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紮根 AI 二十年,眼神科技周軍解讀智能安防發

一項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産品化、商業化的過程中,往往都會自帶一種現象:先“亂世紛争”再“重整江河”;先野蠻生長,再統一标準。

在标準統一的過程中,許多從業者會逐漸掉隊;行業監管難題會愈發凸顯;而已經應用這項技術的客戶也會陷入資料孤島、替換成本巨大等尴尬局面。

安防業務自然也逃脫不了技術商業化過程中的自然法則:标準的不統一以及标準與落地之間存在的差距,使得技術落地鴻溝難以在短時間内得以抹平。

對于AI在安防行業中的落地應用,周軍向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分享了他的個人見解。

周軍,眼神科技創始人兼CEO,作為安防行業元老級人物,已在AI領域紮根20年有餘,從投身創業大軍伊始,就一直為推動安防多場景的成熟商業化應用而努力。

生存,壁壘

“AI之于安防,可類比為網絡之于通信。”這是周軍眼裡的AI所具備的颠覆傳統安防行業的巨大潛力。

同時,他也在焦慮AI技術本身價值是否被各種“力量”提前透支,“在行業耕耘多年,遇到過很多技術、管道、應用上的挑戰,但我從來沒有害怕過;我最擔心的是不健康的市場競争,最擔心的是資本的狂追不舍”。

他談到,安防行業相比其他領域,有三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市場規模較大;準入門檻較低;涉及面較廣。

大環境下,整個安防市場的全面感覺還正處于探索階段,需要更多的同行持續地挖掘、探索。

探索期間,眼神科技也遇到過很多棘手問題,比如客戶的訴求不清晰,導緻産品落地困難;比如缺乏專業的可以與客戶溝通的人才等等。

但他坦稱,這些問題都不是其最為擔心的,他最忌憚的是近些年來,AI大受資本追捧,而安防行業準入門檻又相對較低。是以,“趁熱”進入行業中的創業者品質參差不齊,而他們的盲目進入輕會破壞行業規則,重則可能因為惡性競争而讓飽含初心的耕耘者失去了推動原創技術發展的動力。

周軍告誡AI創業者們,“技術壁壘才是企業長久發展之基。”作為深耕行業二十年的安防老兵,其也深知核心技術對于企業良性發展的重要程度。

是以,他積極招納了來自谷歌、惠普、IBM、阿裡巴巴、京東、海爾等知名企業的的多位技術專家和管理人才,以打造自身強大壁壘,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

目前,眼神科技AI産品線豐富,已有核心算法、多模态生物識别統一認證平台、面向各個場景的場景雲和應用軟體、适用于不同場景的智能硬體終端,以及面向公衆的AI開發平台等多種産品。相關産品已經應用在包括安防、教育、交通、金融、政府、智能家居等多個領域。

機會,落地

通過“AI+安防”的深度結合,可以将現實安防世界中産品資料的采集、整理、儲存、交換做到實時智能。周軍堅信,AI可以幫助傳統安防企業迅速建構“智慧”帝國,實作商業價值的全面爆發。

當雷鋒網記者提到如今賽道内玩家衆多,如何才能脫穎而出時,周軍表示,2017年安防産業的産值達到4500億人民币,而目前所有的AI安防産品産值不到20億。也就意味着,安防作為目前AI落地最火熱的行業,技術滲透率也僅為1%。

這個資料說明了兩大問題:

一、AI+安防市場前景巨大; 二、AI在安防領域的應用落地仍然任重而道遠。

從第一點來看,面對AI安防海量市場,隻要潛下心來腳踏實地的創業者們都有機會;從第二點來看,安防領域的AI落地,也并非是簡單的攝像頭或者人臉識别技術。它需要端到端的全産業鍊配合、需要根據實際應用場景将技術合理轉化為應用、需要成熟的落地傳遞能力。

周軍說,安防不僅僅隻有城市監控,還有從個人資訊安全,到家庭、小區、社會、國家安全等等内容,安防是一個非常廣義的概念,不是簡單的制約人的行為或是監控犯罪,而是讓每一個社會個體都能享受安全舒适的生活。

他笃信,未來隻有“算法+管道”雙輪驅動的公司才會走得更穩、走得更遠。優秀的算法相當于頂級的發動機,是核心所在,但并不是全部。有了發動機還需要有車,有了車還需要有路,有車有路還得有人願意買單。

這也是為什麼眼神科技要打造從核心算法,到統一平台、應用軟體、智能硬體,再到實施傳遞的全産業鍊布局的原因。将技術真正植入場景生态中,不是一個算法或者一個裝置就能實作的,需要一套結合實際應用場景的整體解決方案。

有條不紊的經營下,眼神科技一直在既定的跑道上高速運作,“去年我們中标了某市的天網工程項目,應該是近年來國内最大的智能安防反恐項目”。

目前項目已經上線運作,并在持續優化更新。借助城市各處監控攝像頭進行黑名單布控以及各種資料分析和行為分析,前不久剛剛完成了一次跨市的嫌犯抓捕。另外借助系統強大的圖檔搜尋和視訊搜尋功能,曾多次幫助警方和群衆找回走失的兒童和老人。

此外,他們在某省上線的十幾個長途客運站安防管控系統,具備實名驗票、進出站、動态布控及資料分析等多種功能。自去年9月份投入運作以來,抓獲、預警及控制嫌疑人員已突破千人。

與此同時,周軍也坦言,雖然眼神科技無時無刻不在想着如何做到更好,但從現實層面來說,還有很多難關等待解鎖。比如在智能安防領域,各大廠商都想做到無感安檢:随着乘客通過自動完成安檢,減少人工流程和排隊,提高安檢效率和準确率。

這個過程涉及到步态識别的資料采集、随身攜帶物品的檢測與識别,目前國内太赫茲技術還不成熟,實作起來有些難度。

AI,趨勢

除了與雷鋒網談到他心中對于AI應用安防行業的看法,作為AI領域的老兵,周軍還預測了AI在安防行業中應用的趨勢以及暢談了公司未來的AI發展戰略。

從産業發展層面來說:

紮根 AI 二十年,眼神科技周軍解讀智能安防發

安防鏡頭的處理能力會越來越強,傳統攝像頭将轉變為具有人工智能屬性的錄影機;

紮根 AI 二十年,眼神科技周軍解讀智能安防發

不同錄影機之間能夠做到端端互動、自動組網,對資訊的跟蹤能力越來越強;

紮根 AI 二十年,眼神科技周軍解讀智能安防發

中心機房向大資料方向發展,資料的處理能力會不斷增強;

紮根 AI 二十年,眼神科技周軍解讀智能安防發

整個系統除了解決安防問題,還能解決群眾生活方面的問題,系統為城市賦能,而不是簡單的抓壞人。

從技術發展層面來說:

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和GANs會對CV領域産生巨大影響。

首先二者都是弱監督學習的架構,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資料量帶來的增益;再者,基于RL的元學習(Meta learning)通過學習如何學習(learn how to learn),在諸如神經網絡結構設計,算法優化,網絡加速壓縮等核心問題上,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專家水準。

GANs可以為我們原來無從下手的任務提供思路,比如one-shot等。

從公司發展層面來說:

“‘合作’會是伴随眼神科技發展最多的詞,”周軍強調,“我們不會注重做多大的廣度,我們更注重深度。有人的地方就有安防,這個市場隻有大家一起把它做大,才能良性發展” 。

對此,在戰略層,未來眼神科技會将重心放在如何提升核心技術能力、傳遞能力、增值能力上;在管道層,會積極探索海外市場,尤其是亞非拉等欠發達地區。

其實,早在2011年眼神科技便已設立歐洲、北美和印度分部,擁有一千多個海外合作夥伴。産品技術通過了美國FBI、印度STQC和RD認證,同時也是歐洲生物識别協會成員。

積澱,爆發

在周軍看來,安防市場産業鍊異常複雜,需要具備深厚的資源、技術積累才能玩轉。在這個賽道上,安防巨頭們有着天然的競争壁壘,包括資料、内容及生态體系等。

與此同時,安防市場雖然巨大,但一人之力難成大事,至今還未能有一家企業能夠全盤皆收;另外,AI等技術的融入也将傳統安防的場景六脈逐漸打通,個性化需求指數增長。

對此,他撫慰真正沉下心做技術、做産品的公司,要耐得住寂寞,做到“知難行易”。

AI的出現帶着太多的懷疑及泡沫,經過學習、摸索之後,很多實際情景的嚴苛要求讓那些能談出一二三,但無法做出好産品的廠商知難而退。

時間會讓人們“知易行難”,大浪淘沙、優勝劣汰後,才能看到不一樣的機會和未來。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5-21

本文作者:張棟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雷鋒網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