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在量子計算機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據新華網報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以及其同僚陸朝陽、朱曉波等,聯合浙江大學王浩華教授研究組,建構了中國首台多光子可程式設計量子計算機——“嬰兒”,這也是我國首次實作10個超導量子比特糾纏。那麼,這台名叫“嬰兒”的量子計算機有多大能耐?量子計算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陸朝陽和學生們讨論光量子計算機的運作情況。 (金立旺/新華社)
小“嬰兒”原來是個“神算子”
判斷量子計算機到底牛不牛、牛在哪,需要一個标準。據新華社消息,學術界有三個達成共識的名額性節點:首先是計算能力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再是超越商用CPU;最後是超越超級計算機。中國造的這台量子計算機,已經比人類曆史上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ENIAC)和第一台半導體計算機(TRADIC)的運作速度快了10倍至100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量子資訊和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潘建偉院士在接受《光明日報》采訪時表示,量子計算機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計算和模拟能力,能解決經典計算機無法處理的大規模計算難題。目前學術界認為基于光子、超冷原子和超導線路體系的量子計算技術最有可能取得突破,而我國在這三個方面均有領先的表現。
據新華網報道,量子計算機利用量子相幹疊加原理,計算能力随可操縱的粒子數呈指數增長。以求解一個億億億變量(10的24次方)的方程組為例,利用目前的超級計算機,大約需要100年,而借助萬億次的量子計算機,隻需0.01秒。
據《人民日報》報道,中國科技大學朱曉波教授表示,“比如說大數字分解,這個是用于現在加密的一個标準的算法。那麼你如果能分解一個大數字,就能解密很多的加密算法。此外,量子計算機有可能實作大資料的快速搜尋,在以後解決搜尋問題的時候,具有巨大優勢。”
量子計算引領科研與生活
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被國際學術界稱為“量子稱霸”,戰略意義重大。目前IBM、谷歌、微軟和中國的研究小組都緻力于量子計算機的研發,中國已經領先一步為這一目标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那麼,量子計算機的未來發展會怎樣?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便利?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我國的研究團隊正在緻力于20個超導量子比特樣機的設計、制備和測試,将于今年年底前釋出量子雲計算平台;計劃5年之後實作50個量子比特的相幹操縱,計算潛力将超越超級計算機——“太湖之光”;用15年左右時間,建構天地一體的有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未來網際網路,即量子網際網路。
未來,量子計算将在公共安全、交通運輸、氣象監測等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大展身手”。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在公共安全領域,量子計算可以瞬間處理監控資料庫中數十億人次的臉部圖檔,并實時辨識出一個人的身份;在公共交通領域,量子計算能夠迅速對複雜的交通狀況進行分析預判,進而排程綜合交通系統,最大限度避免道路擁堵等。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年06月06日
本文作者:人民網-科普中國
本文來源:
人民網,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