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大隊長31歲犧牲,最後一名隊員至今仍健在

20世紀40年代,中華大地慘遭日寇鐵蹄踐踏,戰火紛飛滿目瘡痍,

中國人民萬衆一心,奮起反抗

,湧現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在山東棗莊就活躍着這樣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

扒火車,炸橋梁,破壞日寇鐵路線

,就像一把刺刀紮進了敵人胸膛,日寇對此頭疼不已,卻又毫無辦法。

他們就是大名鼎鼎的魯南鐵道遊擊隊,對了,他們還有一個更加廣為人知的名字——

鐵道遊擊隊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大隊長31歲犧牲,最後一名隊員至今仍健在

《鐵道遊擊隊》宣傳照

人們對這支隊伍的了解,多是通過影視作品,其中難免有一些誇張成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真實曆史中的鐵道遊擊隊,究竟是什麼樣子。

1938年3月18日,山東棗莊落入日寇之手。

眼見日本人在家鄉的暴行,慶豐藥鋪的少掌櫃劉景松恨到了極處,除了明面上的醫生職業,劉景松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

中共地下黨員

現今日軍占領了棗莊,整個地下交通線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劉景松跟黨組織已經失去了聯系。在這種嚴峻的情勢下,想要跟黨組織恢複聯系恐怕并不容易。

劉景松心急如焚,每多等一天,對他來說都是無比的煎熬,于是他決定變賣家産,尋找隊伍,拿起武器抗擊日寇。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大隊長31歲犧牲,最後一名隊員至今仍健在

《鐵道遊擊隊》劇照

作為情報人員,劉景松在棗莊沒有幾個朋友,不過有兩個結拜兄弟,在走之前,

一定要通知他們一聲,以免讓二人擔心。

這二人就是王志勝和洪振海,

他們都是中興煤礦的礦工

有一次王志勝生病,找到劉景松醫治,在醫治過程中,劉景松發現王志勝為人豪爽,正義感十足,而且非常講義氣,兩個人很是談得來。

通過王志勝的介紹,劉景松又結識了他的工友洪振海,當時慶豐藥鋪燒水,做飯,取暖都靠一個燒煤的爐子,自從認識了王志勝和洪振濤,劉景松就再也沒有花錢買過煤。

時間長了,三個人的感情越來越好,他們同樣血氣方剛,同樣對時政不滿,後來三人結為異姓兄弟,

劉景松年齡最長,被二人拜為兄長。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大隊長31歲犧牲,最後一名隊員至今仍健在

日本人占領棗莊之後,洪振海二人曾多次在劉景松面前表達對日寇的痛恨,恨不得殺之而後快。

這天,劉景松将二人約到家中,先是将自己的身份和盤托出,然後又跟他們說了自己準備出城尋找隊伍的打算,得知兄長竟是平日裡最敬佩的共産黨人,

王志勝二人顯得非常激動

幾乎不假思索,王志勝和洪振濤便請求劉景松出城時帶上他們,他們也想加入革命隊伍,跟日本人真刀真槍地戰上一場。

以劉景松對二人的了解,早就料到會是這樣的結果,既然跟他們說了自己的打算,自然是希望能帶着兩兄弟一起行動。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大隊長31歲犧牲,最後一名隊員至今仍健在

于是劉景松就将藥鋪和自家的幾畝薄田給賣了,帶着兩人離開棗莊,開始了尋找隊伍的旅程。

我黨的隊伍究竟駐紮在哪裡,劉景松并不清楚,好在一直跟他聯絡的中共黨員王福根,給他們指引了方向。

在王福根的帶領下,三人一路奔波,

終于趕到了魯南抗日義勇軍的駐地墓山。

有了劉景松和王福根的介紹,王志勝二人非常順利地加入了隊伍,在這裡,他們接受了全面的軍事訓練,二人常年從事體力勞動,本來身體素質就不錯,是以很快就完成了訓練,成為了合格的革命戰士。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大隊長31歲犧牲,最後一名隊員至今仍健在

1938年10月,王志勝二人奉命回到棗莊組建情報站,雖然這違背了他們正面參戰的初衷,但為了抗戰大局,二人還是欣然領命回到了家鄉。

在之後近一年的時間裡,王志勝二人以搬運工的身份做掩飾,為魯南抗日義勇軍搜集了大量重要情報,為魯南地區的抗日鬥争作出了巨大貢獻。

時間來到1939年8月,正在小屯從事地下工作的劉景松接到了一個新的指令:

組建峄縣第四抗日大隊

帶來這個指令的人叫做杜季偉,也是未來峄縣第四抗日大隊的政委。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大隊長31歲犧牲,最後一名隊員至今仍健在

接到這個指令後,劉景松立刻通知王志勝二人前來開會,當王志勝和洪振海得知組織的這個決定,可把他們給高興壞了,自從加入部隊起,兩人就憋着一股勁,想在戰場上殺幾個鬼子,給家鄉被日本人殺害的老少爺們兒報仇,

這次終于能跟日本人正面作戰了,怎麼能不興奮。

隊伍成立後,他們就在棗莊附近活動,有時候殺幾個日本士兵,有時候破壞日軍的給養倉庫,雖不能給日軍造成緻命的打擊,但讓駐守日軍人心惶惶,疲于應付還是能夠做到的。

1940年2月,時任峄縣二區區委書記的劉景松決定,擴充峄縣第四抗日大隊,并更名為魯南鐵道大隊。

他任命

杜季偉為政治委員,洪振海為隊長,王志勝、趙連有為副隊長

,不久後第四抗日大隊與附近的兩支鐵道隊合并,魯南鐵道大隊初具雛形。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大隊長31歲犧牲,最後一名隊員至今仍健在

這支隊伍,也就是後來在影視劇中頻繁出現的鐵道遊擊隊。

魯南鐵道大隊成立後的主要任務,

就是破壞敵人的鐵路線,延緩日軍的物資運輸

當然,這并不是說,魯南鐵道大隊隻是在鐵路線上作戰,其他的作戰任務就不參加了,事實上,魯南鐵路大隊成立不久,就曾幹了一件大事。

1940年冬,棗莊地區普降大雪,我軍的補給運輸變得更加困難,此地駐紮的日軍計劃趁着這個時機,對我軍根據地展開一次大規模的掃蕩。

如果日寇的掃蕩計劃順利實施,

對我軍根據地勢必會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大隊長31歲犧牲,最後一名隊員至今仍健在

當時劉景松提前擷取了這一情報,在想方設法将消息傳到根據地的同時,他還在考慮應該做些什麼才能打亂敵人的計劃,為根據地分擔一部分壓力。

他知道洪振海向來頭腦靈活,再說身為魯南鐵道大隊的隊長,無論自己有什麼計劃,都要通過他的同意才能執行。

正所謂一人計短二人計長,劉景松索性就将杜季偉,洪振海,王志勝和趙連有都叫了過來,通過讨論,

他們決定這次幹一票大的,在峄縣縣城弄出點響動。

這天,天還沒亮,峄縣西門外就出現了一群奇怪的挑夫。

一行7、8人,每個人肩上都挑着兩捆高粱杆,往臉上看去,大約都是二十多歲的年紀,一個個顯得精明強幹。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大隊長31歲犧牲,最後一名隊員至今仍健在

打頭的是一中年男子,面白無須,一身管家打扮,正是區委書記劉景松。

衆人在門外吃過早飯,天已經蒙蒙亮,此時城門外已經聚集了不少行人,随着一陣沉悶的聲響西門洞開,幾個鬼子帶着僞軍懶懶散散地走了出來。

劉景松朝衆人使了個眼色,随即率領衆人走進了入城的隊伍,他們來得比較早,很快就輪到了他們,按理說進城的所有貨物都需要檢查,劉景松最怕的就是這個,要知道他們的高粱杆裡藏的可是手槍,這要是讓鬼子發現了,

别說襲擊縣城了,恐怕就連城門都别想進去。

眼見領頭兒的日軍朝自己走了過來,劉景松立刻媚笑着迎了上去,又是送煙又是遞火,一頓操作下來,把小鬼子哄的是眉開眼笑。

日本軍隊入侵以來,一路長驅直入早就養成了狂妄自大的作風,根本就沒把這幾個莊家漢子放在眼裡。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大隊長31歲犧牲,最後一名隊員至今仍健在

再加上劉景松如此知情識趣,于是大手一揮,根本就沒有仔細檢查,就把他們放了過去。

對此劉景松表面上是千恩萬謝,點頭哈腰,暗地裡卻發誓,這次定要讓這群日寇好看。

進城後,衆人第一時間趕到了落腳點,

大家還沒來得及休息,縣城内就響起了戒嚴的警報聲。

劉景松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也沒有時間讓他細想,如果再不采取行動,兄弟幾個恐怕就要落到巡邏隊手中了。

正在這緊急時刻,劉景松不經意間注意到,在他們不遠處有一扇十分氣派的黑漆大門,一看院子裡住的就是富貴人家。

電光火石間劉景松陡然想起,這個院子正是峄縣警察局長的家,他曾經到這裡給局長看過病。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大隊長31歲犧牲,最後一名隊員至今仍健在

鐵道遊擊隊紀念館

眼珠一轉,劉景松計上心頭

,巡邏隊總不至于來警察局長的家裡搜查吧,于是他就帶領衆人敲開了局長家的大門。

說來也巧,此時警察局長并不在家,局長夫人又認出了這位劉大夫,也就把他們讓進了院子。

等他們從局長家中出來時,

已經換了一身行頭,俨然一副僞軍警察的打扮。

就這樣,他們穿着警察的衣服大搖大擺來到了城門前,可是此時的城門已将被日軍控制,想要出城恐怕并不容易。

略一思索,劉景松決定先下手為強,趁着對方還沒有發現自己的身份,直接開火幹掉守城門的這夥兒日本人,殺出縣城,心中主意已定劉景松,跟同志們交換了一下眼神,就帶着大家施施然朝着城門方向走去。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大隊長31歲犧牲,最後一名隊員至今仍健在

行至日本軍官面前,劉景松先給對方敬了一個标準的軍禮,在對方點頭示意之時,劉景松迅速拔出手槍,照着他的腦袋就扣動了扳機。

這一聲槍響就是進攻的指令,緊接着在衆日軍吃驚的眼神中,同志們紛紛舉槍射擊,一會就把這夥兒鬼子給消滅幹淨了。

等到日軍的大部隊順着槍聲找到這裡時,

劉景松和鐵道大隊的同志們早就已經不知所蹤了。

這一戰打出了魯南鐵道大隊的名氣,也為根據地的反掃蕩争取了時間,此戰過後,魯南鐵道大隊的名字就上了日軍的必殺名單,成了敵人做夢都想除掉的喉中之鲠。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大隊長31歲犧牲,最後一名隊員至今仍健在

此後,日軍曾多次派出部隊尋找魯南鐵道大隊的蹤迹,欲除之而後快,但仗着對附近地形的熟悉和良好的群衆基礎,日軍根本就找不到這支部隊的影子,一次次搜尋都隻能無疾而終。

一轉眼時間來到了1941年11月,又是一個難熬的寒冬,此時我魯南軍區被服廠遭到了敵人的破壞,以至于整個軍區的棉衣棉被嚴重不足,

很多戰士身上都出現了凍傷,甚至有些部隊已經發生了非戰鬥減員。

部隊指戰員看在眼裡急在心中,

于是就給魯南鐵道大隊下達了想辦法搞一批棉衣的指令。

說來也巧,洪振海正好截獲了一條消息,說是有一列滿載着棉衣棉被的火車,這幾天會路過沙溝車站。

更加巧合的是,

沙溝車站的站長張允冀是我們的人。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大隊長31歲犧牲,最後一名隊員至今仍健在

就這樣,在他的幫助下,洪振海帶着幾名遊擊隊員,神不知鬼不覺地摸上了火車,并在敵人毫無所覺的情況下卸掉了兩節車廂。

經此一役,魯南鐵道大隊

共繳獲細紗棉布千餘匹、軍服百餘套,還有毛毯、日用品無數

,洪振海等人将這些戰利品送到了部隊,解決了我軍防寒過冬的大問題,得到軍區首長的表揚。

在許多影視作品中,日軍給國人的印象似乎是很愚蠢,總能被我軍輕易地玩弄于股掌之中。而事實上,日軍無論是戰鬥力還是軍事素養都遠在我軍之上,日軍的指揮官更不可能像影視劇中表現得那般無能。

魯南鐵道大隊多次出擊,雖說取得了不菲的成績,給日本人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但也正是由于頻繁地軍事行動,暴露了遊擊隊的行蹤,

日軍已經将其藏身地點鎖定在了微山湖一帶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大隊長31歲犧牲,最後一名隊員至今仍健在

1941年12月的一個深夜,駐紮在黃埠莊村的鐵道大隊突然遭到了日軍的襲擊,大隊長洪振海臨危不亂,一邊指揮部隊突圍,一邊率領幾名戰鬥力比較強悍的戰士向日軍還擊。

在這種情況下,開火反擊的洪振海等人自然受到了日軍的重點關照,子彈像雨點一樣朝着他們的位置傾瀉而出。

敵人兇猛的火力壓得洪振海等人根本擡不起頭來,就在洪振海一次冒險反擊之時,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胸膛,帶走了他31歲的年輕生命。

洪振海犧牲後,

劉金山同志接任了鐵道大隊隊長職務,上司戰士們繼續戰鬥

1942年春,日軍集中優勢兵力3000餘人對微山湖地區展開了大掃蕩,要知道當時活躍在該地區的可不僅僅隻是魯南鐵道大隊,還有

運河支隊、尼山大隊、微湖大隊、滕沛大隊、微湖辦事處和滕沛辦事處等機關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大隊長31歲犧牲,最後一名隊員至今仍健在

在日軍的壓力下,我軍所有遊擊隊隻能聯合起來共同抵抗,要說這些部隊的戰鬥人員加在一起也有2000多人,并不比日軍少多少,再加上他們對地形的熟悉,跟日軍打起來也不一定會吃虧。

隻是這些遊擊隊平時都是各自為戰,缺少聯合作戰的經驗,再加上武器裝備差着日軍好幾個檔次,雖然同志們作戰都很英勇,也打退了日軍多次進攻,

但最終還是被敵人圍困在了微山島。

此時作為這次戰鬥的總指揮,褚雅青同志心急如焚,眼看日軍即将形成合圍之勢,我軍時刻面臨着全軍覆沒的危險。

褚雅青并不畏懼死亡,可組織好不容易拉起的隊伍即将葬送在自己手中,這讓他内心充滿了負罪感。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大隊長31歲犧牲,最後一名隊員至今仍健在

關鍵時刻,又是魯南鐵道大隊站了出來,他們化裝成日本士兵帶頭突圍,硬生生在敵人的包圍圈上打開了一個缺口,帶領同志們殺出了重圍。

雖然微山湖地區最終落于日寇之手,

但至少這些身經百戰的戰士還在,有了這些種子,我們的部隊就能不斷壯大。

隻是美中不足的是,總指揮褚雅青同志在突圍的過程中,壯烈犧牲了。

此後魯南鐵道大隊又多次執行戰鬥任務,可以說是無往而不利,沉重地打擊了日僞軍隊的嚣張氣焰。

後來在鐵道大隊的強力鎮壓下,微山湖地區的僞軍惡霸紛紛偃旗息鼓,微山湖再次回到我軍控制之下。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大隊長31歲犧牲,最後一名隊員至今仍健在

值得一提的是,魯南鐵道大隊不僅作戰英勇,戰鬥力強悍,在保衛中央首長方面也是屢立大功。

據統計,在1942年夏到1943年底這段時間裡,鐵道大隊先後護送了

劉少奇、陳毅、朱瑞、肖華、陳光

等上司人及其他數百名幹部安全通過微山湖地區到達延安。

1945年日本戰敗後,棗莊附近的日軍竟然選擇向魯南鐵道大隊投降,可見這支隊伍在這裡具有怎樣的威名。

同年12月,

魯南鐵道大隊奉命接受整編,組建魯南鐵道局

至此,魯南鐵道大隊的番号退出曆史舞台,解放戰争時期,這支部隊被改編進魯中南縱隊47師。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大隊長31歲犧牲,最後一名隊員至今仍健在

在之後的多次戰役中,這支部隊均表現出了不俗的實力,立功無數。

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内戰事初定,本該享受勝利果實的他們,卻沒有脫下戎裝,而是

再次奔赴海防一線,駐守孤島數十年

,可以說,他們為祖國的和平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随着時光的流逝,初代魯南鐵道大隊成員多已過世,時至今日,

碩果僅存的李洪傑先生也已經90多歲高齡。

雖然時過境遷,但他對曾經戰友的名字依然能夠如數家珍,與他們一起經曆的故事仿佛就在昨日。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大隊長31歲犧牲,最後一名隊員至今仍健在

李洪傑先生

正是有了這些革命先烈的犧牲,才換來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無論怎樣時移勢易,他們的事迹,他們的精神,我們都應當流傳下去,

鞭策我們的子孫後代,不斷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