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潘建偉:量子技術實作“絕對安全”通信

“資訊安全是人類千年的夢想。”10月2日,在“智彙東陽——新技術新應用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從古代的加密技術談起,介紹了量子技術在資訊安全方面的應用。

潘建偉說,人類的加密技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當時古希臘的斯巴達人已經知道加密技術。他們的做法非常簡單,就是使用一根加密棒,螺旋形地纏繞上一條羊皮紙,橫着寫上“ATTACK TOMORROW(明天發動攻擊)”,然後取下羊皮紙由傳令軍送到盟軍。但是傳過來的是亂碼,隻有使用相同直徑的加密棒才能讀出信件内容。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凱撒大帝采用了另一種可以置換的密碼,通過将字母順序推後3位起到加密作用。二戰時期,英國著名的數學家和邏輯學家圖靈,曾協助英國軍方破解德國的著名密碼系統“謎”(Enigma),幫助盟軍取得了二戰的勝利。

古往今來,各種加密技術先後被破解,不由得讓人懷疑:“以人類的才智到底能否構造人類自身不可破解的密碼?”

随着量子科研的發展,這個疑問的答案逐漸清晰:的确有一種不可竊聽、不可破譯、“絕對安全”的通信方式,那就是量子通信。今年9月29日,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正式開通,實作了連接配接北京、上海,貫穿濟南和合肥全長 2000 多公裡的量子通信骨幹網絡,沿線一共設定了32個大大小小的中繼站點。

潘建偉表示,該方法不是特别理想,人們的理想是直接建立自由空間量子通信。該通信方式的優勢是可以克服地表曲率、障礙物,隻有5至10公裡的水準大氣等效厚度,大氣對某些波長的光子吸收非常小等。利用去年8月發射的全球首顆量子科研衛星“墨子号”,潘建偉團隊連續實作了“千裡糾纏、星地傳密、隐形傳态”三個國際科研重大突破。目前,已實作北京與奧利地維也納之間的洲際量子通信實驗。德國、意大利、俄羅斯等國也請求加入進行合作研究。

潘建偉表示,全球化量子通信網絡的未來,是建構完整的空地一體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體系;在國防、政務、金融和能源等領域加以廣泛應用,并與經典通信網絡實作無縫連結;形成具有國際引領地位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和下一代國家資訊安全生态系統,探索對量子非定域性的終極檢驗,以及對廣義相對論、量子引力等的檢驗。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09-29

本文作者:浙江新聞

本文來源:

今日頭條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