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D-Wave 開源量子計算軟體,加快量子計算應用的普及

量子計算領域在近年來一直在不斷取得新的進展,D-Wave 公司就是這一領域的先鋒之一。衆多領先的國際科技機構,包括谷歌、NASA 在内,都一直在使用 D-Wave 公司提供的計算晶片。

和傳統的計算機晶片相比,這種晶片最突出的優點就是更快的計算速度。但是量子計算對于公衆來說依然比較遙遠,它目前以前還隻是一些精英實體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的研究領域。為了加快量子計算技術應用在公衆中的普及,近日,D-Wave 公司釋出了其基本量子計算軟體“Qbsolv”的開源版本,向量子計算機的民主化邁出了重要一步。

Bo Eward 是 D-Wav 公司的總裁,他表示,“D-Wave 的目标是推動硬體向前發展。但是現在我們需要更多人才,其中一些思考量子計算機的應用問題,另一些則是開發軟體工具。”

在此之前,量子計算一直是高精尖人才才有可能接觸到的開發領域,一般從事量子計算開發的都是研究量子實體學的博士生。Qbsolv 的目的,就是能夠降低量子計算開發的專業知識門檻,允許更多的開發人員參與到 D-Wave 的計算機程式設計工作中。

量子計算機的發展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1982 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實體學家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提出,利用量子實體學的基本規律,計算機的速度可以超乎人類的想象。

雖然目前的數字計算機已經可以處理由 1 和 0 組成的二進制數字或位,但 Feynman 表示,使用可以同時存在 1 和 0 的量子位,利用量子實體本身固有的屬性,可以大大提升計算機的運算效率。

在理論上這一切看起來都十分美好,但是目前量子計算為什麼沒能普及開來呢?原因主要還有兩個。第一個是缺少針對量子處理器的優化算法。目前,這樣的算法程式隻有三個。是以,開源能夠允許更多的實體學家、數學家及相關企業參與到開發當中,提升開發的效率。

第二個是量子位保持其特殊量子特性時間的延長。雖然這主要是一個硬體問題,但是軟體的開源同樣能夠推動硬體創新的發展。這是因為軟體和硬體之前聯系的相同回報環路将會使兩者的指數同時獲得提升。這種軟體倒逼硬體發展的規律,在其他領域也同樣常見。

可以預見,在未來人們将建立一個經過優化的算法庫,形成可用的商業化落地量子計算機軟體基礎。而量子計算機本身也将會繼續改進,獲得更大的量子量及更長的計算時間。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09.22

本文作者:粹客網

本文來源:

今日頭條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