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計算的DIY時代已經過去”,5月23日在2018雲栖大會·武漢峰會上,阿裡雲專有雲事業部總經理馬勁表示,DIY式私有雲正被時代抛棄,不僅部署費時費力,且難以解決企業雲的頑疾。取而代之的是被驗證過的公共雲架構,這成為企業雲平台新标準。
而針對困擾客戶的“資料孤島”、“煙囪式應用”、“割裂的跨部門協作”等問題。阿裡雲推出了基于專有公共雲與“中台架構”的整體解決方案。以真正的雲與真正解決客戶困境的網際網路架構開啟企業以雲來推進數字化轉型的最佳實踐。
雲計算的DIY時代已經過去
此前,“自主可控的飛天雲”與“拿來主義雲”成為行業讨論焦點,而當日的武漢峰會上阿裡雲總裁胡曉明再次提出“拿來主義雲蓋不出高樓大廈,自主研發的雲才能走得更遠”。
在實踐中,“拿來主義雲”很快暴露出沒有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所帶來的種種問題。比如,沒有經曆大規模的實戰檢驗,穩定性差故障多,版本分支繁多且互相不相容,跨廠商無法遷移更新。由于“拿來主義雲”的軟體子產品往往由不同廠商提供,沒有總體的規劃設計,是以元件一緻性差,整個系統不具備可擴充性,很容易碰到天花闆。
傳統上認為由實體機和項目制IT實施導緻了“資料孤島”,但“拿來主義雲”并未解決該問題,反而使之愈演愈烈。事實上,這一模式下的“私有雲”是“煙囪式困境”的昨日重制。Gartner開展的一份調查報告警示說,實際上隻有不到5%的私有雲環境具有雲的全部特征。
從技術趨勢來看,“拿來主義雲”的熱度急劇降溫,從業者總結為3年間完整地經曆了“從入門到放棄”。正如PC有過短暫的DIY裝機時代,可以說,雲計算的DIY時代已經成為過去。
公共雲架構才是貨真價實的企業級雲平台标準
另一方面,60%以上的全球客戶将身家性命放在前五大雲廠商,他們無一例外都是自主研發雲。統一的開發、傳遞與運維的公共雲架構每天都在被成千上萬家企業驗證可靠性,将公共雲的能力延伸到本地資料中心應運而生。阿裡雲為企業客戶提供與公共雲架構同源的企業專有雲。
2015年,阿裡雲從公共雲中演化出首個大規模商用的專有公共雲Apsara Stack,針對企業級市場的使用特點提供在自有資料中心部署阿裡雲服務的全套解決方案,既能相容本地資料中心的伺服器,又擁有高效統一的專屬雲服務,能有效平衡平台的靈活性與可控性。
據馬勁介紹,Apsara Stack具備與阿裡雲公共雲一緻的大資料、人工智能、中間件、自動運維及安全能力和服務,并可以通過混合雲及私有雲形式靈活部署在客戶的本地資料中心。“我們提供了統一的運維管理平台,在每個區域中可部署多達6000個節點,全系産品均采用多租戶隔離,保障客戶的穩定體驗。”
“簡而言之,這是一朵放在你家裡使用的真正雲。”馬勁總結說。
專有雲+中台理念 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絕代雙驕”
單純将實體機虛拟化不是雲計算,真正的雲計算不僅給企業帶來IT成本上的削減,更重要的是給企業帶來數字化轉型能力,進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争力。
與專有公共雲一脈相承的是阿裡巴巴的“中台架構”。早期,煙囪式IT同樣存在于阿裡巴巴,在随後推動的自主研發中創新地采用“中台理念與架構”,打破了過去煙囪式的IT架構,将業務共性抽象出來并沉澱成共享業務中台,讓資料在中台流動并産生價值,使得企業第一次實作全業務鍊中的資料線上和統一,高效探索業務和創新。釘釘、飛豬、口碑等一系列業務都基于阿裡巴巴中台誕生。
現今,這一“中台架構”與專有公共雲在推動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發揮巨大價值。
中國郵政将新一代寄遞平台部署在Apsara Stack上,平穩跨越雙11業務高峰,日訂單高達6400萬筆;海關總署基于專有雲打造了中國海關大資料雲平台,實作了億級資料的模糊查詢,報關核查能力提升了5倍之多;中國聯通與阿裡雲共建全球最大卡号管理系統,可支援每秒4萬筆業務并發。
“專有雲幫助企業建設真正的開放彈性雲平台,而中台架構能力助力企業真正打通資料,具備私有環境下企業的核心競争力,進而實作數字化轉型”。馬勁表示。
除了專有雲和中台這對CP,昨天的雲栖大會還說了啥?一分鐘看懂武漢雲栖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