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特派”為鄉村振興添“智”更添“質”

作者:創新内蒙古
“科特派”為鄉村振興添“智”更添“質”
“科特派”為鄉村振興添“智”更添“質”
“科特派”為鄉村振興添“智”更添“質”

商都縣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成員實地指導甜菜生産

在内蒙古廣袤的田野上,活躍着這樣一支隊伍,他們走村入戶進企業,宣講惠民政策、指導春耕秋收、提供咨詢幫助;他們是農牧民心中的“田專家”,是問需開方的“把脈人”,更是農牧民增收緻富奔小康征程中的“傳經者”;他們做給農民看、領着農民幹、帶着農民賺,開闊了農民的視野,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科技特派員。

從茫茫雪域到沙漠戈壁,從高原低谷到深山老林,科技雨露潤澤希望的田野。科技特派員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步履铿锵。

躬身田間地頭

播撒科技火種

“科特派”為鄉村振興添“智”更添“質”

鄂爾多斯市科技特派員在伊金霍洛旗蘇布爾嘎鎮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指導

指導農牧民如何應對極端天氣科學防寒減災、深入養殖戶圈舍進行禽畜防疫指導、實地調研幫助農戶解決大棚薄皮甜瓜畸形瓜問題……天寒地凍,科技特派員的服務熱情不減。

“我家有幾頭牛最近一段時間吃東西不反刍,還總是呻吟。”2021年11月初,“通遼市12396科技特派員科技示範點服務”微信群中,科左中旗西毛都嘎查農民額爾敦發來的求助資訊和視訊,通遼市科技特派員王英傑對此十分關注,第一時間在微信上聯系額爾敦指導他如何給牛用藥。

這幾天恰逢通遼市遭遇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的暴風雪天氣,農牧民生産生活受到極大影響。王英傑與通遼市科技局聯系,組成科技服務小分隊赴西毛都嘎查上門問診,順利解決了困擾額爾敦一家的難題。

通遼市科技局及時組織市農牧科學研究所、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市畜牧業發展中心的科技特派員組成8支科技服務隊趕赴通遼市周邊旗縣進行科技服務下鄉活動,為農牧民避免遭受更大損失、保證農牧戶切身利益提出多項合理化建議,得到大家的廣泛歡迎。

去年入冬以來,巴彥淖爾市設施農業方面的科技需求相對較多。杭錦後旗科技特派員張秀玲接到當地多位農戶的電話,反映大棚中種植的薄皮甜瓜出現畸形瓜果問題。張秀玲實地對三十多棚薄皮甜瓜進行調查了解,判斷畸形瓜果産生主要是由于水肥管理不當、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失調、花器發育不良、點花藥使用不當等造成的,她當即指導農戶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同時,對大棚薄皮甜瓜的水肥管理、生物菌肥、水溶肥的使用、病蟲綠色防控等方面進行了教育訓練,以保證優質甜瓜的生産,提高農戶的種植收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科技特派員們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圍繞服務區域主導産業、重點産業、特色産業,組織團隊深入開展調研,系統分析制約産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為助推鄉村振興作貢獻。

抱團發力服務

振興力量更足

“科特派”為鄉村振興添“智”更添“質”

巴彥淖爾市科技特派員在臨河區烏蘭圖克鎮指導設施農業種植

“内蒙古地區共有12個項目獲獎。”2021年10月中旬,中國技術市場協會公布了第三屆“三農”科技服務金橋獎獲獎名單,在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态效益顯著,以及為促進農業高質高效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項目、集體和個人獲獎。

獲得項目優秀獎的“甜菜種子紙帶直播技術”,由烏蘭察布市商都縣科技特派員工作站自主研發,有效解決了當地甜菜種植主導産業發展關鍵共性問題。該技術自2016年示範推廣以來,已在全縣發展推廣種植面積3.6萬畝,每畝節約種植成本320元,增收543.6元,有效帶動31戶貧困戶脫貧緻富。

“目前,已入站科技特派員83人。”商都縣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法人張秀介紹,他們中既有柔性引進的國家、自治區級高層次專家教授,又有市縣兩級科技、農業部門選派的專業技術人員,還有來自涉農經營實體、返鄉大學生創業群體的鄉土人才。

先進農業技術,在拉動産業提質更新的同時,讓農戶看到農業發展的廣闊前景,激發了生産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2021年,商都縣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共建設農業示範基地13540畝,引進農作物新品種89個,試驗示範農業先進适用技術6項,服務帶動周邊農業種植面積21萬畝。

在内蒙古,像這樣引導科技特派員開展團隊化科技服務,着力提升科技特派員組織化程度的例子還有很多。呼和浩特市依托内蒙古農業大學成立法人科技特派員服務機關,充分發揮高校的人才資源優勢,首批10個科技特派員團隊深入呼和浩特市農村牧區,就獸用疫苗、特色果蔬、設施農業、生物飼料等主導和特色産業開展對接服務,精準解決技術難題。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2021年,自治區共向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興安盟科右中旗、紮赉特旗、科右前旗,赤峰市巴林左旗,通遼市庫倫旗,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烏蘭察布市商都縣、化德縣、四子王旗1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選派19個科技特派團、630名科技特派員,圍繞重點縣農牧業主導産業開展科技服務工作。

創新制度設計,走創新驅動之路,内蒙古科特派開啟更遠航程。2018年和2021年,自治區科技廳相繼出台《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工作指引》《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助力鄉村振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3年)》,提升科技特派員組織化程度,進一步發展壯大和規範管理全區科技特派員隊伍,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拓展服務模式

繪就振興畫卷

産業是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石。《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助力鄉村振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3年)》提出,拓展服務鄉村振興新模式,支援科技特派員在符合有關規定前提下,以科技成果或知識産權入股、資金入股、技術入股等多種形式,與服務對象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激發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活力。這種模式改變了以往無償服務的做法,給智慧之火添上了利益之油。

得益于靈活的機制,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科技特派員牽頭指導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無定河現代農業産業化聯合體、鄂爾多斯細毛羊産業化聯合體、皇香生豬養殖産業化聯合體、巨力田園綜合體、圖克鎮農牧業社會化綜合服務中心等一批适合本地實際的各具特色的聯合體發展模式。聯合體串聯了農牧業産前、産中、産後各生産環節,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産業鍊條,對農牧業産業化發展、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培育、土地适度規模經營、農牧業社會化服務、增加農牧民收入和助力鄉村振興起到了促進作用。

在杭錦旗獨貴塔拉鎮,科技特派員聯合中國水産科學院南海水産研究所和黃海水産研究所分别建成“鹽堿水漁業研究中心(鄂爾多斯基地)”和“鹽堿地水産養殖産學研合作基地”,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産、學、研、用相結合的服務平台。借助實施的“藍色糧倉”國家重點專項項目,建構鹽堿水“棚+塘”接力的“135”養殖模式,形成了南美白對蝦淡化、标粗、養成的整套養殖技術,為全市養殖戶淡化蝦苗2000萬尾。探索新型漁+農種養模式,建構魚+藻+菜(無土栽培)立體種養系統,高效盤活閑置溫室,使其充分利用,推進現代農牧業新型産業發展。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在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廣闊舞台上,越來越多的科技人員、農牧業企業和各類機構踴躍參與到科技特派員農村牧區科技服務和創新創業中。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草原烏骨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承擔了自治區科技創新引導項目“現代高效繁育技術在保護和開發瀕危綿羊品種烏骨羊中的內建應用及産業化示範”,針對我區肉羊産業的科技含量低,缺乏特色優質肉羊品種、肉羊養殖仍以數量型粗放飼養管理為主等制約地方肉羊産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內建優質肉羊高效繁育技術,開展胚胎移植工作快速進行烏骨羊選育擴群,對我國瀕危綿羊品種烏骨羊進行搶救性保護挖掘。在産業化開發中通過“科技特派員工作站+企業+農戶”的聯合方式,與企業、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累計幫扶10個行政村,涉及農戶365戶,其中貧困戶33戶,實作養殖戶和企業肉羊養殖提質增效的良性循環。

按下鄉村振興更新鍵,開啟鄉村振興新模式。經過多年的探索實施,我區科技特派員服務水準不斷提升,形成“12396+科技特派員”模式、“技術、資金、經營一體化”模式、“科技特派員+龍頭企業+農戶”創業模式、“科技特派員+合作社+農戶”創業模式、“科技特派員工作站+企業+農戶”服務模式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服務模式,科技特派員或是團隊化協作,或以工作站為依托,圍繞區域産業實作産銷對接、全鍊條服務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人才支援,成為鄉村振興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來源:内蒙古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