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是一種信念,毫無疑問,它意味着資源的平分,這是平衡社會的正能量之一。共享的形式可以是單車,可以是書店,更可以是籃球……它們的服務便利着我們的生活,本質上卻是一種理念的測試與傳遞,以之來逐漸改變人們的思想,來迎接共享時代的到來。
何生,一名被學校認定為品學兼優的高一學生。他的家境并不好,父母離異,如今,他與母親一道生活。高中的學費,房租還有種種生活開銷使他母親的肩頭無比沉重,盡管有着來自父親的些許支援,生活依舊令他們窘迫。生活的環境迫使何生隐藏自己,努力給學校留下優秀的印象,為了改變家庭的未來和自己。這并不意味着何生的本心是壞的,隻是在他努力維持的光鮮外表下,隐含着小小的私心與市儈心。
他并不住校,家卻離學校很遠,出行依靠公共汽車。自從共享單車發行後,何生很欣喜。他此前曾擁有過自己的一輛自行車,可惜失竊了,後來,他若想要騎,需向同學借,對有自行車的同學更是羨慕不已。如今,他用那充值送的手機下載下傳安裝APP,交了押金,便每天騎車上學,“叮鈴鈴——”的車鈴聲不絕于耳。
每天,迎面吹拂清爽的晨風,何生心中甚是惬意。可令他不由皺眉的是,有時他需要将不少的時間耗費在尋找單車上,又有時就算他找到了單車卻發現單車被人停放在角落上了鎖。何生心中一陣翻騰,不知是什麼味道。而後,他那小小的私心與市儈心作祟,一咬牙,也買了一把鎖,将一輛單車安放在樓道裡,成為了他每天的“私人坐騎”。
日後,他每天騎着一輛單車上學,又将另一輛帶回。雖然心中有些掙紮,但并未有鄰裡指責什麼。
一日清晨,老師安排由何生代表到主席台上發言。那段時間,學校正在宣揚倡議學生發揚奉獻精神,關注社群生活中的不文明現象,做志願服務,例如整理排放并清潔共享單車……何生口中讀的便是倡議書,念道着:“……隻有改變自己的态度,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的‘高度’……”在全校師生面前,他心中質問自己,慚愧之情油然而生。可是他又想到:别人又不知道我幹過這種事,況且也有一些人做過類似的事吧。待這番自欺欺人的話穩定自己的内心後,何生依舊我行我素。可是細看他的動作便會發現,他變得小心謹慎,擔心被同學、被鄰裡看見。
“共享”一詞時刻鞭打着何生的内心,是啊,他本心并不壞。他也時常在無人時自己内心思考,不斷掙紮。
後來,區裡召開第二十一屆團員代表大會,鎮政府因何生作為學校推薦的學生代表通過選舉,将何生保送入區裡參加會議。大會中社會青年精英雲集,何生心中感到無比的光榮,同時心中更堅定了對自身言行的嚴格要求。(PS:這裡他并未聯想到單車的事)可是,在這大會上,何生愈加擡不起頭,更不敢看上司們的眼睛。因為大會召開的目的便是動員青年力量,鼓勵奉獻志願服務。在那些介紹近幾年社群建設成果的視訊中,記錄了自閉症兒童擦拭單車的片段。那些孩子專注,天真,含着笑,目光卻又空洞,可他們仍然奉獻着自己,為“共享”這一理念而服務。會議結束後,何生内心沉重,他身心麻木,隻因收到的一件禮品,确切地說,會議中的每個人都收到了這件特殊的禮物。這是一塊手工皂,一塊印有笑臉、刻着“信任”與“責任”字樣的手工皂,更是一塊來自那些自閉症兒童的手工皂,包含着一顆“共享”的心。此時何生心中陰翳消散,望着那些同樣滿面熱情激昂的社會青年,他默默無語。
此後,何生堅定了自己的心路,歸家後他将單車的鎖打開,一如解開自己的心結,暢快地長舒一口氣,将單車推到了指定停車位。他常常參加一些相關的志願服務,為“共享”做出貢獻和努力。展望未來,他也将堅守自己的本心,從個人到社會,以自身的行動引領他人。
這裡的“何生”,并不是一個人,我想表達的是一種信念所在,這種信念叫做“共享”。社會上有許許多多的人,我們形成的縮影是有待發展的,其中夾雜着人性的弱點。我們的思想,我們的信念,雖無法完全去除自身的弊端,但可以相信的是,若每個人心中有着信任,每個人心中包含責任,毅然告别自私,邁好和諧的共享節拍,那麼,“共享時代”便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