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深秋時,老家那棵比爸爸年齡還大的柿子樹結滿了橙紅油亮的柿子,那些柿子像一盞盞小燈籠,煞是好看。
在我的記憶裡,中秋前後,柿子就成熟了。柿子收獲的季節不是很長,加上不能長期儲存。因而在其尚是青色的時候就開始采摘。柿子是不能摔的,因而采摘也是一門技術活。為了使高處的柿子順利采摘,太太發明了一種專用的采摘工具,長的竹竿上面設計一種兜子。兜子口外大裡小,當套上柿子後左右折動,柿子就會落入兜子内,非常友善。然後把采摘後的柿子一個個放在室内,讓其自然成熟,成熟的柿子甜滋滋的,可口極了!
爸爸對我說過,在他兒時,老宅前後種了許多柿子樹。我也從家中的老照片中知道了當時的美景。太太對果樹種植非常有興趣,因為他曾經是一位護林人。更重要的是這些果樹可以給家裡帶來非常好的收入。太太、太奶奶在門前房後種植了許多果樹,有闆栗樹、黃梨樹、柿子樹等,尤以柿子樹最多。農忙時他們忙于農活,農閑時就在果園内忙碌,嫁接、剪枝、松土、施肥……他們還在果園裡種植許多蔬菜呢!後來他們老了,做不動了,在不舍中把大部分柿子樹砍了,隻留下這一棵。也是因為現在的水果品種豐富了,柿子已經沒有多少人吃了。
目前老家附近都在拆遷,在不久後老宅要拆遷、柿子樹要砍伐,但它們永遠活在我們家族每一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