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國 KIT:首個電流激發光源的光量子電路問世

碳納米管因為直徑不到一根頭發粗細,成為光量子電路最小型光源的最佳選擇,用雷射照射碳納米管,它們會發出許多單光子。但由于現有晶片内含的都是電學元件,不接受額外的雷射系統,這種激發碳納米管發出光子的雷射技術很難內建到現有晶片上,成為光量子計算機發展的制約條件。

科技日報北京 9 月 29 日電 (記者聶翠蓉)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官網 27 日釋出公告稱,該校科學家帶領波蘭和俄羅斯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解決了光子電路運用于光量子計算機的一大限制條件,首次成功将一個完整的量子光學結構內建到晶片上。發表在《自然·光子學》雜志上的這一最新成果 将幫助光量子計算機早日用于資料加密、大資料超快計算及高度複雜系統量子模拟等領域。

新研究利用流經碳納米管的電流刺激碳納米管發出單個光子。研究團隊用碳納米管作為單光子源、探測器作為超導納米電線,将碳納米管和兩個探測器分别與納米光子 波導相連,制成的光結構用液氦制冷後,能發出可以計數的單個光子。該裝置能內建到現有晶片上。

IT 納米技術專家拉爾夫·克魯克說:

“我們的電路是光量子計算機領域的一大進步,現在我們完全能利用電流刺激碳納米管發出單光子,克服了阻礙光量子計算機運用的制約因素。”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11-14

本文作者:章敏

本文來源:

虎嗅網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