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價回收:民國時期最值錢的古币,你家裡有嗎?

中華民國貨币指代中國于民國時期流通的一系列紙币、銀元等貨币,貨币發行時間為1912年-1949年。1914年北洋政府推出國币條例,确定以銀元為中華民國貨币;1935年,國民政府開始發行法币。期間各個省份、軍閥,割據政權也發行了自己的貨币。

根據這一規定,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後由造币總廠及江南造币廠開鑄一圓銀币,币面镌刻袁世凱頭像,俗稱"袁頭币"或"袁大頭"。這種新銀币,式樣新穎,形制劃一,重量、成色與法定重量均不逾3‰。是以發行以後,人國樂于使用,不論通商口岸及内地, 均能順利通行。

高價回收:民國時期最值錢的古币,你家裡有嗎?

袁大頭普通币上面(正面)為袁世凱左側五分像,上鑄“中華民國三年”中文繁體,具有很高的曆史文化研究價值,寓意“民主、共和、憲政及君主立憲“之思想希冀。

下面(背面)為嘉禾之圖案, 古稱生長奇異的禾,古人以之為吉祥的征兆。亦泛指生長茁壯的禾稻。典出《書·微子之命》:“ 唐叔 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鑄在錢币之上寓意國家重視農桑、以民生為本;其另一思想取其家和之諧音,寓意”家和萬事興“之意;鑄币之上當政者有國泰民安、吉祥如意之願景,民間收藏,寓意"家和萬事興"之吉祥之寶,故有很高的收藏研究價值。

高價回收:民國時期最值錢的古币,你家裡有嗎?

民國成立時,由于币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鑄大漢銀币,福建改鑄中華元寶外,主要的造币廠,大都仍沿用前清鋼模鑄造銀币,以供流通需要。由于币制混亂,臨時政府财政部長陳錦濤,于民國元年3月11日呈文大總統孫中山,鼓鑄1000萬元紀念銀币以為整頓,這些銀元俗稱"小頭"。

那時候孫中山開國紀念币其時鍛造數量極為有限,特别是帶六角星的現在已極為稀疏,具有很高的保藏價值,在2015年末的香港一場拍賣錢币專場上,一枚儲存完好品相完整的孫中山開國紀念币更是經過多輪競價最終以500萬人民币落錘。這兩枚孫中山開國紀念币,品相完好,極具曆史意義和收藏價值。是十分罕見的上乘藏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