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特爾推出十七個超導量子位晶片 量子計算向實用領域邁進

晶片巨頭英特爾公司開始為量子計算機制造晶片。英特爾10日通過其官網宣布,公司生産出一種包含17個超導量子位的全新晶片,并傳遞給合作夥伴對該款量子晶片進行各種性能測試。這一舉動标志着量子計算正從學術實驗室進入半導體産業,向實用領域邁進。

與傳統計算機通過0和1進行資料儲存和處理不同,量子計算機運用量子位處理資料,一次不隻一種的量子态并行處理,進而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并行計算資訊,克服了“摩爾定律”對傳統計算機的速度限制。量子計算機相關研究近幾年雖然發展很快,但還是停留在實驗室階段,仍面臨着極不穩定的困境,即任何背景噪音或無意幹擾都會讓量子位丢失資料。

英特爾公司利用自身在晶片制造業的豐富經驗,基于現有電子電路設計,生産出這款超導量子晶片。但超導量子位相當脆弱,需要在比外太空溫度還低250倍的極低溫度下工作,這對量子晶片的組裝提出了挑戰。但英特爾采用已有的300納米“覆晶技術”(flip

chip),通過修改材料、電路設計以及不同元件之間的連結,克服了超導晶片低溫內建的問題,使晶片能在更高溫度下更加穩定,量子位之間的射頻幹擾也更小。

量子計算機之前是谷歌和IBM間的較量,英特爾近年加大投入,加上公司自身的晶片內建專長,開始趕超競争對手。英特爾加強與其他公司的合作,比如2015年向荷蘭代爾夫特大學的QuTech公司投入5000萬美元,研發更穩定的量子位。QuTech現在已經拿到這款17個量子位晶片,即将用最新算法模型對其進行性能測試。除了超導量子位晶片,公司還在同時研發基于矽晶片的自旋量子位,這些自旋電子位類似單電子半導體,因而在許多方面與傳統半導體相似,很可能與現有制造技術相容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年11月15日

本文作者:周琳、徐海濤

本文來源:

人民網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