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月衛生健康領域有哪些大事?一篇文章梳理→

作者:健康中國
12月衛生健康領域有哪些大事?一篇文章梳理→

12月,年終歲尾,衛生健康領域分秒必争,統籌抓好各項工作。精準防疫人民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内防反彈”總政策和“動态清零”總方針不動搖;科學防疫不松懈,新冠疫苗全程接種人數超過12億;紮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助力衛生健康事業高品質發展;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築牢鄉村振興健康防線;加強合作攜手抗疫,建構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在不平凡的12月,衛生健康領域有哪些大事在你心中留下了印記?一篇文章梳理↓

01

精準防疫人民至上

堅持“外防輸入、内防反彈”總政策和“動态清零”總方針不動搖

時值歲末,兩節将至。元旦、春節期間的疫情防控,事關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事關節日平安祥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2月7日召開電視電話會議,會議強調,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确定了“外防輸入、内防反彈”總政策、“動态清零”總方針,我國防控以最小成本取得了最大成效。孫春蘭副總理指出,目前國際疫情嚴峻複雜,我國疫情防控的重點是守住國門、外防輸入,要組建口岸防控專班,加強基層防控工作,確定人民群衆過好“兩節”。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12月1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動态清零”防控政策是中國控制疫情的“法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們一切防控舉措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現階段我們仍将堅持“動态清零”政策不動搖。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先後釋出《關于加強口岸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2022年元旦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對築牢“外防輸入”堅固防線、統籌做好節日期間各項工作、做好冬奧防疫保障等提出具體要求。

02

科學防疫不松懈

新冠疫苗全程接種人數超過12億

12月以來,西安、廣西等地疫情暴發,本輪疫情由境外疫情引發,已擴散到10餘個區(縣),防控形勢複雜嚴峻。孫春蘭副總理12月19日赴西安調研指導疫情防控工作,深入社群、核酸采樣點、隔離場所等,實地了解核酸篩查、流調排查、社群封控等情況。孫春蘭強調,要采取更加堅決果斷的措施,堅定信心盡快控制疫情蔓延。馬曉偉主任12月20日赴西安市督導檢查疫情防控工作,詳細了解封控小區管控、碩士研究所學生招生考試準備、隔離酒店閉環管理等情況。馬曉偉要求嚴格封區封戶、足不出戶、服務上門,加強封控群衆健康監測和核酸檢測。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堅決強化責任擔當,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指導當地開展疫情處置工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4場新聞釋出會,對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進行權威解讀。面對新出現的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國家衛生健康委第一時間對奧密克戎的流行情況、傳播力、公衆日常防護等問題進行權威解答。同時,國家衛生健康委積極推進60歲及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種工作,邀請相關專家進行科普宣傳。截至12月28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27億9571.6萬劑次,其中3~17歲人群接種已達4億6467.6萬劑次,疫苗接種總人數達12億零5996.7萬,覆寫全國總人口的89.37%,完成全程接種12億零741.3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85.64%。

03

世界艾滋病日主題活動舉辦

推動健康知識普及

12月1日是第三十四個世界艾滋病日。李克強總理對艾滋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堅持預防為主、醫防協同,不斷提高艾滋病防治能力和水準。孫春蘭副總理出席“生命至上、終結艾滋、健康平等”主題宣傳活動并強調,要堅持綜合施策、加強疾病防控,努力消除艾滋病對人民健康影響。艾滋病防治親善大使彭麗媛在2021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題活動暨臨汾紅絲帶學校十周年紀念活動上通過視訊寄語臨汾紅絲帶學校學生。

同時,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推動健康知識普及,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宣傳部等4部委共同組織開展了“健康知識普及行動—2021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賽”。共評選出表演類、視訊類、音頻類等5類優秀作品308件,入圍作品672件;評出優秀組織機關33家及特别貢獻機關15家。旨在引導公衆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不斷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健康知識需求。國家新聞出版署12月22日公布2021年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由國家衛生健康委主管、健康報社主辦的“健康中國”政務新媒體平台入選,獲評“媒體﹢政務服務商務類”優秀案例。

04

紮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

助力衛生健康事業高品質發展

12月1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會議強調,要深刻把握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原則要求,正确認識和把握衛生健康事業高品質發展方向,優化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落實好三孩生育政策,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深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國家衛生健康委分别于12月20日、28日舉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教育訓練班開班教育訓練暨“面對面大講堂”活動。會議強調,全體黨員幹部要從黨的百年奮鬥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埋頭苦幹、勇毅前行,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衛生健康工作高品質發展的實際行動,奮力走好新時代的趕考之路。

05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築牢鄉村振興健康防線

為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增進民生福祉,1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上司帶隊走基層、訪民情、送健康,先後赴山西、河北、福建調研,指導當地深化醫改、衛生應急、健康服務以及冬奧會疫情防控和醫療衛生保障等工作,強調各省市要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學好用好三明醫改經驗,加快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國務院醫改上司小組秘書處12月29日釋出《關于抓好深入推廣福建省三明市經驗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意見落實的通知》,提出建立深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監測評價機制,定期了解各地工作推進情況。旨在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加快推動實作大病重病在本省解決、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等小病在鄉村解決。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鄉村振興局12月6日印發《脫貧地區健康促進行動方案(2021—2025年)》,要求到“十四五”期末,以省為機關,脫貧地區居民健康素養水準比“十三五”期末提高不少于5個百分點。12月9日在京召開的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援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推動新疆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12月22日在京召開的2021年鞏固拓展健康扶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指出,要調整優化健康扶貧政策措施,持續提升農村群衆健康水準,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健康保障。

06

加強合作攜手抗疫

建構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近年來,中國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倡導加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治理,推動建構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在12月13日召開的第十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上,孫春蘭副總理發表視訊緻辭時指出,中國願意與國際社會一道,深化衛生健康領域合作,為促進全球健康公平可及、建構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世界衛生大會第二屆特别會議11月29日—12月1日召開,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等機關及專家組成的中國代表團參會,中方堅定支援世衛組織在全球衛生治理中發揮上司作用,願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07

積極營造敬老愛幼氛圍

切實護好“一老一小”

積極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12月24日,馬曉偉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全力推進新時代老齡工作高品質發展》,文章強調,要全面準确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老齡工作重要訓示精神的科學内涵和精神實質,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健康支撐”三大體系,推動新時代老齡工作高品質發展。國新辦12月9日召開新聞釋出會,就《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進行解讀。會議指出,要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提升廣大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婦幼健康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國家衛生健康委12月22日釋出《關于完善生育登記制度的指導意見》,重點圍繞精簡登記事項、優化相關服務、強化人口監測三方面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2月14日釋出《關于開展中醫适宜技術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試點地區的醫療衛生機構和學校推廣使用耳穴壓丸等中醫适宜技術,對兒童青少年近視進行早防早控。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2部門12月14日在北京共同啟動“把愛帶回家——送法到家 讓孩子健康成長”2022寒假兒童關愛服務活動,将引導家長依法承擔家庭教育主體責任,組織孩子們唱起來、動起來、畫起來,一起迎冬奧,一起向美好。國家衛生健康委第二屆兒童用藥專家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12月17日在北京召開,會議要求,全系統相關部門重點着力于明确兒童用藥基本概念等6項工作,推動兒童用藥供應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階。

08

不斷提高疾病防治能力

保障醫療品質和醫療安全

提高各類疾病的防治能力、保障醫療品質和醫療安全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基礎群組成部分。2021年中國罕見病大會12月18日以線上形式召開,會議指出,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相關部門印發的第一批121種罕見病目錄,為各部門開展罕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下一步,要明确工作原則、完善醫療服務,繼續推進罕見病相關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7個部門12月20日聯合釋出了《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21—2025年)》,明确到2025年,完成職業健康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職業病危害狀況明顯好轉等8方面工作任務。國家衛生健康委12月20日釋出《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強調靜配中心應由藥學部門統一管理,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負責組織對其進行監督和檢查。國家衛生健康委12月28日釋出《新型抗惡性良性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21年版)》,要求抗惡性良性腫瘤藥物臨床應用須遵循藥品說明書,不能随意超适應證使用。

來源:健康報社整理

編輯:楊明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