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中國 | UNDP官員:謹防AI技術發展失衡,催生數字時代的“二等公民”

作者:觀中國

導讀

人工智能 (AI) 技術已經在多個領域發揮了巨大作用,如果運用得當,它将成為造福人類的巨大力量。但另一方面,目前全球AI技術治理尚無統一架構原則,技術濫用的風險較高,并有可能令不同國家間,以及國家内部的“數字鴻溝”進一步擴大。各國應加強合作,引導未來全球AI技術朝着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作者:白雅婷 (Beate Trankmann)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

我們生活在一個快速發展的世界中。随着數字技術逐漸滲透到社會各個角落,創新也正以指數級的速度發展,并重新定義了人們的生活、工作與互動方式。在所謂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人類開發出了複雜的新工具,找到新的方法來解決世界上一些最緊迫的問題。

在一系列的變革之中,走在最前沿的便是人工智能 (AI) 技術。如果使用得當,它将成為一股造福人類的強大力量。

觀中國 | UNDP官員:謹防AI技術發展失衡,催生數字時代的“二等公民”

圖檔來源:東方IC

我們已經看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世界各地的各種AI技術發揮了多項關鍵作用,包括病毒檢測與診斷、密接者追蹤、康複監測,以及在封閉隔離期間提供一些基本服務。同時,AI也被用于應對氣候變化。例如,AI算法可以利用天氣預報資料和風力發電機曆史資料,在實際發電之前準确地預測風機的功率輸出。這提高了風電的可預測性,使其成為一種更具吸引力的可再生能源。

是以,如果要阻止全球變暖,并在2030年之前實作可持續發展目标,這樣的創新解決方案将是至關重要的。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保持高度謹慎。因為技術是一柄雙刃劍,它一方面在推動積極變革上具有巨大的潛力,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令現有的鴻溝加深,不平等加劇。

例如,AI是否能做到客觀公正,完全取決于算法,而算法都是由人編寫的。是以,人們的偏見、歧視和誤解可能借由AI技術而得以延續。此外,AI系統的有效性依賴于資料,這可能會引發資料濫用和侵犯個人隐私的行為。如果沒有妥善治理,AI技術這些“黑暗面”将對人們的生活産生現實的負面影響。

觀中國 | UNDP官員:謹防AI技術發展失衡,催生數字時代的“二等公民”

為解決這一問題,目前全球已經出台了160多個組織、國别和國際層面的AI倫理和治理原則,但至今尚無統一的架構或标準,将這些單獨的倡議結合在一起。随着AI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有必要加強國際合作,就合乎倫理、公平公正的AI治理體系達成共識,以防止技術濫用。

目前,全球大多數AI技術創新集中在少數地區。普華永道2019年7月釋出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到2030年,在AI産生的經濟影響力方面,中國和北美可能會占到全球的70%。與此同時,盡管AI技術有望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提供大量機會,可是在許多推動AI技術發展的高端對話平台上,除了中國之外,大多數開發中國家依舊沒能占據一席之地。是以,必須進一步提升AI技術的包容性,以更好地支援人類的發展。

在一個國家内部也是如此。在許多情況下,要想充分利用AI技術帶來的機遇,首先要掌握先進的技能和專業知識,而這樣的人畢竟隻是少數。我們還需要對數字基礎設施和教育加大投資,以確定更多的人能夠從技術創新中受益。在未來,不僅參與工作需要提升數字技能,就連享受基本的服務也需要,因為這些服務正變得越來越數字化。如果目前這種能力發展不均衡的狀況仍未得到解決,那麼“數字鴻溝”仍将繼續擴大,極有可能令一大批人在數字時代淪為“二等公民”。

觀中國 | UNDP官員:謹防AI技術發展失衡,催生數字時代的“二等公民”

圖檔來源:中國日報

為了跟上技術前沿的快速創新步伐,決策者必須具有前瞻性,不能僅着眼于當下,而應未雨綢缪,為明天的挑戰早做打算。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UNDP) 已經認識到,數字化是發展的關鍵推動力量,是以将其作為自身戰略計劃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旨在進行跨國合作,支援全面的、多方參與的數字化轉型,同時緻力于将政府、私營部門、學術界和國際組織聚集在一起,成為它們的召集人和指導者,幫助建立一種具有包容性的AI技術治理體系,以期與可持續發展的步伐保持一緻。

共同見解、共享知識和互相學習有助于全球凝聚共識,更好地發揮AI技術的巨大潛力,防範化解風險,并引導未來全球AI技術朝着公平、包容、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隻有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讓AI技術為所有人創造一個更加可持續的未來。

觀中國 | UNDP官員:謹防AI技術發展失衡,催生數字時代的“二等公民”

責編 | 宋平 栾瑞英

編輯 | 張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