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晨讀|潮起“今潮8弄”

無論哪個年代,人與土地,人與建築,人與文藝間都有不可分割的情感維系,都可以讓人回味美的故事,尋找美的回憶,享受美的潮流。

晨讀|潮起“今潮8弄”

近日,四川北路商業街新的網紅打卡地“今潮8弄”好評如潮、聲譽鵲起,媒體報道連篇累牍,坊間亦口口相傳、近悅遠來。然而,對于“今潮8弄”的解讀卻莫衷一是,有說:“曾經的8條老弄堂,還原為今天的8條弄堂”;有說:“今天的潮流,盡在8條弄堂裡”;還有說:“‘今潮8弄’即‘今朝白弄’”。聞此,我不禁陡生好奇,于是想起了老朋友——曾經操刀瑞虹新城、思南公館、大甯綠地等著名樓盤——“今潮8弄”的開發商、崇邦集團總裁鄭秉澤先生。

一個暖暖冬日的下午,我與鄭先生相約一叙,一探“今潮8弄”究竟。

“今潮8弄”展示廳的正中置放着一枚碩大的燈泡,燈泡内發光的紅色LED明亮熱烈,透出一種令人喜悅的生機。燈泡的底座上镌刻着“1879年(清光緒5年)中國第一盞電燈泡在虹口亮起。今天,我們傳承過去,開拓未來,同心協力,繼續為虹口為上海增光添彩。”鄭先生說,這是開發“今潮8弄”的願景。鄭先生如數家珍地介紹起“今潮8弄”:2018年他以70億人民币巨資拍下了這塊土地,規劃建成後的項目總面積30萬平方米,由“今潮8弄”、購物中心、商務辦公組成,而重彩濃墨的是“今潮8弄”。這裡将是曆史赓續、文化精髓、中外藝術的新空間。

從展示廳出來,我們進入“今潮8弄”。扆虹園、穎川寄廬等8幢修舊如舊的老建築,展示出歲月滄桑、年代久遠、厚實凝重、中西合璧的風采。鄭先生指着建築,不無自豪地說:“這裡的建築美無與倫比,而這裡發生的故事更是曆史的輝煌。”孫中山先生曾三次莅臨扆虹園……

“今潮8弄”内的公益坊同樣曆史久遠,文化沉澱厚重。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這裡出入大量“左翼”和“新感覺派”文藝青年。這兩種具有代表性和海派特色的文化活動,在以公益坊為空間的載體裡蓬勃發展。著名的南強書局、水沫書店、辛墾書店都曾在此開設過。公益坊還是中國的紅色出版陣地,左聯《前哨》雜志發行所、華東書局等文化場所均設于此,左翼作家魯迅、馮雪峰、陳庚、廖沫沙、馮铿等曾在這裡活動。這裡也是中共地下黨員的一個活動點。

正緣于此,修複後的8幢老建築由崇邦集團無償捐贈給政府有關部門,分别用作上海文學館和虹口曆史文化展示館,讓其不失曆史文化的精髓又注入“文藝今潮”的新風氣。

“在‘今潮8弄’,我們還想讓其成為中外藝術家創作創新的新天地。”鄭先生對此信心滿滿。在這裡,可以奇遇日本頂尖雕塑家與裝置藝術家宮島達男、北京藝術家和策展人秦思源、英國藝術家朱利安·奧培、意大利藝術家安東·西比克等。他們的藝術作品或名揚業界,或經典絕倫,或意趣奇特,深受歡迎。在“今潮8弄”的一條弄底牆壁上,看到一個由意大利藝術家安東·西比克創作的“大象噴泉”,靈動清新的畫面,讓人耳目一新。藝術家通過描繪大象這一生動形象,以歡樂和詩意的手法诠釋主題,向古老的傳說緻敬,以歌頌水資源的寶貴。

此外,北京藝術家秦思源的作品“暖”、英國藝術家朱利安·奧培的作品“耳機”等恰到好處地展示在這裡的公共空間裡,氤氲的藝術氣息讓人陶醉。

在曾經享譽上海的現場音樂吧“ARK”,我們遇到了老闆兼創意人小朱。他告訴我,他曾去日本留學和創業,小有成就後回到上海,在新天地開設了現場音樂吧——中國第一家現場音樂吧。後來“ARK”成為上海乃至中國現場音樂吧的風向标,一度成為上海流行音樂人才的彙集地,一些原創音樂人曾以登上“ARK”舞台為驕傲。這次追随鄭先生到“今潮8弄”再續現場音樂吧的情緣。

那天正在彩排一出名為“小傑克”的小型音樂劇,以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加4人樂隊的方式,在一個不大的空間裡,演員和觀衆近在咫尺,觀衆和演員與故事情節十分自然地融為一體,沉浸式體驗和場景式消費頗受年輕人的歡迎。這種演藝新空間,完美地傳遞了“生活就是舞台,舞台就是生活”的理念。小朱非常自信地對我說:“我要創意的唯我獨有、與衆不同的文藝樣式,力求經久不衰、常演常新,使‘ARK’成為‘今潮8弄’文藝新潮的标志,文化消費的打卡地。”

從“今潮8弄”出來,隻見西下的夕陽依然火紅,夕陽下的“今朝8弄”熠熠生輝,仍在弄裡的遊人,個個神情愉悅。我不禁感慨,無論哪個年代,人與土地,人與建築,人與文藝間都有不可分割的情感維系,都可以讓人回味美的故事,尋找美的回憶,享受美的潮流。

揮别之際,我對“今潮八弄”贊揚有加。而鄭先生則淡然一笑說:“現在僅是暖場,屬初潮乍起,到高潮疊起時,敬請再來!”(薛全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