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清王爺載濤:甯死不賣國,曾受毛主席親自接見,死後葬進八寶山

引子

清朝末年,皇帝的昏庸腐敗,慈禧太後的獨攬大權,全國各地硝煙四起,戰亂、饑餓,整個國家陷入了深深的恐懼之中。昏暗的天空刮着陰涔涔的風,血腥味、戰火的硝煙味充斥着整個北京城的上空;槍聲、爆炸聲、孩子的哭喊聲參雜在一起仿佛構成了一首亡魂曲。

晚清王爺載濤:甯死不賣國,曾受毛主席親自接見,死後葬進八寶山

圖|溥儀

正文

噫噓唏!安哉!勿念哉!從甲午戰争的第一聲槍聲響起來,那個統治了幾百年的滿清王朝的皇孫貴族們已經顫抖了,他們在害怕,雙腿不能控制的發抖連帶着嘴唇都在微微顫動。那烏漆嘛黑堅不可摧的“鐵家夥”看起來遠比大清兵将手裡的土炮土槍強了不知道多少倍,那東西要真朝紫荊城開上一槍,怕是整個紫荊城都會化為灰燼吧?真是可怕!

從心底滋生的恐懼已經泛濫到全身包括大腦,是以,執權者們為了活命、為了保護好祖宗留下來的萬年基業,以及為了自己後半輩子的榮華富貴,于是,她們用自己那張已經害怕到顫抖不已的嘴唇拼命地從牙縫裡吐出幾句聽起來語态還算正常的話:“

答應他們的條件吧,隻要他們撤兵。

晚清王爺載濤:甯死不賣國,曾受毛主席親自接見,死後葬進八寶山

圖|慈禧

實際上,她們也是拼盡了全力才讓其他人聽不出自己尾音後的顫抖。正因為滿清王朝的一再退讓,是以,便讓那些西方列強覺得滿清王朝不過就是一個“軟柿子”,根本不會掀起什麼風浪,于是,在之後變得更加變本加厲,因為他們已經知道清政府的懦弱無能,也看明白了滿清王朝貴族們那一張張自私并且醜陋的嘴臉。

慈禧太後離世,滿清王朝最終在隆裕太後的手上滅亡了,至此,這個有着幾百年統治曆史的滿清王朝在一份退位诏書中永遠的留在了曆史的長河中,從此,封建階級制度瓦解了新的紀元已經開啟。

晚清王爺載濤:甯死不賣國,曾受毛主席親自接見,死後葬進八寶山

圖|榮裕太後

衆所周知,清朝末年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深受後世诟病,一是因為他通敵賣國,二是因為他的薄情寡義。怎麼說?他的妻子也就是清王朝最後一位皇後婉容,其最後悲慘的結局可以說有一大半部分原因是他一手促成的,他不念及往日裡的夫妻情分,隻注重所謂的皇室顔面,甚至為此不惜将婉容剛誕下的女嬰扔進鍋爐,視生命為草芥,而這也直接導緻婉容最後一根精神支柱的崩塌,從此,便成為了别人眼中的“瘋女人”。

而他通敵這事就不得不說他毫無民族羞恥感,為了日軍給他許諾的“皇位”——實則為日本人的傀儡,心甘情願的跑到東北三省也就是日本軍建立的“滿洲國”當皇帝。

這真是中國人民曆史上的恥辱,讓人不得不将北宋年間的“靖康之恥”與其聯系在一起,唯一不同的是,北宋是在兵臨城下、城門失陷不得已而被抓去當了俘虜,但溥儀這是心甘情願的,這樣看來,溥儀這件事的性質反而更惡劣了些。

晚清王爺載濤:甯死不賣國,曾受毛主席親自接見,死後葬進八寶山

圖|老北京城

其實,在清朝末年還有一号人物,這個人是滿清王朝的最後一位王爺,也就是溥儀的叔叔,與溥儀不一樣的是,這個人深受後世的贊美,就連毛主席和周總理也曾對他贊賞有加,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要知道故事的緣由,我們就不得不從這位王爺的出生開始講起,

這位清王朝末年的王爺名叫愛新覺羅·載濤,于1887年出生在滿清帝王家,與光緒帝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自古以來皇家無情,後宮裡到處都是鈎心鬥角,皇帝又忙于朝堂之事,這個剛剛出生的小皇子在生母還沒能力護他周全的時候,就已經被慈禧太後捷足先登禀明皇帝将其過繼給嘉慶皇帝的孫子孫奕谟。

年紀小小的他就要離開自己的親生母親,巨大的不安,包繞着這個小小的身體,寄人籬下的生活畢竟不好過,察言觀色更是生活常态。

他哭泣、反抗、拳打腳踢甚至用盡了他小小身體裡的全部力氣,但是,在霸權面前這些都無濟于事。幸運的是,孫奕谟一生無後,是以,對于這個小皇子他也是發自内心的寵愛,用視如己出來形容也不為過,是以,在早些年前載濤過得還算是不錯。

晚清王爺載濤:甯死不賣國,曾受毛主席親自接見,死後葬進八寶山

圖|清朝王爺

遺憾的是,這樣幸福快樂的時光并沒有持續多久,禍從天降,孫奕谟的一幅畫引來了禍端,在當時那個皇權至上的年代,惹怒執權者的後果便是要經得起最後的懲罰。慈禧太後為了給孫奕谟一個警告,以他品行缺失不易輔佐皇子成長為由又将載濤指給了鐘郡王王奕诒撫養。

年幼的載濤毫無反抗的能力,隻能認命。

後來,鐘郡王去世後,身邊無任何親人的載濤,隻能和下人們一起住在那偌大的王府中,孤苦伶仃、滿心孤寂。

或許是幼年時期那段漂泊的經曆,使得載濤從小就養成了一副膽小怕事的性格,說話聲底氣不足,聲細如蚊。

雖然他貴為王爺,卻并沒有像世俗子弟那般趾高氣揚、目中無人,據說他與家中的下人相處得十分愉快。

晚清王爺載濤:甯死不賣國,曾受毛主席親自接見,死後葬進八寶山

圖|載濤

不過,他這樣膽小怕事的性格也給他的仕途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相傳“武昌起義”的時候,隆裕太後本想派他去鎮壓奈何他臨陣退縮,跪倒在隆裕太後腳邊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訴說着:

自己無能,難以擔當大任。隆裕太後無奈隻能派袁世凱去鎮壓,卻不曾想,袁世凱在得到權力後立馬脫離了清政府反過來來伐清。

載濤沒想到,因為自己的懦弱給國家帶來了這麼大的禍患,為了将功補過,他秘密聯合載澤、鐵良等心腹組建了“宗社黨”準備暗殺袁世凱,但

沒想到走漏了風聲,袁世凱當機立斷殺害了鐵良,經過此事後,載濤便再也不敢出面了,而這離宗社黨最開始的組建還沒過去兩個星期。

晚清王爺載濤:甯死不賣國,曾受毛主席親自接見,死後葬進八寶山

圖|溥儀劇照

沒過多久,清王朝就覆滅了,沒了皇家的俸祿,載濤一家十幾口人就隻能靠着家底過日子,可是,家底也會有一天被吃空的時候,于是,載濤就變賣了王府,來到了先祖墳地附近居住,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載濤為了養活一家人平時就擺擺地攤賣賣古董偶爾也會撿撿破爛,雖然收入不多,但也能勉勉強強地養活一家人。

值得一提的是,載濤這個人雖然文不成武不就,但他卻熱衷于馬術,在他還是王爺的時候就去過法國研修過騎馬術,而他本人也是個愛馬之人。

他還曾在王府招聘過兩位馬術大師,一得空他便會和這兩個人交流馴馬的經驗,是以,他在相馬和馴馬方面頗有建樹。

晚清王爺載濤:甯死不賣國,曾受毛主席親自接見,死後葬進八寶山

後來,第二次直奉戰争的時候,張作霖為了請載濤“出山”特地邀請他來與自己一起賽馬,聽到有馬騎的載濤毫不猶豫地立馬答應了邀請,興高采烈地來到了張作霖的府中,卻不曾想張作霖這個人其實别有用心,第一他

想借騎馬來挫挫載濤這個皇室子弟的傲氣,當然,他也想向這位落寞的皇子展示一下自己的優越感

,第二他

想籠絡載濤這個人為自己所用

,大概是友善自己之後“挾天子以令諸侯”畢竟當時的社會局面極其的不穩定,清王朝的忠實守護者還在蠢蠢欲動想要複興王朝。

但載濤是何許人也,他絲毫沒有一位皇子應該有的傲氣,卻有幾分傲骨。在賽馬的過程中,載濤憑借着自己出色的馬術遠遠地領先于張作霖,這讓自诩馬術高超的張作霖丢了面子。可張作霖不死心,比賽結束後連忙拉着他去吃飯,聲稱特地為他設宴當作是招待。

晚清王爺載濤:甯死不賣國,曾受毛主席親自接見,死後葬進八寶山

酒過三巡,兩人交談甚歡,這是張作霖說出了自己的目的,卻不曾想,任它高官厚祿載濤也不願“出山”,以自己無能婉拒。

再後來張作霖慘死,東北三省均陷入日軍之手并建立了“滿洲國”。那年的北京城出奇的冷,寒風呼嘯雪花紛飛,載濤一家人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吃飽過飯了,孩子們也餓得瘦骨嶙峋。這時,門外走進來了三個西裝革履的人,為首的便是日本戰犯土肥原賢二,他先簡明地說明了來意,然後便拿出籌碼以表誠心,他許諾隻要載濤跟他一起去滿洲國當王爺,并保證他一家老小衣食無憂。

晚清王爺載濤:甯死不賣國,曾受毛主席親自接見,死後葬進八寶山

面對如此的“榮華富貴”,載濤拒絕了,他說甯願餓死也不做賣國賊。怒不可遏的“土肥原”賢二拔出手槍指着他的腦袋,他卻絲毫不畏懼,也沒有改變自己的決定,最終,無計可施的賢二隻能怒氣沖沖地走了。

直到北平和平解放,載濤才自願“出山”,後來,他又在好友李濟深的引薦下見到了周總理和毛主席。

此外還值得一提的是,載濤之前寫過一份“改良馬種以利軍用”的策劃案深得毛主席的認可,便命其為馬政局顧問,愛馬如命的載濤在聽到這個消息後,激動的紅了眼眶,嘴裡還嘟囔着:還是毛主席懂我。

之後,載濤靠着自己的本事為國家的建設大業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力量。由于其出色的工作能力,1955年毛主席親自接見了載濤。

晚清王爺載濤:甯死不賣國,曾受毛主席親自接見,死後葬進八寶山

圖|載濤與毛主席握手

結語

載濤在任的幾十年裡,為了黨的事業為了全人民的解放他一直兢兢業業、認真負責地工作着。對他來說毛主席讓自己當的這個“弼馬溫”的小官雖不及張作霖和土原肥賢二曾允諾的高官厚祿,但他樂在其中,因為此時的他無愧于滿清王朝的列祖列宗,無愧于黎民百姓。

是以,在他死後周總理親自批示将其葬入八寶山革命公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