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有腦電波,但别當台電腦

我們人類的大腦從古至今、從簡至繁地思考着,人類也從中取得提升、獲得進步。現在已思考到資訊時代了,産生了“人工智能”科技發展得如此之快,人工智能讓電腦越發能做到像人類一樣思考。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說,人類正在變成程式化甚至格式化的一台台計算機,讓已擁有人的智能的計算機來思考,不就能出現一個個最優,最強的計劃以及最好,最令人滿意的結果了嗎?

然而,事實可能不那麼簡單。比如蘋果公司總裁就認為,他不擔心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他所擔心的是人類會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進而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而罔顧後果。誠然,科技的發展往往伴随着人類曆史的發展,那為什麼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就反而不利于人類本身了呢?

我們知道,電腦通過代碼與程式來進行極快速的、客觀的思考,通過控制器的控制、運算器的運算之後可以輸出結果,毫不含糊而沒有情感帶入,不像人類有主觀情緒思維參與其中,我們的腦電波似乎聯結着我們的心靈。現在,切斷這聯結,人類變成了電腦式的思考,我們的真情實感就會被孤立,人類會認為自己的情感阻礙了自己,于是将其“零落成泥碾作塵”,當然無法做到“隻有香如故”,也許是惟有程式化了。進而使得人和自己的内心都發生了沖突,這的确無法想象。于是,在這種情況下,人在對外事務的處理也會變得像代碼和程式那樣了。在一個人人都在執行這些運算出來的,隻為最好的、無情緒化的客觀程式的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的各種沖突與沖突也會頻繁爆發,甚至最後可能同歸于盡。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就可以了解為列強為了維護其殖民利益的、個個都隻想要最好的一種程式化而引發的世界級沖突嗎?其後果多麼可怕。

不希望看到人變得冷酷而無情,也不希望愛因斯坦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預言成真。那就讓我們的腦電波,聯結起心靈。

人們常說,三思而後行,也可以這樣說:頭腦思,神思,價值取向之思。就像兩次大戰後人類也檢討了自己的程式化思維、利益永遠最大化之錯,成立聯合國,互相促進價值觀的完善與心靈的溝通,利益取向也趨向溝通平衡之和諧。小的方面來說,我們每個個體也是如此,人的情感是相通而相融的,你怎麼融入情感來思考,也就會收到相應的價值觀的回饋。或者幹脆從反面進入,我就去追求程式化,後果會怎樣?相信人們的腦電波,能結合自身實際思考,給自己一個合乎本心的答案。

那我們的智能會被人工智能引導的像計算機嗎?如果我們都能讓腦電波聯結内心,不在我們為自己畫地為牢式的最佳結果的程式裡打轉,就可以響亮地說:不會!是的,人工智能隻是一種工具,而人類的智能則是,我們都有自己的一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