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中,似乎任何事物都能被“碎片化”。閱讀也不例外。那麼碎片化的閱讀究竟對我們的生活有何影響呢?
所謂的碎片化閱讀,指的是利用手機、電子書、網絡等電子終端為主要載體,間斷的進行閱讀的過程。它将人們的空閑時間充分的利用起來,用于閱讀。不需要随身攜帶書籍,擷取方式也十分簡單。充分展現了碎片化閱讀快速、便捷、及時的優點。
但是,如果在閱讀的過程中,過于碎片化,那麼碎片化閱讀的弊端便顯現了。當今的網絡世界,所承載的資訊量堪稱是以幾何級的速度在不斷增長,不斷更新。形形色色的資訊充斥在我們的眼前,影響閱讀的效率。原本寶貴的時間就這樣被浪費了。更為可怕的是,在不知多少次的碎片化閱讀後,許多人已不記得之前閱讀的内容了。這樣的閱讀毫無價值可言。
長期碎片化閱讀的弊端還在于,影響人們對于知識的了解與吸收。例如,當人們閱讀某些科普性文章後,對其中的知識看似十分了解,但實際上并沒有與自己的生活相聯系,更沒有自己對其的探索與思考,收效甚微。學習知識的過程是漫長的,需要積累,需要實踐,慢慢就會形成一個架構。但是這些知識沒有和他們自己的知識架構相連接配接,怎麼能真正被了解甚至去使用呢?
碎片化閱讀的弊端更在于:在不知不覺間,耗盡了人們對于經典作品的熱情與閱讀的耐心。試問,一個适應于長期碎片化閱讀的人,會靜下心來閱讀經典作品嗎。答案其實很明顯,長期碎片化閱讀使人變得漸漸浮躁,讓人産生了一種病态的心理:即希望使用盡可能少的時間來擷取資訊。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認真對待經典作品,怎麼能體會到其中深刻的道理與内涵?若每個人都習慣于這種閱讀方式,勢必對社會乃至國家的發展産生重大的影響。
雖然碎片化閱讀眼下已成為一種熱門的閱讀方式,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經典作品。碎片化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本沒有錯,真正的錯誤在于人們利用它的方式。如何更好的利用碎片化閱讀,值得每一個人深思,值得商榷。願在美好的将來,碎片化的生活會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