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共享”一詞在我們生活中頻頻出現。“共享”時代的來臨一方面被人們稱贊友善環保,一方面被人們議論是對經濟資源的一種浪費。
在共享單車問世以來,許許多多的負面新聞接連不斷地傳來。如“共享單車頻頻失蹤”“馬路中間驚現沒有人認領的共享單車”“廢棄的共享單車堆滿垃圾場”。人們認為這是共享體系管理不淨。也是使用者不自覺。不保護公物所造成的。但是,共享單車的投放确實存在大多漏洞,泛濫的共享單車讓人們不再關愛它,才會有廢棄共享單車堆成山的現象。
繼共享單車流行于大街小巷以後,又出現了“共享書店”“共享雨傘”“共享籃球”等的共享産品。那麼的共享産品,不免讓大量的商人把商機投入到這裡面。就如“共享雨傘”和“共享書店”。使用共享雨傘前,先要在手機上下載下傳一個應用,付29元的使用金,在每次使用時掃描二維碼才能用。這樣的現象,就有網友吐槽還不如在地攤上買個10塊錢的雨傘。而共享書店就和在圖書館辦理借書證一樣了,要交99塊錢的定金才能在共享書店裡與别人“共享”一本書。
人們把這種利用共享的噱頭來盈利的共享産品稱為“僞共享”。但即使是需要繳納金的“僞共享”,也産生了大量的資源浪費。比起共享雨傘雨傘堆砌成山,還不如以29塊錢把它們賣給人們,人們用着自己的東西,總比用着共享資源愛惜得多。
共享産品的合理使用确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友善與舒适,打不到車的時候掃一下二維碼就可以使用共享單車到目的地,下雨時忘帶雨傘掃一下二維碼就可以在街道旁領取一個共享雨傘,這樣既節約時間,又不用遭受雨水沖刷之苦以至于感冒發燒。共享産品的合理生産是對生活品質的大改善,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生産。
所有的事物都要适可而止,共享資源也要合理合法,“泛濫”的共享資源是對地球資源的一種浪費,也是讓人們在五花八門的共享産品中分不清利與弊,但我相信,在未來,“僞共享”與“共享的泛濫”都不會再次出現,我們将進入的是一個合理的人性化的共享時代!