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臨夏縣瑪尼寺鄉大力調整農業産業結構,結合當地實際,積極引導群衆搬遷,利用閑置廢土,發展特色産業,通過合作示範,率先發展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進一步優化全鎮産業結構, 并繼續拓寬群衆,增加收入,成為緻富的新管道。

現在是種植武水龍頭的時候了,進入牟尼廟溝中路村的森林源生态苗農戶專業合作種植基地,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村民們正忙着種植武水龍頭,合作社上司馬文義告訴記者,吳水龍頭又稱龍牙、木頭、欣快等,是桦樹的萌芽, 生長在高海拔的木林、次生林等地,到山坡、山谷。是一種廣受歡迎的藥蔬兩用保健山地野菜,吳島冬陰、耐寒、耐旱、病蟲害少、充滿小荊棘、根部可下藥、有健胃功效、活血止痛等功效,比傳統作物收入高出2-3倍。
"我們合作2019年從東北引進了武源樹苗,在燕村和石山縣、俞縣鎮的俞縣村,經過試耕後,我覺得我們瑪伊寺溝中路村,無論是從土壤、氣候、環境上,都非常适合種植武東,是以在2020年我們調了200畝土地, 種植後,今年我們還在去年的基礎上種植,并轉讓了300畝土地,現在種植規模達到500畝。臨夏縣臨遠生态苗農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文義說。
種植吳水龍頭不僅美化了環境,也讓周圍不能外出工作的人有了地方可去。在種植基地,記者見到了中路村第二社會村的馬玉祥,她告訴記者,家裡的丈夫生病了,孫子要上學,不能出去打工,是以全家轉移到合作社,忙着在家去合作社工作。
"現在我們家裡有8畝土地,家裡種不了,我們調到合作社,給我們的房租也很好,工資也很好,孩子在家讀書,給他們吃完飯,我們來這裡工作,給我們每天100元,家裡的學生可以照顧, 能給他們時間吃飯,也可以有地方工作,我感覺很好。瑪尼廟溝中路村第二社團馬玉祥高興地說。
同時,馬文義告訴記者,吳鉛蔬菜可以新鮮,也可以幹燥成幹蔬菜,具有市場供應期高于其他同類山地野菜的明顯優勢。種植後經過精心管理,可收獲利用多年,在鮮食、生物制藥、回歸森林、生态綠化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生态效益,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發展空間。
臨夏縣林源生态苗農專業合作負責人馬文義:目前,五島在市場上的價格已經達到30元左右,我想我率先種植,讓老百姓看到種植的好處,然後我們認為種植可以,我想繼續擴大種植面積, 我可以提供免費的技術指導,可以提供最好的購買苗木管道,我們共同把吳水龍頭種植做大,做強,提高收益。
近年來,瑪尼寺古鄉一直在轉變傳統農業發展思路,按照"以村振興為先導"的産業發展思路,在培育傳統産業和引導特色産業方面,通過調整農業産業結構,特色産業發展勢頭良好。
"今年以來,政府瑪尼寺溝鄉委以鄉村振興為指導,根據鄉鎮土地資源優勢,分類政策,統一規劃,全鄉種植,糧草混玉米4500畝,雙低雜交油菜5200畝,解毒馬鈴薯2800畝同時, 引進農業龍頭企業百億集團和榮軒公司,在趙家村種植高原西瓜350畝,在中路、漢門、寺莊、唐嶼四村種植960畝紅芽随着龍頭企業的參與和農業合作社的推廣,我們進一步培育和擴大了全鄉優勢特色産業, 加大了群衆增收管道,為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聯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臨夏縣瑪尼廟溝鄉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馬建林說。
記者:王勝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