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經:卷土重來,聯發科是如何成為移動晶片領域上司者的?

集微網消息,日經亞洲近日刊發評論文章,讨論了聯發科扭虧為盈、卷土重來的曆程。

日經:卷土重來,聯發科是如何成為移動晶片領域上司者的?

圖源:日經亞洲

四年多前,當蔡力行出任聯發科CEO時,業内專家和投資者都認為他拿的是一個燙手山芋。

随後,作為僅次于美國高通的全球第二大移動晶片開發商,聯發科陷入了一場激烈的4G智能手機晶片價格戰。該公司的營業利潤率創下曆史新低,并報告了其智能手機晶片業務的首次虧損。更糟糕的是,聯發科2017年最重要的晶片産品失敗了,很少有智能手機制造商同意使用它。

當年6月,在聯發科創始董事長蔡明介任命蔡力行拯救陷入困境的聯發科後的第一次新聞釋出會上,這位新任CEO面臨着一系列棘手的問題:“你打算裁員嗎?”“對于公司不斷萎縮的利潤,你打算怎麼做?”

蔡力行——這位前台積電CEO、曾被視為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的可能繼任者,發誓要在不裁員的情況下收回聯發科的市場佔有率并恢複利潤。

這似乎是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多虧了遠見和好運,聯發科才得以反彈。根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的資料,該公司是三星、小米、亞馬遜和索尼等領先智能手機和電子産品制造商的供應商,按出貨量計算,該公司已超越高通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處理器制造商,擁有超過40%的市場佔有率。據該公司和研究機構稱,聯發科在Android平闆電腦、Chromebook和智能電視的核心處理器晶片等領域也是第一。

日經:卷土重來,聯發科是如何成為移動晶片領域上司者的?

聯發科CEO蔡力行(左)和總經理陳冠州宣傳用于高端智能手機的天玑9000 5G晶片組。

圖源:日經亞洲

然而,做到這一切并不容易。

聯發科總經理陳冠州回憶說:“我還記得蔡力行從他加入公司開始就不斷告訴我們,我們不應該害怕在5G技術上押下大賭注,我們必須盡早這樣做。回過頭來看,這個願景被證明是非常正确的。總的來說,我們已經花費了至少1000億新台币(36億美元)來推進5G。”

根據聯發科的年報,該公司的整體研發預算從2018年的新台币571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新台币773億元。

據日經亞洲采訪的高管稱,蔡力行方法的核心是實施他從台積電帶來的管理風格,強調精确執行和持續、注重細節的審查,以確定所有計劃和時間表都在正軌上。在戰略上,蔡力行誓言要幫助聯發科擺脫“預算”形象,成為“全球相關”的晶片制造商,并最終打入長期由高通主導的高端市場。

聯發科去年向高端領域邁出了一大步。在2019年開始釋出一系列用于中端手機的5G晶片組後,聯發科于去年11月推出了用于高端智能手機的天玑9000。該晶片組由台積電使用其最先進的4納米工藝技術生産——甚至比蘋果的iPhone 13移動處理器使用的還要先進。

據蔡力行稱,聯發科還承諾使用台積電的3納米晶片技術。預計到2023年,這項行業領先的技術将全面可用。

“從曆史上看,聯發科一直被認為是價格較低的選擇,他們的晶片用于低端智能手機,”Third Bridge的分析師Kristine Lau告訴日經亞洲。“然而,這種情況在過去兩到三年發生了變化,他們打入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努力被證明是成功的。”

投資者似乎對蔡力行的做法感到滿意。截至1月3日,聯發科的股價已從2017年初的最低點204.5新台币飙升至1150新台币。其市值超過640億美元,超過歐洲最大的晶片制造商英飛淩和恩智浦。

與此同時,其營業利潤率從蔡力行上任前的約1%提高至7月至9月财季的22%以上。蔡力行說,該公司2021年的收入預計将比一年前增長50%以上,達到170億美元,是2019年水準的兩倍多。該高管表示,其營業利潤将從2019年的7億美元增長五倍至38億美元。

分析師和行業參與者将聯發科的大幅反彈歸功于蔡力行的晶片專業知識和聯發科的新追求。

“以前,聯發科可能已經滿足于成為第二大供應商,它可以提供比市場上司者高通更優惠的價格和更快的調整速度,但現在他們知道他們需要在技術上進行更多投資,”關注聯發科多年的Sanford C. Bernstein的資深半導體分析師Mark Li表示。

Mark Li還說,聯發科對5G的押注也被證明對其收入和利潤有很大幫助:4G移動晶片組的售價約為8-10美元,但聯發科的一套5G移動晶片的平均售價可能高達30美元。

在史無前例的全球晶片短缺影響了從汽車公司到智能手機和家電制造商的每個人的情況下,蔡力行與台積電的關系被證明是有價值的。

聯發科将其先進晶片的所有訂單都交給台積電,這與高通不同,後者經常将此類訂單分給台積電和三星。據Third Bridge的Lau說,兩家中國台灣公司之間的這種戰略聯盟使聯發科在供應緊縮期間成為其客戶更可靠的供應商。“這是一個強大的優勢,尤其是在全球晶片短缺預計将繼續存在的情況下,産能和供應可靠性在裝置制造商的選擇标準中變得越來越重要。”

蔡力行本人承認規模的重要性。“在供應緊張的時代,如果晶片開發商沒有經濟規模,那麼營運起來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為什麼我們可以将移動處理器的市場佔有率從20%增長到40%?因為我們有明确的戰略和指導我們如何做的路線圖,并且我們很好地執行了該路線圖,”蔡力行在12月16日的年終新聞釋出會上說。

業内同行表示,蔡力行自己的專業知識使他能夠押注正确的技術,并使聯發科重回正軌。

日經:卷土重來,聯發科是如何成為移動晶片領域上司者的?

移動晶片組全球市場佔有率

資料來源:Counterpoint

“在幾年前的挫折之後,管理團隊意識到成功的唯一途徑是建立一些不可替代且具有全球意義的能力,”一位高管告訴日經亞洲。

聯發科總經理陳冠州表示,CEO蔡力行不斷告訴管理團隊,聯發科必須是全球科技供應鍊中的“相關”參與者。

經過四年的努力,聯發科現在面臨着在成熟的智能手機市場中繼續增長并決定其未來所在的挑戰。

蔡明介經常提出的一個擔憂是,中國台灣主修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學生人數下降,從2005年占所有畢業生的40%左右下降到2020年的30%左右。

經過幾年謹慎的招聘,聯發科加大了在中國台灣的招聘力度,承諾在2021年底前為加入該公司的任何人提供9000美元的獎金。

但另一位熟悉聯發科的高管告訴日經亞洲,聯發科也認識到需要決定其未來在哪裡擴張。

這位高管表示:“聯發科正在積極擴大在中國台灣的勞動力,但這引發了一個問題,即僅依靠單一地區的人才是否可持續。但如果它在全球範圍内發起積極的招聘,這家中國台灣的晶片開發商能否輕松管理多元化的全球勞動力?”

聯發科擁有約17000名員工,并已在美國、歐洲和印度設有約50個海外辦事處,但其最重要的研發基地仍在中國台灣。

其他問題涉及公司保持強勁年度增長的能力。蔡力行承諾未來幾年的複合年增長率至少為10%,大多數市場觀察人士都認為,随着生态系統在2022年蓬勃發展,這家晶片開發商可能會繼續搭乘5G的浪潮。然而,有些人擔心在智能手機以外聯發科緩慢的多元化努力。

事實上,聯發科的增長指引略低于高通的預測,即到2024年至少增長12%。

摩根大通資深半導體分析師Gokul Hariharan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一旦5G普及率達到頂峰,智能手機的增長也會達到頂峰,這一時間可能會是2022年或2023年。”

與此同時,高通一直在努力顯著降低對移動和智能手機相關晶片的依賴,Counterpoint的Gai告訴日經亞洲,并表示這家美國公司正在展望汽車等晶片的新戰場。

“随着高通邁向另一個層次,并在汽車應用上押下重注,聯發科能否盡快找到新的增長催化劑,将是確定其快速增長的關鍵之一。”(校對/隐德萊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