接配接網際網路。這點,從近兩年中國瘋狂收購德國的智能制造企業,以及中國企業投資美國矽谷和以色列的科技創業項目,可見一斑。

事實上,很多有先見的實體企業一方面感覺到了轉型更新的巨大壓力,希望通過投資一些科技項目能夠為己所用;另一方面,也想通過收購一些有前瞻性的企業來布局有更大發展空間的領域。譬如美的收購德國庫卡,是為了切進機器人生産制造領域,既能為己所用,同時也能為中國企業的轉型更新制造更多的機器人;而格力想購買珠海銀隆,則是想借該企業殺進新能源領域,未來的新能源汽車以及相關綠色産業,在中國是極具發展潛力的行業。

目前,中國很多的實體企業,都在探索通過資本進行轉型的可行性。因為投資或者收購一個網際網路企業或者項目,一來能夠迅速的布局某個産業,這是企業們可能做多少年都不能無法實作的;二來是比企業自身做與之前不相幹的網際網路項目要靠譜的多,投資項目比營運項目也要靠譜的多。企業投資網際網路項目之後,隻需要研究自身的業務如何與所投資項目的業務的融合就好了,至于網際網路方面的營運,則完全可以交給網際網路公司。

總的來說,在未來的IOT(萬物互聯)時代,包括人本身在内的一切事物都會是線上的。你的産品或者企業還沒線上,就意味着你已經落後了。萬事萬物都要連接配接與線上,如果企業不去積極做連接配接,那麼等待企業的隻有兩種命運:一種是被逼無奈而費勁氣力去做連接配接,但最後能否成功是個問題;一種是因為無法适應新的時代,最終被淘汰。

是以,從現在開始考慮企業如何連接配接網際網路,考慮如何通過産品、工具、技術、平台、生态連接配接網際網路,是企業的當務之急,而不是整天想着企業如何更新轉型而不能落地實施這個無謂的話題。本文列舉了連接配接網際網路的五種方式,供企業朋友們參考,企業們可以選擇其中的一種或者幾種方式進行連接配接,也可以綜合應用。

當然,這裡也提醒一句,大家一定要根據自身的情況而定,選擇合适的連接配接方式去做,更期待大家能夠創新,走出自己的特色連接配接之路。但切記不要濫用,以免讓企業落入進退維谷的難堪境地。

本文出處:暢享網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暢享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vsharing.com網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